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百货公司的时代象征

1960年代坐落在莱佛士坊的罗敏申百货公司,正准备迎接圣诞佳节。(档案照)
1960年代坐落在莱佛士坊的罗敏申百货公司,正准备迎接圣诞佳节。(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这些曾经红火,却又一一消失的百货公司,象征着时代与城市的沧桑变化。

罗敏申突然就结束营业了,一家首创于1858年,拥有162年历史的百货公司,早已是新加坡商业史的一部分,说关就关,难免引起全城人的议论与感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些年来,城中许许多多百货公司的起落兴衰,正印证了这句话。这些曾经红火,却又一一消失的百货公司,象征着时代与城市的沧桑变化。

由罗敏申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曾经风光一时的东方百货公司,当年,就在新加坡独立建国的第二年,东方百货公司以异军突起的姿态,敢敢就开在距离罗敏申几步之遥的莱佛士坊。和一贯风光、高端,专卖洋货的罗敏申不同,东方打着价廉物美的旗帜,一登场即专卖中国货品,且占地宽敞,集中国百货之大全,它的出现,吸引了各方顾客纷至沓来,可说开创了新加坡百货业的新时代,说是轰动一时一点也不夸张。

东方百货当时几成景点,记得那些年,家里有马来西亚亲戚到新加坡来,必定到东方百货一游,东方,是当年旅客,尤其是邻国华人旅客的朝圣之地。

去年初到图书馆参观一项名为“卖一个梦想”的新加坡早期广告展览,才知道新加坡最早的百货公司其实并非许多人印象中的罗敏申,而是成立于1845年的然利直公司(John Little),在图书馆的展览中,看到了然利直于1910年,在位于莱佛士坊的然利直大厦落成时打下的广告,宣称自己是“苏伊士以东最优质的商店”。

在殖民地时代,罗敏申与然利直两家由洋人开的百货公司,做的是垄断生意,服务的是殖民阶层与讲英语的上流社会。到了1950年代后期,合并风吹起,然利直被后来居上的罗敏申并购了。2016年,罗敏申机构宣布,已有174年历史的然利直关闭了全岛最后一家分店。

特别记得东方百货,那是我童年时代的一件社会盛事。多少年来,莱佛士坊一直是个洋里洋气,洋货称霸的地头,可林道信、林道荣两兄弟创下的东方百货改写了历史,现在想来,当年在莱佛士坊“空降”的东方百货具有某种时代象征意义,在那个冷战的年代里,颇有中国货跟洋货较劲的味道。

东方百货之后,以中国货为号召的百货公司在城里相继涌现,1970年代初期,我在坐落于丹绒加东的中正总校读书时,天天经过的人民百货公司,就是当年很受小市民欢迎的百货大卖场。相较于莱佛士坊上的百货公司,位于樟宜路与丹绒加东交界处的人民百货明显更价廉物美,也更接地气,至今仍教走过那个年代的我辈中人怀念。

本地百货业到了1970年代中期又有很大变化,因为伊势丹百货与八百伴(Yaohan)的相继进场,城里开启了日资百货公司引领风骚的年代。我也在想,日本百货公司的崛起不也是时代造就的吗?那是日本财大气粗,经济腾飞的年代,也是我们的国家领导层鼓吹向日本学习的年代,更是哈日之风吹起的时代。在那个年代成长的一代,有许多至今仍延续了那个年代的哈日风尚,而且哈得理直气壮。

许多人对曾经坐落在狮城大厦的八百伴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开幕初期,八百伴声势特别浩大。日本人搞营销很有一套,常有赠品随消费送出,又因为八百伴商品种类繁多,吃喝玩乐齐全,在那个年代成了许多家庭周末游逛的好去处。第一次在新加坡开业就旗开得胜,八百伴乘胜追击,先后又在百汇广场、汤申大厦、武吉知马开了分店,在当时,“Yaohan”简直是百货公司与超市的代名词。谁会想到,还没过千禧年,曾经那么人来人往,顾客盈门的八百伴却已在城里销声匿迹。

和八百伴一样吸引人潮的日系百货公司是崇光百货(Sogo),就坐落在由贝聿铭一手打造,当年风头十足的莱佛士城里。1987年,随着这个汇集了五星级酒店、购物商场、餐馆和会议厅的城中城的开幕,Sogo也以它商品及陈设都显时尚精致的日式百货商场,吸引了开始讲求审美品味的消费新一代,还有,Sogo里那个落地玻璃窗明亮,很有小资情调的咖啡馆,也曾经影响了新一代白领的消费休闲形态。那是我们的八九十年代。

同样叫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在城里引领东洋时潮的Sogo,却因财务问题于2000年关门大吉,腾出的空间最终还是由百年老店罗敏申与马莎百货接手。

连续两天读着报纸上关于罗敏申结业的报道,我想着这家老店的“后殖民时代”。历经1972年在莱佛士坊那场大火,搬到乌节路上重新开业的罗敏申百货,仿佛放下它在殖民地时代的高姿态,货品与价格不再高不可攀。那一年一度全店大幅折扣的罗敏申热卖会,更叫小市民如我,高高兴兴地捡便宜去。

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赢了几回马拉松长跑的罗敏申,这一回因何掉队?作为城中一分子,纵使“不信这舆图换稿”,终究也只能“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