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瑱玲:有感

方念华(左)拉队来新前,和团队把陈明利(右)的两本书看了三遍,各选出五个自己最有感的故事。(龙国雄摄)
方念华(左)拉队来新前,和团队把陈明利(右)的两本书看了三遍,各选出五个自己最有感的故事。(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不久前访问台湾知名主持人方念华,对她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的两个字印象深刻——有感。

方念华为《看板人物》拉队来新采访陈明利,她说采访前,她和团队把陈明利的两本书看了三遍,各选出五个自己最有感的故事,综合之后再选出重叠性最高的故事来呈现。

有感的确很重要,如果自己对受访者无感,岂能做出一篇观众或读者有感的采访?

几个满意的采访

听了方念华的分享,我想起自己几个满意的采访,的确是因为有感,才写得还不错。而这份“有感”,有些是因为对艺人本来就有一些了解,有些则是因为做了许多的功课。

像是姜栋元的专访。访问之前只看了他三部电影《噗通噗通我的人生》《黑祭司》《检察官外传》,很欣赏他的演技,但对他认识不多。为了让自己对他“感觉一般”到“有感觉”,我花了两个周末看了他另外七部电影,和上网看了很多他在韩国的访问,发现他是一个有主见,有坚持,也很低调的演员,对他的感觉越来越深刻。他如何低调过生活?如何坚持不多做宣传却仍能在韩国影坛保有一线地位?访问就由此着手,也让姜栋元透露了许多有趣的生活情节。

一直喜欢听孙燕姿的歌,也欣赏她自在做自己的作风,对她的感觉,一直很不错。记得曾出席她的一个讲座,她透露小时候喜欢在冲凉房唱歌,唱到邻居大喊shut up。我好奇一个从小热爱唱歌的女生,长大后以唱歌为事业,却因为唱歌带来的压力暂别歌坛,现在却又能按照自己舒服的步伐继续唱歌,她一路走来是怎样的心情?近两个小时的访问,难得听到她许多的内心剖白。

我每周写“热播站”,也坚持写有感的电视剧。每一部新剧,我都会看至少两集再决定要不要给读者推荐,下笔时也会带出自己有感的部分,希望读者也能有同感。

谈心法,不谈技法

方念华也提到,她喜欢和受访者谈心法,而不是技法,例如访问陈奕迅,她说:“我当然可以跟他谈40几分钟的音乐,可是我觉得大家更想知道陈奕迅是个怎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音乐。”她认为生活经验,观众会有共鸣,音乐对观众的参考价值不大。

谈心法,不谈技法,这也是我的style。访问时最不喜欢经纪人或艺人限制记者只能问作品相关问题。记者当然了解艺人要宣传作品,也懂得做人,访问中还是会触及作品,但老实说,你仔细讲解专辑的曲风,如何制作一首歌曲,用了哪些器材,或详细剖析一个角色,这么技术性的内容,一般观众和读者哪会有兴趣。他们对你作品背后的故事,对你的生活经历,对生活给你的感悟,才有兴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