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本地文学作品”活动 看见本地文学界的活力

BuySingLit——“购买本地文学作品”活动增加书店的生意。
BuySingLit——“购买本地文学作品”活动增加书店的生意。

字体大小:

2月份最后一个周末,由书业策划,国家书籍发展理事会与国家艺术理事会支持的BuySingLit——购买本地文学作品系列活动,四种语文文学界分头举办节目,为本地文学市场注入生气,让人看到文学界的活力与努力。

“BuySingLit”(购买本地文学作品)活动在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2月25与26日)举行,多点开花,百家争鸣。这个由书业策划,国家书籍发展理事会与国家艺术理事会支持的活动,让人看到本地文学界的活力与努力。

运动难免还是给人以英语社群为主的印象,不过马来与淡米尔文学界分头策划舞台剧,改编文学作品,获得不俗回响。至于华文文学界,城市书房策划“新文学青年”系列对谈,草根书室也尝试“1小时店长”活动,这些创意活动都为本地文学市场注入生气。

不过,推广阅读本地文学绝非一次运动能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经营。

活动推高销量

本地业者已耕耘多年,玲子传媒出版社一直努力走入校园,推广本地华文文学;英文书店BooksActually这些年来也缔造本地的文青风潮,书店老板陆文良创立MathPaper Press出版社,专营本地文学出版,受许多文学作家认可、依托;Epigram Books出版社自掏腰包,成立网络平台localbooks.sg,为读者搜罗本地出版品。

受访的业者告诉《联合早报》,“BuySingLit”周末推高了销量。记者向草根书室、城市书房、BooksActually了解,该周末书店生意提高约20%。localbooks.sg在怡丰城临时书展销售成绩不俗,卖出上千本书。

这次活动,主办方共送出总值三万元的书券,书券可用以购买本地文学书籍,鼓励消费。此外,活动限量版的创意购书袋也是消费者的最爱。消费满30元便能得到购书袋,也刺激消费者。

Epigram Books创办人黄为忠叹生意仍难做。(档案照片)

Epigram Books创办人兼首席执行长黄为忠受访时说,这是本地书业第一次举办这类活动,能有此成绩他已感欣慰,重要是如何维持本地出版与购买力。刘敬贤的图像小说《陈福财的艺术》,去年获得新加坡文学奖,在本地七刷,共印1万5000本,成绩傲人,加之售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与法国版权,对黄为忠来说,新加坡文学已经开始缔造纪录。

即便如此,他还是感叹生意仍难做。他设立的localbooks.sg虽获好评,但仍属小众,销量不足以维持两名全职员工的月薪。

“也许就撑到没钱为止。”

希望本地书养本地书店

无论欧美或中日台地区,当地出版物都是支持书店业的主力商品,那本地文学书籍能否支持本地书店?其实就连BooksActually,最多也只能达到本地书占三成销售的规模。

城市书房店主陈婉菁:长销品对书店至关紧要。(档案照片)

去年开业的城市书房同时也经营出版,书店向来以本地书籍为主。店主陈婉菁希望能以本地书养本地书店。在城市书房,作家英培安与八方出版社的作品属于长销品。拥有长销品对书店的生存至关紧要。不过,陈婉菁还是担心网络带来的竞争。

城市书房的顾客以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主,陈婉菁发现,除了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外,不少新移民也对本地文学作品深感兴趣。

这次活动,华文书店以城市书房最为积极。书店策划系列讲座,邀请本地中青作者陈志锐、李青松、陈晞哲等。陈婉菁说,对谈会的思想火花让她印象深刻,不过她笑说:“忘了这是售书的活动,我邀请的作者好多都还未出书。”

单纯卖书年代已过去

草根书室的情况则略有不同。书室向来以台湾进口书为主,但三位新老板接手开创新草根后,他们发现读者有不同的偏好。老板之一林永心透露,台湾书籍,尤其台湾文学作品在书店的销量明显下跌,倒是本地与马来西亚文学作品正迎头赶上。

书店单纯卖书的年代已经过去,林永心说,去年要不是有阿果的文创品,书店的整体销售只会更糟。此外,本地举办活动的场所也多了,不少作家不愿让书店抽成,新书发布会都改在图书馆或其他地方举办。举办活动恰恰是书店售书最重要的管道,如今书店也必须改变策略来应对这样的局面。

作家和读者才是关键

草根书室的“1小时店长”活动,吸引不少消费者光顾书店。两位店长林高与黄凯德也都做了直播,与读者轻松交流。

黄凯德受访时说:“以前流行一个说法:要陷害某人就叫他去开书店。可见经营书店是一个既充满诱惑和满足,但又注定挫败和沮丧的行业。以前我也想过开书店,这回当一个小时的店长,只享受乐趣而不负担后果,自然是无比快乐的。”

至于如何评价活动的功效,黄凯德说,书店侧身在作者和读者间,已在做的事情包括主办讲座、搞活动等,以及能做的事情,其实都有其局限。他认为,最后作家们书写的底力和读者们阅读的风气,才是关键所在。他也认可这次“BuySingLit”运动的务实意义。

他说,在传统认知里,文学对商业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文学出版成书便成为商品。“本地华文文学书籍,因为大部分都获得艺理会资助出版,所以作者乃至出版社,都不会过于在乎‘售卖’这回事。这次活动标榜‘buy’,推出实实在在的回扣书卷,这种把作者/读者/书店,置于一个‘buy’的相同平台,虽然效果可能同样不彰,不过至少是一个正确,而且往后仍可因循的方向。”

的确,本地获资助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多了,艺理会答复询问时指出,2016年艺理会批准的出版基金总数,较2012年高出20%。艺理会对本地文学出版可说不遗余力,除了出版基金,还有其他创作相关基金帮助作者。

怎么才算本地文学书籍?

林永心在受访时提出疑问,什么才算是本地文学书籍?新加坡人在国外出版的算吗?到底哪些书能给折扣啊?黄为忠给的答案则不容妥协:那 必须是在本地出版的作品。各家有各家的标准吧!那么在振臂呼吁购买本地文学,阅读本地文学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来问问自己,什么才是“本地文学”?

配合这个大哉问,我们策划一个新加坡文学“难”题专辑,邀请各语言作家、文学研究者、文学社成员:陈志锐、黄凯德、陈丽汶、陈文慧、小叶子、拉塔给读者出题,考考大家,也了解一下新加坡文学。

你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点击这里,看自己对本地文学的认识有多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