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花(或称兰花)对新加坡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新加坡国花就是一种配种胡姬花,名字叫作卓锦万代兰(Vanda Miss Joaquim)。这种生命力很强,任何时候都能开花的胡姬,在1981年4月15日正式获选为新加坡国花。它是经由一个官方委员会从40种花卉,包括30品种胡姬花中挑选出来作为国花的。



新加坡植物园(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内的国家胡姬园(National Orchid Garden),多年来也积极从事胡姬花培植与杂配新品种胡姬的工作。胡姬花在新加坡外交方面,更扮演了积极角色。许多新品种胡姬花,都以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与贵宾的名字命名,彰显双边友好关系。


这里,就让我们来了解胡姬花在新加坡发展的点点滴滴。



20170927_orchids_01.jpg
新加坡植物园内的国家胡姬园展示的各种蝴蝶兰,形色各异美不胜收。(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一场战争,令胡姬廉价变高贵


高龄86岁的许庆和,经营胡姬花圃已有70年。据许庆和忆述,二战结束后不到两年,17岁的他开始种植胡姬。当时,市面上不常见到人工杂配胡姬(hybrid orchid),人们多购买野生胡姬。印度尼西亚花贩进入丛林采摘野生胡姬,贩运到新加坡。由于得“飘洋过海”,再坚韧的胡姬靠岸后也只剩半条命。


“那时候胡姬花很便宜,花贩一把一把地卖,每把大概有10朵胡姬,每朵卖一两角。我们就买回去耐心地种,希望将它们培育成‘冠军植物’。”


小时候许庆和住在实龙岗宝发路(Poh Huat Road)一带的甘榜(在马来语中指的是“村子” 的意思)。由于生活贫困,没钱买花盆,村民就地取材,将胡姬种在椰子壳或捡回来的箱子里。许庆和笑说:“我的创业成本是零,连肥料都是用尿液,不然就跟邻居要些鸡粪牛粪。”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作为战略资源的天然橡胶需求剧增,价格飙涨,东南亚橡胶业者纷纷发达致富。许庆和忆述:“有钱人酒足饭饱后,开始想在生活中增添一些美丽的东西。”


马来亚半岛在60年代兴起“胡姬热”。由于胡姬在当年算是稀有花类,富人争相抢购。许庆和笑说:“他们有钱,没有花;我有花,却没有钱。”


他坦言,当年胡姬花业很有赚头,一株15公分不到的胡姬幼苗,能卖上四五十元。这在60年代的新加坡算是可观数目。当年,以马来亚橡胶种植业先驱陈齐贤命名的陈齐贤万代兰(Vanda Tan Chay Yan),由于比较罕见,一株甚至能卖到五六千元。


好景不长 70年代价格暴跌


东南亚胡姬花协会主席陈佩仪(67岁)说:“胡姬花圃当年确实收获非常好的利润。这是由于花农们能将胡姬花出口到国外,日本就是其中一大买家。”


但好景不长,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经济危机蔓延全球。陈佩仪忆述,当时胡姬花出口价从一朵两新元不断下滑到一角钱。她犹记有一回去花圃,老板激动地挥舞手中一朵胡姬,对她说:“你看,这花才卖一角钱,一角钱!”


随着新加坡日趋工业化与城市化,政府在70年代逐步淘汰养猪业。“部分猪农改做胡姬花生意,起初生意还不错,但经济风暴来袭时,他们与其他人一样陷入挣扎求存的困境。”


80至90年代,政府一轮接一轮地征收土地进行发展建设,导致许多花圃相继结束营业。陈佩仪说,一些胡姬花农意识到新加坡未来将不再是个低成本生产国,因此转移到马来西亚新山,在那里购置永久地契土地开设花圃。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搬去新山,宁可结束营业。


即便如此,陈佩仪对新加坡胡姬花业的前景仍保持乐观。她说:“时至今日,新加坡仍有一些胡姬花农,通过向台湾、泰国等地进口优质胡姬,再转卖给本地市场,得以维持利润。


“这类胡姬虽来自海外,但能很好地适应新加坡的气候,市场也能接受一株二三十新元的价格。新加坡花农在土地不断缩小的同时,还是能通过进出口维持不错的收入。”


