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琪:筷子

字体大小:

客串篇

公司先后派几名同事到英国受训数月。在我也准备出发之际,给先到英国的同事发了简讯,看有什么需要帮忙带过去的。同事说他居住的地方什么都不缺,就差一双筷子。

听他这么一说,我开始留意身旁亲友每一餐用的餐具,思考着:究竟吃什么一定要用筷子?

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习惯的吃面和夹肉片等用途。但老实说,外国人用叉子也一样能吃意大利面,一样能吃到盘中小颗粒的食物。当时为了这事,我跟家人讨论了好久,每每想到我认为必须用筷子的情况,他们就能用刀、叉和汤匙示范如何达成同样的目的。或许真的没有无筷子就吃不了的食物――筷子只是我们习惯用的工具罢了,就像老外吃西餐少不了刀叉一样。

这让我想到前些日子,一名澳洲来的同事在我们食堂的餐具集合处找刀子,说在杂菜饭摊点的虾酱鸡得用刀叉才能吃。我们当时都不以为意,给他示范了我们用叉子和汤匙熟练的切肉方式。那名同事虽拿着一样的餐具,握起来却觉得别扭,最后也没成功切出几块肉来,说虾酱鸡不好吃。

后来,我也带了一双筷子来英国,想看看自己到底会遇到什么需要筷子的情况。结果在烹饪的时候,果真碰到了需要用筷子的种种情况。煮粿条汤的时候,拿着汤勺和叉子,一条也捞不上来。某一次心血来潮想炸油条,也只有筷子能快速将面团在热油里翻滚。看来这两根筷子还真是神奇的工具!

有趣的是,到中国籍同事的住宿吃饭的时候,大家也是各带了一两双筷子来的。餐桌上木制的一双,塑胶制的一双,叫外卖特别留下的即用即丢的又一双。那一顿,我们吃的是炸酱面。餐桌上只听见筷子的声音,大家连汤匙都没用上,依然能捞着面,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

现在我对用筷子有了多一层领悟。它除了是个烹饪和吃饭的工具,更是贴近我们华人餐饮文化的一个象征。也难怪,我们常常在邀请客人过来吃饭的时候,就说“加一双筷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