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享受中秋亲子工作坊

字体大小:

日本人和全球华人一样庆祝中秋节,他们把中秋节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同样也有赏月的习俗,日语为“月见”。尽管传统庆祝方式各异,日本人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在中秋节并没有提灯笼的习惯。

本地日本人协会的灯笼制作工作坊吸引不少旅居本地的日本家庭出席,对日本家长来说,是否要通过灯笼制作工作坊多了解本地节庆习俗也许并不重要,他们更注重的是享受与孩子们制作灯笼的过程。

周末不必上班和上学,家长和孩子们却一大早就到日本人协会的灯笼制作工作坊报到。多年来该协会都在中秋节来临前举办这样的工作坊,让孩子们学习灯笼制作并参加比赛。笔者到访的是今年首个灯笼制作工作坊。

工作坊上午9时30分正式开始。当天有11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工作坊,有家庭、父子、父女和母子组合,其中父子和父女组合占大多数。

负责老师胡洁冰是来自香港的美术系毕业生,在本地教授美术已20年,6年前接手日本人协会的灯笼制作工作坊,隔年把原本只让小朋友参加的工作坊改为亲子工作坊。

胡洁冰说:“自改为亲子工作坊后,这些年来每逢周末父子或父女组合都特别多。”

这不禁叫我想起去年在大阪一个社区公园的情景。那个公园不大,那天带小孩到公园来荡秋千,玩泥沙的,清一色都是爸爸。在公园里呆了将近一个小时,竟然不见妈妈的身影。从工作坊和公园所见来看,显然年轻的日本爸爸们已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日本人中秋节没提灯笼

据知日本人也庆祝中秋节,他们把中秋节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同样有赏月的习俗,日语为“月见”。我国华族中秋节吃的是月饼,日本人吃的是江米团子。除了江米团子,按传统日本人过中秋节还在屋内摆放芒草、芋等。中秋节正值各种作物收获的季节,日本人在这天举行庆祝活动,是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在琉球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还要隆重些。人们举行祭祀,向神明感谢丰收,还会祭灶,答谢灶君保佑一家人平安。此外还有舞狮、拔河等活动。尽管传统庆祝方式热闹非凡,日本人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在中秋节并没有提灯笼的习惯。

原以为这些旅居本地的日本爸妈是为了要多了解新加坡华族中秋节习俗才参加工作坊的,其实这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令我意外的是,他们除了知道我们中秋节会吃月饼,对本地小孩中秋节提灯笼的习俗完全没印象,即使旅居多年的日本人也不例外。坪井一晴在本地工作已10年,那天是趁周末不必上班带了6岁的女儿真绪来参加工作坊。坪井一晴育有三个孩子,真绪在本地出生。坪井一晴说,他没留意到本地有中秋节提灯笼的习惯,更别说让他的孩子在中秋节提灯了。

坪井一晴表示,真绪对美术特别感兴趣,这个工作坊很适合她,所以就报名参加了。“我在乎的是让女儿通过学习灯笼制作培养她的美术爱好,参加这样的工作坊我还可以跟女儿互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培养父女感情。”

家长有备而来

铃子康之和铃子典子夫妇带了3个年龄分别为10岁、7岁和5岁的女儿参加工作坊。夫妻俩是有备而来的,铃子典子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制作灯笼的玻璃纸、铁线和饰物。

这家子在本地居住的时间不算长,但屈指一算也已三年了,跟坪井一晴一样,铃子康之和铃子典子对本地中秋节的提灯习俗一无所知,工作坊纯粹是他们一家人一次亲子活动。

工作坊一开始,胡洁冰就介绍制作灯笼的方法和基本形状,之后便是参加者自由发挥创意的时间了,她则从旁协助,跟一般的手工课没有两样。

小朋友们对自己要制作怎样的灯笼似乎都心中有数。真绪把印有卡通人物的铅笔盒带来,因为她很想拥有造型跟铅笔盒上的卡通人物的灯笼。铃子康之和铃子典子的大女儿选做糖果,二女儿选做向日葵。

灯笼制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大家得先把要制作的灯笼造型画在纸上,接着用铁线拗接成所要的造型。拗接铁线要动用钳子,小朋友都必须父母的协助才能把灯笼的骨架做好。给灯笼黏玻璃纸时也一样,比如真绪,她先在玻璃纸上涂上浆糊,然后由爸爸帮她把玻璃纸固定在灯笼的骨架上。灯笼成型后,还要贴上各式各样的饰物才算大工告成。当看到一个个可爱逗趣的灯笼,看到孩子们脸上满意的笑靥时,父母也发出会心的微笑。整个工作坊亲情洋溢,温馨感人。

在工作坊制作的灯笼只供展示不能点上蜡烛,所以不可能在中秋节派上用场,但家长都无所谓。对他们来说,是否要通过灯笼制作工作坊多了解本地的节庆习俗也许并不重要,他们更注重的是享受与孩子们一起制作灯笼的整个过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