爱花人是陈嘉庚后人


陈佩仪住家阳台上种了200多株胡姬花。对她而言,摇曳风中的胡姬,仿佛永远与父母的身影挂钩。


陈佩仪是著名华人企业家陈嘉庚的孙女,其父陈元凯在陈嘉庚九个儿子中排行第六。陈佩仪说,祖父虽擅长园艺,但不爱胡姬,而爱玫瑰。父亲陈元凯1913年出生于新加坡,长期在姐夫李光前的公司做事直到退休。母亲周明真生于中国厦门鼓浪屿,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也热爱胡姬。


陈佩仪记得父母在武吉知马的房子内种了好多胡姬花。60年代初,年少的她常跟父母到新加坡植物园添购一盆盆的胡姬花。“当年,植物园每逢星期天都举办胡姬展卖会,吸引大批人潮抢购。因为胡姬数量有限,大家一早就赶去领号码,确保能抢先选购。”


陈佩仪笑说,其实展卖会当时卖的胡姬并不出彩,不但没开花,还让人感觉奄奄一息,但大家都很“缺花”,即便一株十元也甘愿买下。


70年代初期,陈佩仪到澳大利亚攻读设计,学成归来后,加入广告设计公司,从设计师做到公司董事,一晃40年。


1982年,陈佩仪加入东南亚胡姬花协会,会员知道她是设计师后,要求她帮忙制作年度刊物“Malayan Orchid Review”。该刊物除了提供胡姬种植贴士,也收录有关全球胡姬展和新品种胡姬的资讯。


多年来,陈佩仪四处征稿,苦心收录关于东南亚胡姬的资料,只希望为后代研究者留下宝贵的知识遗产。她说:“东南亚这片土地盛产野生胡姬,还有好多美丽的花朵等待我们去发掘。”


呵护胡姬到“毕业”


除了业余胡姬爱好者,也有爱花人以培植胡姬花为职业,并怀抱热忱坚守岗位。新加坡植物园内国家胡姬园的经理林福来(71岁),自2008年以来,就负责看护胡姬园苗圃,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杂配胡姬。他打趣说:“我就是负责照顾幼稚园的小孩,直到他们毕业为止。”


林福来透露,他们通常会将成功杂配的胡姬送往实验室,待它们萌芽后,再将“试管婴儿”拿到苗圃栽种。胡姬花苗须花半年时间才能稳定生长。随着胡姬花日渐茁壮,林福来需要定时为它们更换花盆。


他如此形容:“对胡姬花而言,换花盆的过程就像是从幼稚园毕业,再进入小学,又从小学毕业,升上中学。”


如同孩子一般,胡姬也有各自不同的生长规律,石斛兰(Dendrobium)种类的胡姬要约3年半才开花,万代兰(Vanda)种类则需要四五年。


林福来每三个月得进行一轮筛选,将一些较为劣质的花苗淘汰。他说:“就像求学时,并非所有人都很聪明,胡姬花也未必都能色彩明艳、四季绽放,或对昆虫和疾病有抵抗力。”


目前国家胡姬园有超过10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原生种胡姬,杂配品种则超过2000种。


“外交使节”初长成


以外国国家领袖或贵宾名字为新品种胡姬花命名,已成为新加坡的外交传统。


第一株以贵宾名字命名的胡姬花是安·柏立基蜻蜓兰(Aranthera Anne Black)。这株胡姬花杂配成功后,于1956年以当时新加坡总督罗伯·柏立基爵士(Sir Robert Black)夫人的名字命名,从此启动新加坡植物园的“贵宾胡姬花”(VIP Orchids)计划。如今,植物园注册的500多种杂配胡姬中,有超过200种为贵宾胡姬花。


