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真功夫

“厨界教父”黄清标以真功夫发挥创意,把老菜“串心排骨”改良成用番茄、红麹熬煮至软,沾染粽叶香气的“谭府粽香骨”。(温伟中摄)
“厨界教父”黄清标以真功夫发挥创意,把老菜“串心排骨”改良成用番茄、红麹熬煮至软,沾染粽叶香气的“谭府粽香骨”。(温伟中摄)

字体大小:

我欣赏有真材实料的人,包括名人、球星、作家、艺人和专才,欣赏他们的言行、球赛、作品和表演,对他们幕后的生活方式更感兴趣。

比方说,言论掷地有声,活得长寿又健朗的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读了他的自传后,我发现他每天做三件事:喝温水、原地跑步20分钟、吃葡萄柚。了解背后的保健理由后,我也照做不误。

对于爱好的领域,包括吉他、乒乓、足球、音乐和哲学,我也爱追听追看追读“最强最好”的乐手、球星、创作人和哲学家作品,搜索着幕后点滴,参考他们的生活习惯、训练和思考方法。

顶尖人物有共同点

当然,人人都有弱点,但只要把焦点放在优点,不难发现许多顶尖人物都有以下共同点——训练和创作比别人更勤劳更规律,比别人更谦虚,更愿意无私分享,也更乐于成全别人。

最近专访“中餐教父”黄清标,过后读完他在晚报连载的208篇日记,翻阅档案照里好些充满文史内涵和中国画意境的名菜,我深感他的过人之处,源于坚持半世纪的每天三件事——每天亲自下厨、每早练少林拳、每晚写日记。

从12岁学厨至今64岁,黄师傅52年来锅勺不离手,立志不当“讲得一口好菜”,厨艺却退步生锈的“名嘴名厨”。

他从洗碗打杂做起,拜师后刻苦学基本功,包括打荷(厨房指挥)、头砧板(配菜)、油锅和切菜。他对我说:“学艺没有秘诀和捷径,唯有‘勤劳练习多做’。越困难的东西,你一直做就熟能生巧。”

他也乐于传招授艺,把一身好厨艺倾囊相授给新中台三地超过30位徒弟。

交谈间我不经意提起,求学时曾在面摊打工,难忘上海式炸酱面的味道。黄师傅马上热心传招,指点选用上海面、冷热水交替煮面,和用猪皮丁制作改良版炸酱的技巧。

黄师傅也从13岁跟官府保镖学武术,从此51年如一日,每天清晨6时30分起床练少林小罗汉拳和齐眉棍。

他奉行铁的纪律、爱的教育,在餐馆带头早到且勤劳工作,若员工在外耍流氓,他会私下教武术让对方“在江湖防身”,并趁机调教,鼓励对方认真“学厨艺防身”。

联想到黄飞鸿

从12岁学厨第一天,他也开始写日记抒发心声,孜孜不倦至今,五年前更开始用细毛笔写日记,训练细心专注。

看着眼前这位黄师傅,我不仅联想到清末民初的武林高手黄飞鸿。我年少时沉迷武侠小说,但里头的奇幻武功如六脉神剑、九阳神功和凌波微步,或人物如南慕容北乔峰或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总感觉不太真实。

而当年宝芝林医馆的黄飞鸿师傅,和清末民初“谭府宴”的传人黄清标师傅,都是确有其人的武林高手兼行内专家。

黄清标常说,许多年轻人学艺,总是“热心易发,恒心难持”。我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叫持之以恒。

常言道“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要想自由发挥创意、精进和突破技艺,就要先熟能生巧,每天规律练习,练成扎实真功夫。

拥有别人夺不走的真功夫后,见识和出手自能不落俗套,在看似枯燥的练习中突破新境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