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康:珍贵收藏

吴庆康用了30年,收藏到了与黄霑(下右图)、倪匡(下左图)和蔡澜(上图)的合照。
吴庆康用了30年,收藏到了与黄霑(下右图)、倪匡(下左图)和蔡澜(上图)的合照。

字体大小:

用了30年,终于收到了最珍贵的三个收藏。

我有收东西的习惯,从照片、音乐光碟,到出国旅游在每个国家必买的水晶球,越收越多,但最珍贵的,或许是香港四大才子中与黄霑、倪匡,以及蔡澜的合照。

我是倪匡书迷,熟读他的每一部作品,过去30年有缘三次拜访倪匡,还纠缠他为我的书写了几个字。与黄霑见面是很多年前的事,当年他来新加坡开办写词课程,几乎每首黄霑词作都熟悉的我当然参加,获益良多,也就是在那时与黄霑有了合照。蔡澜虽然是新加坡人,但一直无缘见面,事实上这几位大师中,我最不熟悉蔡澜,几乎没正式看过他的大作。直到上周蔡澜来新出席新书推荐会,我才临时抱佛脚啃了一两本,并第一时间安排与他见面,趁一起吃饭时,讨了合照。

说是喜欢沾名人的光也没错,这些年来已经习惯在工作完毕后,厚着脸皮与受访者合照留念,拍照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但几十年过去,不小心翻阅旧照时惊见那么多与名人的合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成就。拜工作所赐,我有很多机会认识各界人士,与这些人生阅历丰富的成功人士聊天像是上山向高人请教,他们的一言一语都是智慧,不论从什么角度聆听都能受益,非常有收获,尤其是作家。

作家往往有种不同的气质,表面上看他们不像明星那么难以接近,但却要有更多的内涵才能与他们真正沟通。作家,尤其是大作家的见识太广,学问太深,只需几分钟,对方就能知道你有料没料,他们是否愿意多谈,就看那头几分钟。

与倪匡见面虽然战战兢兢,但我相当有信心,因为很熟悉他的作品。倪匡他老人家不仅慈祥也相当好客,没有所谓文人的傲气,几次见面都非常愉快。黄霑当年是来赐教,我们这些后辈像小学生,他也没摆起老师架子。蔡澜则有点高深莫测,这位美食家太会吃,我们这些自认也是吃货的小辈在他面前岂敢班门弄斧,恭敬之余唯唯诺诺,很多原本要分享的吃的心得,突然都说不出口,唯有乖乖听前辈的专业分享,一顿午餐吃得我有点惭愧,原来我以为很会吃,不过是只懂得随便吃,对吃这门学问根本一窍不通。

除了他们三位大师,与亦舒的合照也是我的“战利品”,这位我自小看她的作品看到大的作家对我的写作影响颇深,很多年前还未踏入职场前有缘与她在新加坡共进午餐,至今难忘。另一位几乎没想过有机会见到的是林青霞,一次在台湾的一个社交场合发现她也在场,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逮”到林大美人,终于在最后一分钟突破了她重重的保安,讨到了合照。林青霞后来还亲笔签送了她的大作给我,当然又成了我珍贵的收藏之一。

也不是我的每个偶像我都有机会遇见,比如神秘的香港作家李碧华,我就想都没想过。而香港四大才子中,现在唯独欠缺的,是金庸的签名以及与他的合照,看来已经没机会,因为金庸大侠近年已经谢绝见客,我通过各种人脉和关系都不得要领,已经放弃。

三缺一的遗憾。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