除了贵宾胡姬花,也有以各地歌影视明星命名的名人胡姬花(Celebrity Orchids),例如成龙、周迅、裴勇俊、权相宇、孙燕姿等明星。


选定胡姬花后,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会为这些花进行国际注册,这些花都会有“出生证”,待命名仪式后,交到贵宾名人手中。


国家胡姬园通常会在贵宾名人到访前两周,才着手筛选胡姬。这主要是考虑到胡姬必须在命名当天绽放,因此需准确预估开花时间。除此之外,也需考虑贵宾名人的偏好,如喜欢的颜色等。


新加坡植物园内的国家胡姬园,是开放给公众参观的。你可到其中寻觅哪些贵宾名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品种胡姬花。


国家胡姬园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时半至傍晚7时(最后售票时间:傍晚6时)

收费:成人5新元,学生与60岁或以上者1新元,12岁以下免费

(注:新加坡植物园入园免费,只有要进入国家胡姬园参观才须付费。植物园有四个入口处,国家胡姬园较靠近那森路Nassim Road入口处。)


参观国家胡姬园后,还可以把漂亮精致的胡姬花饰品带回家。这些由金饰商RISIS制造的饰品如项链坠子、耳环、胸针等,是以真的胡姬花镀上24K金与钯金(Palladium)制成,造型各异,做工精巧。游人可在国家胡姬园纪念品店或植物园其他纪念品店内,选购胡姬花饰品。


不可错过的贵宾与名人胡姬花


1.李光耀蜻蜓万代兰



20170927_orchids_03.jpg
“李光耀蜻蜓万代兰”为纪念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而命名。(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与世长辞。植物园挑选了由Arachnis Hookeriana和Vanda Golden Moon配种而成的胡姬,命名为“李光耀蜻蜓万代兰”(Aranda Lee KuanYew)。


这种胡姬长年盛放并有庄严气质,更重要的是,与以李夫人命名的“柯玉芝万代兰”(Vanda Kwa Geok Choo)十分般配,不但花瓣都呈金黄色,也源自相同品种。


2.新加坡金禧万代兰



20170927_orchids_04.jpg
2015年8月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左二)为一株新培育的胡姬命名,取名“新加坡金禧万代兰”。(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新加坡金禧万代兰”(Papilionanthe Singapore Golden Jubilee)是为庆祝新加坡独立50周年而精心培植的配种胡姬,花朵呈粉紫色,是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的“后代”,来自同个兰花属系。


与卓锦万代兰一样,它适合生长在热带国家,生命力强,任何时候都能开花,花朵大致上比卓锦万代兰的大,并能更频繁地开花。


3.习近平—彭丽媛兰花



20170927_orchids_05.jpg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左一)与夫人何晶(左二)陪同下,为“习近平—彭丽媛兰花”主持命名仪式。(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生气蓬勃、长年开花的新品种胡姬花“习近平—彭丽媛兰花”(Papilionanda Xi Jinping-Peng Liyuan),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习近平2015年11月到新加坡访问,并在习近平伉俪见证下,在新加坡植物园举行命名仪式。


这株配种胡姬可生长至40公分长,花朵可达七朵,每朵约7.5公分宽,颜色为浅粉红色,并带有小红点。花朵上的唇瓣为橘红色,带有深红色的斑纹,唇瓣中心为橘黄色。


4.威廉凯特万代兰、思念戴安娜王妃石斛兰



20170927_orchids_06.jpg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为“威廉凯特万代兰”主持命名仪式,这个品种的胡姬花有着素雅的白色花瓣,上面布满深紫红色斑点,端庄秀丽。(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2012年9月,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抵达新加坡访问,第一站便是前往国家胡姬园,为专属两人的胡姬花主持命名仪式。


这株新培育的胡姬花命名为“威廉凯特万代兰”(Vanda William Catherine),它有着纯洁素雅的白色花瓣,花瓣上布满深紫红色斑点,端庄秀丽。


威廉王子也欣赏了为纪念其已故母亲戴安娜王妃,而命名为“思念戴安娜王妃石斛兰”(Dendrobium Memoria Princess Diana)的胡姬花。这个新品种胡姬花瓣雪白,气质高雅。


