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涵:你是哪里人?

字体大小:

徐汇的乐山菜市场是我常光顾的地方。一位摊贩和我比较熟络了,开始探询 “你是哪里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话,当被问到的时候却总有那么一瞬间的纠结。中国人习惯以父系祖先的籍贯称自己为哪里人,自古已然。我是该以自己的祖籍还是国籍回话?

我试探性地反问:“你说呢?”她说:“嗯,听口音肯定是南方人……是台湾人吧?”我的祖籍是福建省南安,她的猜测是有点接近。

当我道明是新加坡人时,她很讶异地说:“新加坡人的普通话哪会说得那么好?”类似这样的评语已经听过好几回了,分不清是褒还是贬,总觉得不是味道。 有些人还要再三确认、追问一番,仿佛我是另类的新加坡人。新加坡人到了国外,Singlish往往是我们的身份标记,那些能以流利华语沟通的不免被人误以为是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华裔。

拜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所赐,人们迁徙各地如候鸟。因此,一个人的出生地、成长地、终老地可以横跨几个国家,甚至几个大洋洲。像这样的国际人要如何回应“你是哪里人”?这是一个关乎身份意识的问题,答复既不直接,也不一定和国籍挂钩。有些人是根据回答的对象、心灵的归属来回应,因此每次的答复可以不一样。

在国外遇到这样的“同乡”总不免要想起国家身份意识的问题。这些人会提起他们在新加坡住过的地方,吃过的美食,但不会以新加坡人的身份自居,尤其是那些在取得新加坡公民的身份后,就辗转去了欧美或回归祖国的新移民。新加坡不过是他们的跳板,没有国家归属感可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当我说“我是新加坡人”时,我又是拥有怎样的身份意识呢?

去年,歌手董姿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自问同样的问题。她因为感触良多而潸然泪下。她的纠结其实与身份意识无关,而是因为觉得自已的国家小以至于走出去的自信不足。我在琢磨这个问题时总想起她流泪的样子,感同身受。虽然我的纠结和她的不一样。

不久前和一位亲友闲聊时,我谈起在上海生活一段日子后感觉自己比较像一个华人。她听了瞪大双眼,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然后以不耐烦的口吻道: “Come on! We are Singaporeans!”

难道国家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是相互排斥吗?她的反应让我有点惊讶。在族群观念逐渐式微的情况下,祖籍、母语、母族文化都得靠边站。一般国人都以“会说英语的新加坡人”自居,她也不例外。但我却想在国家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天平上寻找一个平衡点。

在异乡的土地上,我会继续面对“你是哪里人”的探询,也不时需要纠正一下“新加坡人不会说华语”的刻板印象。或许将来会走得更远更久,但只要心不要走得太远就不用太纠结,因为心在哪里,家国也在哪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