今晚的月亮仿佛特别圆,那是毫无疑问的,十五的月亮圆又圆,无云的天空,月亮更显得明亮,尽管人类太空船早在几十年前登上月亮,敲破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千古美丽的传说,然而,一轮皓月高挂,月光依然普照世间万物,依旧照在老屋的窗前。时光一晃几十年,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学府聆听钟声的成长时光,再从离乡别井在异乡生活拼搏到耳顺之年回返故乡,唯一不变的是明月依旧,改变的是故乡面貌,家园的人事皆非。
或是超市摆出琳琅满目各式盒装月饼,告诉中秋又要来临。新柔长堤两岸来往的旅人,总见手提精装纸袋,里头装着精美月饼盒,一方是居于价格的考量购买,一方则是回返故园庆中秋,两方人尽管取向不同,淳厚扑香的月饼始终同样,庆祝中秋的意义依然。拿张桌椅,放些花生,月饼当然不能少,再来清茶一杯,仰望皎洁月亮,思维总会出奇平静。都说城市高楼组屋,天空视线只剩狭小空隙,要想一望无遮拦或许须走出组屋区,去山上的公园草地,或是邻里增设的休闲所,楼高四层楼的烧烤空旷场地,然而,月圆之日,公园与休闲场所早已人满为患,喧扰的声浪根本失去赏月兴致。
月是故乡明,记忆中故乡老屋虽是单独处在胶林里,月光也只能透过树叶子的缝隙透下来,感觉月亮总是隐隐藏藏,月光忽明忽暗,但后来老胶树全部砍光,种下胶树幼苗时,老屋就如处在空旷地,那年中秋的夜晚,埋首于窗前桌子习作间,偶尔推开窗门,月光涌进窗子洒满桌面,天上皓月當空,如此明亮,如此皎洁,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难怪古人咏月诗句如此神韵,传诵千年。窗外除了虫声鸣叫外,似乎万籁俱寂,我凝视月光下远处朦胧的夜色,无限遐想,无限感思。
“又是八月十五了,月亮很圆很亮。”母亲不知何时走进房里说。“早点睡觉,明天还得起个大早下坡读书上课,记得关窗。”母亲叮咛着。
是的,当年居处在偏远胶林老屋,上中学时须得于曙光之前骑上脚踏车赶到大路边,搭上首班巴士车到距离20多公里城里读书。黎明前仍然在夜色笼罩之下,但在月圆时,月光已褪下,月儿已远在天边一角。
橡胶树苗几年后,已将空旷地填满棵棵新树,老屋被胶林包围,我已骊歌高唱,踏上新的旅程,于异乡浪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尽管外面多么美好,思乡总在月圆之夜涌上。
岁月催人老,时光不留人,再度返乡,虽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乡音无改鬓毛衰”却是事实。父母亲离世多年,老屋依旧,兄弟接手,几经翻修扩建,仿若新屋,侄儿侄女皆都长大成人,他们有些如当年的我,勇闯城里,胶园胶树已被砍伐,栽种盈利丰厚棕油园。适逢今夜中秋,月圆之夜,目睹明月依旧照在老屋窗前,总会回忆起童年往事,感触岁月匆匆,人生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