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涵:走过漂泊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图/pixabay)
(图/pixabay)

字体大小:

中四的文学课,初识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就瞬间心生欢喜,尤其是首四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不仅誊写了一遍,还背了下来。自此,每逢来到人生的渡口,这四句诗就盘旋脑际,提醒我在怅然若失之余,要以豁达淡定的心态来面对飘渺不定的人生。


17岁到21岁期间,我以“吉卜赛”为笔名发表文章,没料到它竟是我未来迈向漂泊人生的一种预示。在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懵懂岁月,漂泊于我是一种心灵状态——是“华转英”教育改革后,那种深感精神故乡远离,身份认同混淆而衍生的惆怅感;是无处安放的灵魂在寻找一生的召唤和信仰的依托时,那种备感迷茫的情绪。席慕容在《盐漂浮草》中的名句:“总是在寻找着归属的位置/虽然/漂浮一直是我的名字”,就是我当年的心境写照。


大专毕业后,常扪心自问:人生那么短暂,世界又那么大,岂可一辈子都在同一个地方度过?三毛的游记读多了,难免会萌生浪迹天涯的梦想,但我向往的不是背包旅行,而是到偏远的区域参与支教或扶贫的工作。碍于现实的考量和限制,我终究选择屈就于眼前的苟且,循规蹈矩地过着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底的人生,升学、就业、结婚、生子……也从中感受到平凡的幸福。然而,我的心灵总是躁动不安,唯恐错失了更辽阔的视野、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