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基:儒者与侠客

擅长刻画历史人物是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的拿手好戏。图为《中国奇人传》《中国任侠传》的新版封面。(互联网)
擅长刻画历史人物是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的拿手好戏。图为《中国奇人传》《中国任侠传》的新版封面。(互联网)

字体大小:

在作者看来,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儒者以文乱法,侠客以武犯禁。在知识阶级沦为统治者服务的情势下,民间清流,只剩侠客一众。

和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不同,其他的文学创作,可以天马行空,无中生有,人物题材的书写,门槛特高,写作必须贴近现实、历史和事件的种种要求。

这也导致儒者与侠客,虚构不实的部分,枝条蔓生,有碍观瞻,模糊观感。能够减少就应该大量减少,目的只在突出传主的真实性于万一,否则,形象无限浮肿,令人反感,形同造神运动,导致败例。

人物传记和传奇要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写得生动活泼并不容易。过则灌水膨胀,不及又干涩寡味,无法卒读。原因更在: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模式,你我他三者,作者始终无法近身切入,败在距离太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记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门类,它是史部的一科,好些隔代书写,又必须带有文学色彩。中间的门槛,真正能够链接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确非易事。

总之,人物传记在艺术上,不容许过多的虚构叙事,又要避免平铺直叙、了无趣味,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真之外,唯有以传主一生的各种事件串联起来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事功,从而保证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在这样的要求下,个人特别欣赏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的系列历史人物创作。

比如他两部中国古代人物的作品《中国奇人传》《中国任侠传》,前者儒,后者侠。原文的“奇人传”和“杰物传”是分开处理,共收24位人物,多是大家熟悉的甲乙丙,中译本二合为一,厚实可见。

“任侠”却一书分上下两卷,为不少活跃于古代的民间侠客立传。正面形象,义胆忠肝,不是杀人越货,寻仇惹事黑帮,后巷里弄的小混混,而是行侠仗义、英气逼人的群组。

和他数部以单一人物为主的长篇小说不同,“奇人传”和“杰物传”,两者皆为益寿延年的“轻阅读”。

作者曾说,所写“不能作为史书资料来阅读,但也并非蓄意捏造故事,只是希望在娱乐中尽量为大家展现活生生的人物,而非单纯叙述枯燥无味的历史。”主要他本身是一个小说家,还是位着重推理的高手,写来可以驾轻就熟,不呆不慢。

对比之下,曾有几位哗众取宠的所谓作家,专门误导读者,所写名人传,越读越生气,尤其以古托今,大事编造。一套清代帝皇大传,离史远甚,除了传主的名字是真的,其他内容,都离谱太甚。一本有关本地著名政治人物的中文传记,力图造神生事,吹捧同乡,简直是肉麻当有趣,买了后悔,读了更后悔。

历史人物也非全部属实不可。其中的民间侠义小说,人物大多虚拟,缺乏历史根据或很少根据。

之所以引起陈舜臣的书写兴趣,这类题材,本是他自己的喜好。另外,武侠小说那也是中国或日本年轻人的心头爱,因此才发心集中书写。

他说:“大家会对任侠的人物产生褒贬不一的看法,有肯定面,也有否定面。比如各种暗杀的极端残暴手段等。”

在作者看来,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儒者以文乱法,侠客以武犯禁。在知识阶级沦为统治者服务的情势下,民间清流,只剩侠客一众。通常情况下,侠客是仁义之士, 并非理解中的赌徒、无赖、流氓之辈。

他引说,中国历史,“能够撼动世界的,唯有儒者与侠客。”他的上述两部作品,也始终围绕在这两类人身上开枝散叶,出奇制胜,热闹好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