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及新移民 斋戒月行善 义举两得

今年人民协会在斋戒月于各区邻里举办一系列慈善活动,并广邀外籍人协会和新移民组织参与。
今年人民协会在斋戒月于各区邻里举办一系列慈善活动,并广邀外籍人协会和新移民组织参与。

字体大小:

在文化多元的新加坡,开斋节因为多了不同种族和新移民的参与,意义更加深远。今年人民协会在斋戒月于各区邻里举办一系列慈善活动,并广邀外籍人协会和新移民组织参与,义工热心帮忙之余,也从中进一步认识回教习俗。

开斋节是回教徒庆祝开斋月结束的重大节日,在斋戒月份,许多信徒皆会义务进行布施,一般由回教堂收集赠品再分发给需要援助的人。

在文化多元的新加坡,开斋节因为多了各种族和新移民的参与而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不仅显示国人和睦相处,同时对彼此的宗教信仰相互尊重。

配合斋戒月,人民协会马来活动执行委员会理事会(MESRA)和马来活动执行委员会(MAEC)在新加坡各区邻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分发日常用品、施粥给弱势群体等;甚至广邀外籍人协会和新移民组织参与,他们热心帮忙之余,也从中认识回教习俗。

碧山北民众联络所马来活动执行委员会主席哈刘(Halil Bin Haji Mansor,51岁)接受《新汇点》访问时说:“斋戒月在新加坡可以说是一个跨种族的节日,斋戒所宣扬的友爱精神对新加坡的种族和谐何其重要。”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1_Large.jpg
华源会义工到碧山安纳达回教堂参加开斋仪式。后排右一白衣者为碧山北民众联络所马来活动执行委员会主席哈刘。

瑞士协会首次参与

6月17日(星期六)下午,四名来自新加坡瑞士协会的会员和本地义工聚集在阿裕尼民众联络所前的活动场地,一起为60余户低收入家庭施粥及派发干粮。这是由巴耶利峇-阿裕尼民众联络所马来活动执行委员会举办的开斋节行善义举。

在一个多小时的活动中,他们负责包装鸡蛋和罐头食品,然后施粥和分发干粮,动作利落并和该区的义工配合极佳。之后,他们品尝了清真粥,还向巴耶利峇国民融合主导委员会领袖Rokiah女士了解本地回教徒的信仰与习俗,获益不浅。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2_Large.jpg
来自新加坡瑞士协会的四名义工为本地的弱势群体包装食品。

原籍瑞士苏黎世的鲁特(Roel Simons,40岁,从事银行业)和来自中国上海的妻子李寅(33岁,从事保险业)就趁着周末的闲暇时间前来义务帮忙。旅新四年的他们对这项活动感触颇深。“在欧洲,很多低收入家庭都依赖保险公司来照顾他们的福利,人们因此显得比较孤立。从今天的活动中,我们看到新加坡人的热心和温情,大家一起为老人家们做点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夫妻俩异口同声说。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3_Large.jpg
鲁特和妻子李寅从施粥和食品分发活动中感受到新加坡人的热心和温情。

鲁特对新加坡的社区凝聚力更是赞赏有加,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回教堂携手关怀邻里老人,不分种族和信仰,让他了解本地回教徒的布施善举。他说:“我体会到新加坡的甘榜精神,年轻义工们的积极态度也令人鼓舞。”

虽然新加坡瑞士协会经常参加各大慈善筹款项目,但这是该会首次参与开斋节相关活动。副会长莱昂内尔(Lionel Berthod,46岁,从事银行业)认为走入组屋区行善是个新体验。他说:“做为一个外籍人士,平时接触的是旅游路线的新加坡,今天看到新加坡的草根面貌。”莱昂内尔出生于瑞士日内瓦,小时候住在山区,甚少回教徒朋友。他来新加坡工作后结识一些马来朋友,不过他坦言对开斋节的认识很肤浅。这项活动增加了他对回教习俗的知识。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4_Large.jpg
莱昂内尔认为,能够走入组屋区行善是个新体验,让他回馈社会。

华源会义工詹斯颖:认识本地宗教文化

来自华源会的一群义工于6月18日(星期天)傍晚,和其他组织的义工团队一起将一袋袋食品分发给数百名居住在新民工业区租赁组屋的住户。此活动由碧山北民众联络所马来活动委员会举办。

詹斯颖(27岁,客户服务员)是其中一名来自中国广东的义工,这已是她连续三年参与开斋节食品分发活动。“身为新移民,空余时间从事义工活动是扩大生活圈子的渠道之一,我也可以从中认识新加坡的宗教文化。”她说。

詹斯颖2010年来新攻读大学,她从活动中获知回教徒戒食象征自律和散发怜悯之心。她尝试过戒食,却因为定力不足而放弃。她笑说:“才不过几个小时,肚子就顶不住了,所以我打从心底非常敬佩回教徒的毅力!”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5_Large.jpg
詹斯颖(右)挨家挨户将食品派发给租赁组屋的居民。

当天食品分发完毕后,义工们一起前往碧山安纳达回教堂(An-Nahdhah Mosque),和1500名信徒及各宗教代表一同参加开斋仪式,按照回教礼俗席地而坐并品尝开斋饭。

这是詹斯颖第一次进入回教堂,她说:“平时我对本地宗教的认识很片面,参加义工活动让我学到新知识,眼界打开。”

印尼籍永久居民阿谷:开斋节祈望团结一心

原籍印度尼西亚的阿谷(Agus Setianto Samingan,44岁,工程师)和几名印尼同僚也将爱心献给一房式住户。

阿谷是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为碧山的基层义工,他几年前曾经举办讲座,向百名非回教徒讲解开斋节的由来,他说:“这样的分享会有助其他种族了解回教信仰,因为很多人都误以为开斋节是马来人的新年,回教新年其实是在开斋节后的两三个月。”

20170626_lifestyle_charity06_Large.jpg
阿谷是碧山的基层义工,活跃于社区活动。

问及新加坡和印尼的开斋习俗的差异,阿谷说:“本地回教徒的开斋餐一般包含浓粥,印尼回教徒却吃枣子和米饭。”阿谷也说,欧洲目前正直夏季,气温高且日长夜短,当地的回教徒必须等上近20小时才能开斋进食,委实不容易。

能与其他国籍的新移民一起行善,阿谷认为这是个好现象,毕竟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国,人民必须懂得接纳和融入。“开斋节除了进行布施,也祈望大家团结一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