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山庄学鹏谈乐团管理:不必是艺术家 却要懂管理的艺术

何伟山(左)与庄学鹏对音乐充满热忱,领导乐团乐此不疲。(徐颖荃摄)
何伟山(左)与庄学鹏对音乐充满热忱,领导乐团乐此不疲。(徐颖荃摄)

字体大小:

《艺谈》每月一期,邀请邀请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或其他艺术圈内人对谈。

这一期《艺谈》,本地两大乐团——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和新加坡交响乐团总裁庄学鹏,畅谈对于乐团管理与乐团未来方向的看法。

何伟山与庄学鹏,一位是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一位是新加坡交响乐团总裁。

何伟山拉得一手好二胡,中学时代曾获全国二胡音乐比赛冠军。他也是运动健将、铁人三项爱好者。

无独有偶,庄学鹏中学时代也活跃于乐团,吹低音管。

庄学鹏担任总裁前曾义务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副主席七年,何伟山则从经理、总经理一步一脚印升任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经验丰富的两人,对谈时会擦出什么火花?且听他们对于乐团管理,与乐团未来方向的看法。

乐团主管须有专业背景?

陈宇昕(以下简称陈):一个乐团的行政主管,一定要有音乐背景吗?

何伟山(以下简称何):我想这是一个bonus,但管理的概念还是必要的,毕竟我们已经有了音乐总监。乐团主管得看得懂预算,厘清政策的问题。在华乐团我的工作是寻求平衡,不是说要钳制音乐总监买什么东西。世界上乐团这么多行政主管,可能有具备音乐背景的,甚至音乐家出身的,但管理的专业依然很重要。要懂得怎么开会,怎么与观众、政府、基金会打交道。

庄学鹏(以下简称庄):行政主管要有基本的对音乐的理解。我们工作的大部分是与乐手、音乐家沟通。你不用去读音乐,不必有音乐的本科或硕士学位,我们的工作是促成,专业知识不用那么深,但热忱很重要。

何:我们工作不能当工作。如果把出席音乐会当工作,你会觉得痛苦。我看过类似的经营者。如果你把它当工作,我会劝你三思。

行政总监首要任务何在?

陈:乐团行政总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艺术、普及之间有先后吗?

何:我们的管理层、董事局与音乐总监有一个共识,三方必须协调,以乐团的使命为目标。你不能说你是国家乐团,就只是在艺术上攀登高峰。当然在这方面我们是引航者。新加坡华乐团认为我们也是人民的乐团,要普及,这也是使命。两者我们都力求做到更好。

庄:我们得思考,乐团在社会、国家扮演的角色。我们觉得普及艺术,“普及”只是行动,不是角色。新加坡已经超过50岁,是具有亚洲身份的国家,而交响乐是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古典乐的角色与国际化有关系,与社会的凝聚力有关系。你看小孩子学音乐,从钢琴和小提琴开始。当然也有从二胡、中国笛开始的,但西方的影响还是很大,可以用西方古典乐做跨民族、跨宗教的角色。

两大乐团仍缺本地乐手?

陈:多年来都有人批评,两大国家乐团缺少本地土生土长的乐手,你们怎么回应?

何:一个国家乐团一定得设定高标杆。要是没有,在追求高度时,会碰到很多问题。对华乐团而言,我们是多管齐下。可能外面的人看不清楚,但考核都是公平公正的。有人说,为什么不给本地乐手机会?但是你要理解,我们本地没有完整的,类似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那样包含华乐专业科系的音乐学院。招考时便能看到程度的差异。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培养本地的青年演奏家。两大国家青年乐团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一直在吸收优秀苗子。

我就见证过考核过程,比如胡琴,竞争很激烈,一招聘就收到五六十张CD,后来选择10人面试,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是要取前三甲,还是垫底的三个?我很肯定地说,前三甲如果有本土的,我们一定会选本土的。前提是技术上、水平上一定要达到高度,不能因为只是本土就选他。这样会失去竞争力。我们没有放弃。你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年轻指挥家、作曲家都在力求考入乐团。就算没有加入新加坡华乐团,还有“鼟”“鼎艺”,还有许多小组合,都发展得很好。我们也为他们高兴。他们带动了整个新加坡华乐的生命力。

庄:之前一直碰到这个批评,刚好最近我们招了三名新加坡乐手,所以批评声少了。我同意伟山说法。在考核方面,我们不能让人觉得放松了标准。新加坡与中国、德国不同,他们的乐手是从10岁开始专业培养,有附小、附中的制度。我们现在才有了新加坡艺术学院(SOTA)。我觉得新加坡还在慢慢适应这个制度,现在我们要从青年乐团开始,鼓励他们学习专业。

何:青年乐团之前是在教育部旗下成立的,现在交给了文化、社区与青年部。这有好有坏。以前在教育部底下,青年乐团会在他们的整体议程中。以最近的青年节当例子,青年节现在的定义展演,不是比赛了,有将近一半的参与者能获得“优异”文凭。这是鼓励吗?比如德明,你是在鼓励他们吗?鼓励是好的,但不能放弃追求卓越。

如今学校里华乐团越来越少,器乐团体越来越多,这是不利的。这是生态系统中的要素。结果现在有个笑话这样说:古筝团比华乐团还多。现在考青年乐团,有五六十人来考古筝,但一个乐团只能收一两人。我想这是政策的问题。如何把两个部门的不同指标融汇在一起,现在还有鸿沟,我们两个国家乐团也许能做什么,来沟通,给建议。

庄:问题出在我们要如何鼓励人们追求卓越。你看,青年节就没有管弦乐的环节,学校团体里也都没有管弦乐团,弦乐团也只有那20几个。

音乐总监必须是亚洲人?

陈:水蓝刚宣布退休,新加坡交响乐团一定忙着找人接任。叶聪也带领新加坡华乐团15年了。我想问两位,在寻找未来音乐总监时,你们会着重在哪项特质?人选一定要是亚洲人吗?

庄:我们觉得追求卓越是最重要的,亚洲人与否,不是问题,也不应该只看这点。应该看他们的音乐造诣,看他们与本地观众的交流与化学反应。他必须理解我们在新加坡扮演的角色。帮我们继续在国际乐坛上建立声誉,也要支持新加坡的乐手与作曲家,普及也很重要。

陈:之前新加坡交响乐团找首席也“空窗”两年,这次会吗?

庄:我觉得不会很快也不会很慢。我们现在开始找,设定了一个流程,必须让音乐家们来试一试配合度。我们也要考虑国际指挥家的工作排期其实已经排到很远了,比如纽约爱乐去年宣布梵志登接任的消息,但梵志登其实明年才上任。我想我们也许会有一段空窗期。

何:华乐团挑战不同。叶聪原是指挥交响乐的,2002年接任以来慢慢融入我们。我认为寻找华乐团音乐总监的难度与挑战更大。这个人在艺术上一定要有高度,他看多远,乐团才能走多远,不能找个目光短浅的。我觉得寻找音乐总监,对内要在乐团里面发掘培养年轻指挥,一如现在我们做的;对外,一个乐团要不断邀请有潜质的年轻客卿指挥来指挥。从客席指挥的音乐会,就能知道指挥与乐团的默契。对外,我们只能看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他们对新加坡了解有多深?音乐总监不一定要本土的,但一定要在艺术上高瞻远瞩,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愿意为这个乐团付出,愿意做很多深入的工作,不能当这里只是其中一站。我们也意识到一个总监不可能永远只呆在一个乐团,重要的是,要有人才发展的计划,这包括演奏家、指挥与行政人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