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进驻计划“一桌二椅” 九艺术人“拼桌”拼创意

字体大小:

九名来自不同背景、领域和国籍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将在“一桌二椅”上带来充满不可预见性的惊喜演出。

“M1华文小剧场节”的实验系列“一桌二椅”,邀请九名年轻艺术工作者,以一张桌子、两张椅子的形式,完成三部原创作品。创作过程将被记载,并在结束后呈献。

我的工作更多是在局外,从不同角度去看东西和问问题,创作完全是他们的,我不会支配引导创作,但在另一方面有一个领导性的作用,帮他们想办法解开一些结,或提供不同资源和视角。——郭践红

由实践剧场举办的第六届“M1华文小剧场节”以“汇合”及“冲击”为基本理念,呈献一系列精彩节目,包括亲子音乐剧、话剧、偶剧、工作坊和分享会等,本周即将登场的是实验系列“一桌二椅”。

今年“一桌二椅”邀请了九名来自不同背景、领域和国籍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参与为期四天的集体进驻计划。他们每天上午将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分享,下午则分成三组自由创作,以一张桌子、两张椅子的形式,完成三部原创作品。创作过程的构思和进展将被记载,在创作计划结束后呈献。

“一桌二椅”共三部作品,每部作品有三名创作者,完成20分钟作品。九名创作者在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的带领下,在有限规则中,释放无限创意。九名创作者是:洪小婷、吴敏宝、邱米溱、吴守益、蔡昀娟、Leonie Sarah Bruckner、Scott Sneddon、尤斯里(Yusri 'Shaggy' Sapari)、童沛勤,从业领域包括戏剧、舞蹈、多媒体、文本、音乐、肢体表演等。

郭践红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讲述此次与九名年轻艺术工作者的合作缘由。她说:“这九个人的组合,其实是从三名本地艺术工作者开始,也就是吴敏宝、洪小婷和童沛勤。”

郭践红的用意是要组合三个团队,各三人一组,因为“一桌二椅”有形式限制,人数不能太多。这三名“小组长”提出她们各自想要怎样的人,以及可能可以跟什么人合作。“在这之中有对话和商榷,同时也有一些我推荐和她们推荐的人,重点是这些人的组合不一定是平时很明显合理的,而且这些人可以互相鞭策和挑战对方,他们各有特点、经验、能力。”

重过程大于成果

郭践红形容就好像煮一大桌菜,目的是找到不同的元素,把这一桌菜的每一道菜都煮得精彩和意想不到。不过她也说,虽然是搞创作,但重点是九个人在这个星期之内的交流和碰撞。过程的重要性大于成果,每组都有一名记录员,记录他们讨论、思考、实验、证实、推翻的想法,以及最后成立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过程的项目。

郭践红也指出她不是导演,而是带领者。“我的存在目的有点像是裁判,他们每个人固然都有独立创作的能力,但当把很多人放在一起时,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轰轰烈烈地碰撞,有时局内人会看不清楚,或很容易埋得很深,看不到大局,或有些思维卡在那边。我的工作更多是在局外,从不同角度去看东西和问问题,创作完全是他们的,我不会支配引导创作,但在另一方面有一个领导性的作用,帮他们想办法解开一些结,或提供不同资源和视角。”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正因如此,“一桌二椅”无论在过程中还是表演时,都存在令人惊喜的不可预见性或意外性。郭践红说:“除了一桌二椅和台上的两个到三个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人,这我们都不知道,但一桌二椅的元素是他们的起点,还有以游戏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玩。”

记者问到“实验精神”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体现,郭践红说:“说实践精神,不如说我们的创作理念,就是创作者的一种平等吧——以人为本,有容乃大,真正以人为基础,创作从人开始,除了一桌二椅,没有其他约束。这些人就是要找出他们的不同,从不同中激发新的东西来,这个创作精神是一种平等、对话、开放、包容、接纳的艺术创作理念吧!”

“华文小剧场节”停办

除了充满惊喜的“一桌二椅”,此次“华文小剧场节”不可错过的另一原因是,这是“华文小剧场节”最后一次举办。郭践红说:“什么东西到了一个时候都会改变,‘华文小剧场节’五届办下来,我们累积了一些东西,可以转化成不同形式出现。但华文小剧场的作品,还是能在我们的实践空间继续做下去。”

她说,在本地整个剧场界和华文文化的发展层面上看,更急切的是针对青少年这方面做一点事情,从更年轻的这一层开始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一向来的想法就是青少年的作品,不单只是给青少年看的,比如《小问号和没名字》,对大人来说也有很多思考空间,所以我们做最后一届的‘华文小剧场节’,不表示我们会停止做小剧场,也不表示我们停止对于华文的执着。”

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艺术项目取代“华文小剧场节”,值得期待!

日期:8月25日至27日

时间:晚上8时(星期五、六);下午3时(星期六、日)

地点:实践剧场排练室

票价:28元

SISTIC购票,热线:63485555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