“思念戴安娜王妃石斛兰”于1997年9月22日命名,当年戴安娜王妃原定出访新加坡,却不幸于8月31日在巴黎遇车祸逝世。



20170927_orchids_07.jpg
为纪念戴安娜王妃而命名的“思念戴安娜王妃石斛兰”。(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5.孙燕姿石斛兰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在2006年举办首届花园节,名扬华人世界的新加坡歌手孙燕姿,在活动上获得以她命名的专属胡姬花“孙燕姿石斛兰”(Dendrobium Stefanie Sun)。孙燕姿是第一位获得胡姬花命名的新加坡艺人。


“孙燕姿石斛兰”生长迅速,每次可长出约15至20朵花,茎长约60公分,花朵约七公分大小,纯白色花瓣散发高贵典雅的气质,花形也非常优美。


为培植出雪白色的胡姬花,培育专人利用“思念戴安娜王妃石斛兰”的漂亮“基因”,令由此配种出来的“孙燕姿石斛兰”,也一样具有雪白高贵的气质。



20170927_orchids_08.jpg
孙燕姿与专属胡姬花“孙燕姿石斛兰”开心合照。(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父母”正名 国花“改姓”


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Vanda Miss Joaquim)是配种胡姬花,这国花背后,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1893年,爱好园艺的阿美尼亚女子埃格尼斯·卓锦(Agnes Joaquim)在丹戎巴葛住家花园,发现一株从未见过的新品种胡姬花,她兴奋地找上植物园园长李德里(Ridley),对方在辨认这胡姬花的品种后,便以卓锦之名正式为它注册。


胡姬花杂配时,提供种籽的是“母”,提供花粉的是“父”,百多年来,大家其实一直搞不清卓锦万代兰的父与母,直到2009年,新加坡植物园研究员得出结论:卓锦万代兰的母亲是柱叶万代兰(Vanda Teres),父亲为克氏万代兰(Vanda Hookeriana)。


然而,后来有研究员通过改良的方法与采样,发现凤蝶兰(Papilionanthe)与万代兰(Vanda)来自不同属类,而新加坡国花的这对父母应属凤蝶兰,而非万代兰。因此,两花的学名相应更改,卓锦万代兰的学名也于2013年改为Papilionanthe Miss Joaquim,但保留Vanda Miss Joaquim为俗称,即可继续称作卓锦万代兰。


胡姬花之父荷顿教授


真正为新加坡植物园胡姬花开创新纪元,从搜集种植转为人工杂配,包括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胡姬花培育,为胡姬花商业价值奠定基础的,是1922年加入植物园,1925年正式出任园长的荷顿教授(Eric Holttum)。


被誉为“胡姬花之父”的荷顿从卓锦万代兰身上,看到靠人工杂配培育,有可能培育出能够长年开花的新品种。不过他面对一个难题,即胡姬花种籽非常细小,基本上没有能储存食物的细胞,因此必须为花籽花粉创造一个特殊环境,才能够杂配。


1928年,德国乌兹堡(Wurzburg)专家汉斯·伯杰夫教授(Hans Burgeff)到访,解决了荷顿的难题。伯杰夫传授他克努森教授(Lewis Knudson)所研发的方法,利用糖和菜燕在无菌环境中培育胡姬苗。这是荷顿推动胡姬培育计划中的一大突破。


荷顿成功让他所培育的新品种樱草苞舌兰(Spathoglottis Primrose)在交配27个月后开花,这是新加坡植物园培育出的第一个杂配品种。荷顿在植物园服务27年,期间总共培育出28种新品种胡姬花。


多知道一点


胡姬(或称兰花)家族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家族,原生品种估计有2万至2万5000种,占全世界花卉植物的10%。如以属科(Genera)归类,则有800多种。无论从花卉形状、大小、色泽来看,没有一种花卉能像胡姬如此变化多端,种类繁多。


【本特约系列由新加坡旅游局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