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玉武:没有保护的自由

字体大小:

最近,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发的信息,说她常在北京的咖啡厅听到同行谈影视项目,动不动就是10亿人民币起步的大项目。她发的这则信息虽然有点调侃的味道,却是事实。

几年前,一亿人民币的项目都会怕能不能赚钱,现在一亿制作费已经算是一般的成本了。这说明中国的影视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另一个层次了。因为繁荣,其他行业的资金进入影视行业,使得这个行业得以发展,刺激更多创意,质量更优良的作品。

前一阵子,我在新加坡超市买东西,一名auntie认出我后问:“你还有没有去中国拍戏?” 我回答:“刚拍完一部回来。” 她接着说:“中国的戏好看,我也在看,新加坡拍不了。”这是原话,我当时很吃惊,这句话从一名60多岁的auntie的口里说出来,让我高兴,也让我思考。

几年前,当我提起中国的戏时,一些同行还说中国的戏节奏慢,听不懂,很土……现在,这名auntie没跟我说韩剧好看,我觉得除了代表中国影视剧的质量征服了她,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的力量。

未完全开放市场的益处

虽然中国影视业蓬勃,越来越具有区域竞争力,很多影视作品都卖到国外,并引起轰动,甚至有很多外国人上网看中国的电视剧、电影,但目前中国政府对于影视市场还不是完全开放的,每一年只有大约30%的外国影片能在中国上映,其余都是中国电影,从以前到现在,很多人,包括外国的影视大公司都希望中国完全开放市场,让外国的影视作品能随意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但现在看来,中国政府当初的这些政策,为中国影视行业达到今时今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丧失信心、基础更可怕

新加坡的电影市场是完全开放的,一方面给了观众很大的选择空间,与世界同步,但另一方面,也让还没有成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本土电影被边缘化。

在电视方面,网络是新的节目平台,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新加坡电视剧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发展的时间还不够久,虽然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但基础还不厚,还不够竞争力,一下子都送到网上,代表是面对全世界观众,得和美剧、中国电视剧、韩剧、日剧抗衡。我看到很多新加坡的同行都很想拍出能让新加坡骄傲,让他国刮目相看的作品,但个人的努力是一方面,所处的大环境也是另一方面。

新加坡政府这些年对影视行业的投入很多,也做了很多支持工作,鼓励扶持了很多有想法、没钱拍的项目,帮新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但创作和环境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在开放的市场,主动权在观众的手里,一张票,观众虽然心里也想支持国货,最后还是会选择看更值得看的。就好像一个没准备好的拳手要和强敌抗衡,胜负是一回事,更可怕的是丢掉了信心,丢掉之前辛苦建立起来的基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土壤,就会种出什么样的东西,优质肥沃的土壤,自然就会有好的收成。但大环境不是个人的意愿能改变,也不是某一家公司或某一个老板能改变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