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梅:生活语言

字体大小:

        刚过去的农历新年,我给在念小学低年级的外甥一项挑战——多学几句新年贺词。我告诉他,新年时到不同亲戚家拜年就可派上用场,不必局限在“新年快乐”。他似乎觉得有道理,认真地背下几句贺词。听妹妹说,在前往亲戚家途中,他有时还会喃喃自语地复习着念贺词。

外甥拜年时祝外婆‘有很多钱’

大年初二,外甥到我家拜年,拿着年柑对外婆说:“婆婆,祝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财……”。一串祝语后突然“卡”住,只见他顿了几秒,然后说:“祝你有很多钱。”

原来,他想祝外婆“财源广进”,这是一句他觉得最难记的贺词。看着这一幕,我觉得挺有趣的,也不得不肯定他的临场反应。虽然念不出原本想说的,他却以自己的方式用华语向外婆表达心意。现今的孩子在学校接触英文的时间较多,更习惯以英语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自然地觉得使用英语更容易。有些人认为本地的大环境较欠缺让孩子学习母语的条件,但其实这也取决于家长是否有意识地使用华语这个生活语言,并如何坚持地去营造机会让孩子应用。

说真的,坚持确实得靠多一些恒心。有时,我和妹妹与外甥沟通,不免想以英语表达,感觉更有效且方便。尽管提醒外甥要多使用华语,他有时也懒得思考,直接想以英语表达。

当孩子知道单靠英语就能与人沟通,他们或许就少了学好华语的动力。外甥知道外婆不懂英语,每当与我的母亲沟通时,就“自动”地使用华语,还会问我们某个词汇以华语该怎么说。与外婆的交流似乎成了最自然的“华文课”时段。


家长对营造双语环境易妥协

国立教育学院的胡月宝副教授对本地华族家长所作的调查显示,家长对培养双语孩童的态度积极,但行为消极。会和配偶说华语的受访者尽管稍占多数,但与孩子沟通时,更多受访者倾向说英语。另外,家长对营造双语环境容易妥协,往往也因他们认为学好英语更重要。记得美国投资家罗杰斯(Jim Rogers)的妻子佩姬(Paige Parker)与两名女儿为《纽约时报》杂志T Magazine做过一段视频访问,罗杰斯的女儿说得一口流利华语,在片中更是感情丰富地朗诵《静夜思》。佩姬说,夫妻俩要让华语成为女儿的第一语文。她认为,本地小孩不喜欢华文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靠补习,学什么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对语言的喜爱

胡月宝副教授说过,语言学习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通过正规学习,另一个是自然习得。通过多接触而习得语言,这是“最无痛”的方法,但自然习得的机会却是孩子较欠缺的。许多家长都在双语教育制度下求学,理应能使用双语,为孩子营造学母语的环境,而且语言学习须从孩子年幼开始。我想,父母得愿意从自身做起,展现对母语的重视,坚持在生活中使用,才能帮孩子更轻松且有效地学好华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