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威: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海峡时报》近日转载了由领英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80%本地年轻人面临所谓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iStock)
《海峡时报》近日转载了由领英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80%本地年轻人面临所谓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iStock)

字体大小:

当世人的目光都放在高龄93岁的马哈迪再度出任马来西亚首相时,比他年轻一甲子的人却面对不同的考验。《海峡时报》近日转载了由领英(LinkedIn)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80%本地年轻人面临所谓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心理学家将“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定义为中年危机的衍生品,主要出现在25岁至30岁的年轻人身上,他们大多数刚毕业刚入职,却发现现实社会和自己的想象有落差,从而对前途、对工作、对生活、对感情都出现焦虑感。

千禧一代的无痛呻吟?

人们对我们这些千禧一代(泛指1982至2000年出生的人)存在许多具争议的既定印象,认为我们是不堪一击的草莓族,是嚣张利己的自我主义者,是寻求及时行乐的好逸恶劳者。不论如何,唯一确定的是我们是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最鲜明的背景就是互联网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沟通方式、思考方式,并加剧了危机感。

读到这里,一些人或许会说,“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又是你们千禧一代的无痛呻吟吧!想当年我……”请允许我解释,虽然名词是新的,但是概念一直存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挣扎和想法的落差,只因生活条件不同使表现形式有异。

翻开历史课本,从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社运和学运可见,年轻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是既得利益者,因此愿意推动社会改变,却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什么,反而换来挣扎和失落,影响自己对于工作或感情的态度。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和处境,恐惧似乎是难免的,唯一可以坚持下来的,是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和成功的定义?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近得知朋友在入职八个月后便离职,现在正在为第二份工作打拼。我的观念还相当保守,便问她会否担心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八个月,会影响别人对她的印象?

朋友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认为找到了能让自己发挥所长,并愿意奉献时间与精力的地方,这和她之前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反。她告诉我,她也曾纠结于忠诚度的问题,但如果就这样困死自己,反而是对自己对公司不公平。她后来才发现自己追求的不是金钱或安稳,而是给她机会发挥的地方,所以毅然决定辞职。

辞职和逃避不是解决这种危机的方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

从宏观的方面说,议员孟理齐和官委议员郭晓韵近日的发言就在年轻人间产生共鸣。他们在国会谈到年轻人的成功与金钱无关,谈到我们如何重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感”,阐述我们希望打造怎么样的社会。

与其一概否定这一代人,讨论如何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或许来得有意义。因为当我们能正视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就不会是无痛呻吟。

(作者为新闻中心记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