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鼓掌才不失礼?

在观赏中国戏曲时,名角儿出场就先来一轮掌声,唱一段高难度花腔,更要大声叫好。(档案照)
在观赏中国戏曲时,名角儿出场就先来一轮掌声,唱一段高难度花腔,更要大声叫好。(档案照)

字体大小:

在欣赏演出时,什么时候鼓掌或叫好,都是一门学问。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出最直接的回应。不过不看时机乱鼓掌,干扰演出就要不得。

前几天看一场业余合唱团的演出,场地是一个宗教团体的大礼堂,有观众穿着拖鞋短裤出席,结果被一名观众阻止。最后两名法师现身,讲了一番道理才终于放行,那几个人大概也了解到看演出时基本穿着礼仪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上个星期,我们要谈出席音乐会该如何穿搭。

今天来谈谈:拍手的时机。

一场演出里,观众的掌声是最直接的回应。没有掌声的演出还像样吗?但也不能从头到尾乱乱拍掌干扰演出。

乐章间一般不鼓掌

以西方古典乐为例,乐团一般会演奏一个小品,加上两个大作品。小品一般在10分钟以内,暖暖场,演完了就拍手,合情合理。如果是协奏曲,乐团会请来独奏的音乐家,出场时照旧要热烈鼓掌,演出时保持静默。西方古典乐的协奏曲一般分三个乐章,每个乐章表达一种(复杂的)情绪,每当乐章结束,乐团指挥和独奏都会调整一下,这个空档一般不鼓掌,除非独奏表现真的太太太好了,你忍不住要拍手,才拍吧。(大部分古典乐迷认为这是干扰,但荷兰钢琴家Ralp van Raat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说,观众在乐章间鼓掌,对音乐家是肯定与激励,他其实不介意,也觉得传统观众太拘谨。)

交响曲一般有四个乐章(更近代如马勒则不按牌理出牌,也有像舒伯特未完成的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这些信息都在节目单里,所以演出前要稍微读读,了解拍手的时机),一般是完全结束了才全力鼓掌。往往结尾都是澎湃激情,指挥和乐手会给大家暗示,不过也有像柴可夫斯基《第六号交响曲》那样以沉静结束的,大家要注意了哦(谁叫作品又名“悲怆”呢?)。

20171115_lifestyle_clap1_Large.jpg
交响曲一般有四个乐章,通常在完全结束了才全力鼓掌,指挥和乐手会在结尾时给大家“暗示”。(档案照)

独奏音乐家谢幕 照例三次接受掌声

独奏音乐家的谢幕往往比较费神,照例要让他或她三次接受掌声,一方面赞赏,一方面以掌声问问:好不好给一曲encore?若然,就得再三鼓掌;若否,乐团首席会站起来示意一切结束。

观看歌剧的时候,大家往往是冲着经典的咏叹调来着,比如《杜兰朵》里男高音唱了迷人的咏叹调“Nessun Dorma”,一番鼓掌是在所难免的。

这有点像中国戏曲。看戏曲,名角儿出场就先来一轮掌声,唱一段高难度花腔,自然更是要大声叫好,叫好也是一门艺术,说明演出者与观众的默契。默契的背后是熟悉,你熟悉作品了,自然了解该在哪个段子鼓掌。新加坡观众一般害臊,应该勇敢踏出第一步,毕竟舞台上音乐家们竭尽所能,作为观众也不该吝惜掌声。

听爵士乐也是同样道理,以四重奏为例,每个乐手都会有即兴表演的时刻,玩转各种乐器,掌声和口哨是绝不能少的,这样氛围才对。

如果鼓掌的前提是熟悉,全新作品(尤其是前卫作品)又该怎么应对?那么不妨把拍手这件事回归自心,问问自己是否享受,或从中得到怎样的反思。如果你真心觉得一无是处,那也不必施舍掌声,毕竟那对音乐家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与鞭策。

音乐会切忌咳嗽

鼓掌的对立面则是咳嗽。拜托大家在音乐会上不要咳嗽。一般经验里,大家最爱在安静的乐段咳嗽,在音乐厅的优良反响环境里,形成自成一格的咳嗽交响曲,让人厌烦不已。间歇时也拜托不要咳嗽,你可以喝口水、吞口水,大口咳嗽在密闭环境里,有多不卫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