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介:磨炼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一群参加远足训练的青少年不再扛大背包上路,取而代之的是有型有款、售价高达900大元的手拉车。(档案照)
一群参加远足训练的青少年不再扛大背包上路,取而代之的是有型有款、售价高达900大元的手拉车。(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丰衣足食的社会,对多数人而言,居安思危的磨炼并非紧迫课题。


1967年新加坡落实国民服役制度之前,学校率先出闸,给学生哥做了一层思想铺垫,于是1966年我们的作文课里,便有了《国民服役的我见》的作文题。当时想到若干年后得穿军服练枪杀敌,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幸好老师解题时举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作为反面教材狠加批判,大家快手录下,一知半解就提笔上路了。强制男丁当兵之初,社会中人还是忧心的。那一代的父母也为孩儿入伍操心,也嘱咐也叮咛,但呵护多能适可而止,没有溺爱。他们的生活太忙太窘,没心思挂肚牵肠。毕竟他们多数是吃生活苦水的明白人,人生多了一点听天由命的妥协,舌尖始终留着不曾褪去的生活苦味。在人生苦海中,自家孩儿也陪着浅尝了酸涩的滋味,到部队里天差地别的感觉就不那么浓烈了。我念大学时,考期一到,许多人整个月锁在宿舍里刨书不回家,我同房的家人逢周末便开车送上炖汤美食给他进补,那是极少数的特例。同房也感觉到自己是异类,有点不好意思,频频说熬不过父母心意。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受苦”与“挨穷”的定义像会考的及格线一样,可以因考生总体表现而上下挪动。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