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集美学村与我们家

集美学村一景。(互联网)
集美学村一景。(互联网)

字体大小:

集美学村开创至今已超过百年,百年前那默默无闻的贫穷村落,因为陈嘉庚的兴学建校早已名闻遐迩,相形之下,佐藤春夫的《集美学校》空洞肤浅而又自以为是,真是不读也罢!

客途南京,除了在先锋书店买了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南方纪行》,那是另一位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于1920年在厦门、漳州旅行时的随笔结集。

佐藤春夫除了以诗歌《秋刀鱼之味》扬名,也是日本文学史上,被各大报章视如八卦新闻,竞相报道的“让妻”事件当事人之一。佐藤当年爱上小说家谷崎润一郎的妻子千代子,谷崎先是答应让妻,后又反悔,失恋的佐藤春夫曾于1920年6月至10月到福建、台湾旅行,于是有了这本《南方纪行》。

那天决定买下此书,首先因为书中有一章写的是《集美学校》。好奇的是,早在100年前,一个日本作家是如何看待陈嘉庚在福建一个僻静村落集美村开办的学校。

这两天终于抽空读了《南方纪行》,越读心里越不舒服。佐藤春夫写集美学校,首先表明自己对“公共事业”素无兴趣,又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据说中国人一向吝惜钱财,对公共事业更是不愿破费。”然后又故作潇洒,说自己带着“看看无妨”的心情,“权当坐船一日游”,从厦门到了集美。

因为听说陈嘉庚计划投入150万作为集美学校创建费,佐藤春夫到了集美,首先忙着计算建设校舍所需资金,又说当地的建筑、用地等费用,“惊人地便宜,甚至于免费”。后来又从学校拿到招生简章,特别对学生的入学费用指指点点。文章里虽说对陈嘉庚、陈敬贤两兄弟的公共事业“相当敬佩”,可字里行间没读出多少诚意。

来到集美女子高级小学,佐藤春夫甚至说,“一群民房中较大的一个——但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不知是没有认真参观,或是收集的资料不足,参观了集美学校之后,佐藤春夫又莫名其妙的说了句:“这有些言过其实”。

早在1913年,陈嘉庚就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1918年又创办师范学校及设立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和幼儿园。随后又继续在集美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设立的科学馆现为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立起系统完整的集美学村。陈嘉庚倾资兴学的重点除了集美学校,还有厦门大学及新加坡华侨中学。一直以来,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陈嘉庚为“校主”。

我们家和集美学村颇有渊源,妈妈的娘家为集美人,妈妈及舅舅、姨妈们都出生、成长于集美,也都受惠于集美学校。

虽然妈妈很少向我们提及童年往事,有一回我还是问了她:小时候可曾在集美学校读过书,妈妈说,她只读了幼稚园,没来得及念小学就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举家逃难到南洋,与多年来在马来亚工作的外公团聚。

比妈妈年长20岁的大姨、二姨则在集美学村接受了完整教育,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从集美小学一直读到集美师范的女生。也因为如此,大姨、二姨1938年南渡马来亚怡保后,一直在怡保培南中学教书直到退休。

妈妈年事已高,平时不太讲话,但那天她说多了一些,还说起她童年生活的那个靠海的集美村,一个陈氏宗族聚居的村落,那时村民都穷,大家在农耕之外,还得靠采蚝补助生计,女人及女孩们大多在家剥蚝增加家庭收入,村里的女孩因此大多没有机会上学。

为了鼓励女子受教育,陈嘉庚在福建乡下这个贫穷渔村开风气之先,于1917年办起了集美女子小学,并破天荒吸收了 60个女孩成了女校的第一批学生。我曾经查了资料,那60名女生相当于男子小学生人数的25%。据1919年统计,全中国女子小学生也仅占小学生人数的 5%。

陈嘉庚还特别规定,女生上学不仅学费全免,且发给女生特别津贴,目的是希望更多村民能把女儿送进集美学校读书。

外公陈天马为陈嘉庚属下公司的账房,长年在马来亚工作,而由于外公定期从南洋汇钱回家,外婆手头宽裕,从小缠足,一辈子以一双“三寸金莲”行走人间的她,却思想开明而大度,不但送大姨、二姨、三姨、四姨和我妈五个女儿进学校,还告诉在集美学校念书的女儿们:我们家还过得去,不应该拿陈嘉庚的钱。近年来妈妈遗忘了很多事,但这件事她却记得很清楚,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

舅舅陈根本虽然只读到集美小学,即因战争南下马来亚逃避战祸,但童年时代集美学校给他的潜移默化,使他深受陈嘉庚兴学办教育的精神影响,舅舅后来在马来西亚经营树胶生意,事业有成后,终其一生以乡贤陈嘉庚为榜样,也热衷于办教育,尤其关注华文教育。他出钱出力,并长期担任怡保培南华文小学、培南独立中学、培南国民中学董事等职。

集美学村开创至今已超过百年,百年前那默默无闻的贫穷村落,因为陈嘉庚的兴学建校早已名闻遐迩,相形之下,佐藤春夫的《集美学校》空洞肤浅而又自以为是,真是不读也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