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南发:河上游龙

60年代初新加坡河上木船云集的情景(左图),以及如今改成餐馆和游船的绿头船,龙眼睛与龙头(口)明显可见(右图)。
60年代初新加坡河上木船云集的情景(左图),以及如今改成餐馆和游船的绿头船,龙眼睛与龙头(口)明显可见(右图)。

字体大小:

百年来,新加坡河上的红绿头船,原来都是河上游龙,一双龙目,炯炯有神,日夜在我们的生活中遨游,是这个现代大都市里一段“秘密”的文化传奇。

自新加坡开埠近200年里,新加坡河上每天川行的大小载货木船,是本地代表性的生活风景。

这些木船最大特色,是船头都漆上绿色或红色,还有两侧都有一双圆形双眼。

红头船和绿头船的习俗,为清朝遗风,源自雍正初年,为防范出海民船违法资盗,规定出海民船除了须要书刻大字,写明所属州县,还要在船头和桅杆上半部,油漆不同颜色;船行海上,身份一目了然。

据乾隆年间兵部纂辑《中枢政考》载,有关规定是“福建船用绿油漆饰,红色钩字;浙江船用白油漆饰,绿色钩字;广东船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江南船用青油漆饰,白色钩字。”

这些必须严格遵守的官方规定,实施近300年,就成了各地民间的传统习俗。

早年在新加坡河上经营驳船业的华人移民,以闽帮和潮帮为主,延续福建和广东(潮州属于广东)的习俗,就有了绿头船及红头船的出现。

闽粤(潮)船只,为何会特别指定以绿色和红色区分?

当初清朝规定,其实涉及四大临海省份,由北向南的船头颜色,依次为江南(江苏)青色,浙江白色,福建绿色,广东红色。

其中的青色,是引用上古字义的黑色(如头发称为“青丝”),故江苏船头漆的是黑色。

根据各省份的位置与颜色,显示该规定是据传统的五行五色观念而定。

江苏最北,属水,色黑(青);南方广东属火为红,东方福建属木为绿,西方浙江属金色白(该省其实位于江苏和福建之间,或因省内有长江自西而来,故列为西方)。

除了红绿二色船头,新加坡河上木船另一特色,就是一双船眼。

这双眼睛,有人说是代表鱼眼,但鱼在水下,水上的船用鱼眼并不合理。粤港则称其红头船为“大眼鸡”,即鸡眼;因广东在南,代表符号朱雀属禽鸟类,亦合形象。

在东海的江浙闽一带,则视船头双眼为“龙目”,以海船为海上木龙!

中国北方传统均视海龙王为雨神,故古代处处都有祈雨的龙王庙;但在临海各省,地理气候不同,龙王就成了船只出海的保护神,以船为龙,就是海上龙王崇拜的表现。

特别是福建在宋代发明了可远航深海的V形海船,这种船最重要的中线纵梁,被称为“龙骨”,更是人们以船为龙最具体的表现。

福船独创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影响深远,“龙骨”更成为造船业的专业名词。

福建的传统造船,特别是渔船,每道工序,就都和龙有关,因为渔民认为每一艘船都有龙灵(船灵)附身。

据学者记录泉州沿海地区传统造船习俗,有下列主要程序与专门名词:

一、选龙木:即选定作为龙骨的木材。

二、剪龙:由造船师傅开斧砍下龙木根部一块木头,交给船主,代表造船的开工仪式。

三、竖龙骨及装龙脚:为龙骨定位,是整艘船体的起点;造船师傅先把龙木用木桩和夹板固定好,固定的木桩共有四根,称为“龙脚”。

四、接龙:是竖龙骨这道工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造船时拼接龙骨两段木料的技术,更是迎接龙灵进驻龙骨的象征,故须要在拼接处安置吉祥物。完成“接龙”程序的吉日良辰,代表龙灵的生辰,也是船的生辰。

五、安龙目:船身建造完毕后,要在船头两侧钉上两只木头雕刻的眼睛,称为“龙目”。钉龙目时,要用红布缠好的铁钉来钉,每侧各钉三根,称为“木龙启目”。

六、斩龙脚和落龙:即船只下水仪式,把支撑船体的四根固定木桩砍断,船只顺势落水,代表木龙入海,开始可以遨游四方。

七、灌龙:如下水的船只业务欠佳,还可以“补运”,以烧酒加洋参汤浇淋船底的接龙处,称为“灌龙”,以扭转运势。

这些各具意义的程序,都须要配合宗教祭祀祈福,加强船民信心;也显示人们把每艘船只,视为具有生命的木龙。

战国时代的《管子·水地篇》就说:“龙生于水,被(披)五色而游,故神。”

早年川行于东海及东南亚海域的中国传统木船,船首的彩色与龙目设计,正是这段古老观念的具体体现。

百年来,新加坡河上的红绿头船,原来都是河上游龙,一双龙目,炯炯有神,日夜在我们的生活中遨游,是这个现代大都市里一段“秘密”的文化传奇。

明白的人,那份感觉,也就会不一样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