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的匠心精品——新加坡粤海清庙

坐落在金融区的粤海清庙已有逾190年历史。(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坐落在金融区的粤海清庙已有逾190年历史。(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字体大小:

香火袅袅的粤海清庙,见证了新加坡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国家的发展史,也见证了不少男女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浪漫情史。

这座坐落在金融区菲立街(Philip Street)30B号逾190年的潮州人古庙,与新加坡几座位于市区的百年古庙,例如福建人的天福宫(坐落于直落亚逸街Telok Ayer
Street)与客属望海大伯公庙(坐落于珊顿道一带珀玛路Palmer Road)一样,早年立庙时,庙前还是海岸线,未填土也未发展成现在的金融与商业区。从中国南来新加坡的移民,一登岸便可到庙里膜拜神明,感谢旅途平安,祈求新生活事事顺利。

占地约1万3273平方英尺的粤海清庙,在1996年6月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其四周早已是高楼大厦林立,它就这样置身其中,闲适安然,回首着来时路,展望着亘古流传……

哪年立庙已不可考

20170928_stbtemple_01.jpg
粤海清庙的“粤”指的是广东,“海清”则是海路清平的意思,即祈求广东省人在海水清平之下安然乘船抵达南洋。(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粤海清庙在哪一年兴建,已不可考。最早有文字记载是1826年,也就是1819年莱佛士(英国官员Sir Stamford Raffles,新加坡的开埠者)登陆新加坡后的第七年。

这座庙宇由当时潮州人筹资建立。粤海清庙的“粤”指的是广东,“海清”则是海路清平的意思,即祈求广东省人在海水清平之下安然乘船抵达南洋。

粤海清庙不仅是新加坡潮州人的第一座庙,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之一。最初,粤海清庙只不过是一间亚答屋(亚答树为棕榈科植物,树干树皮树叶可造房),供奉着中国南方移民所崇祀的“海上女神”天后圣母(妈祖)。后来,潮州信众又在庙内奉祀所笃信的玄天上帝。

1845年潮州人成立义安公司(会馆),粤海清庙归义安公司管理。1896年,粤海清庙全面重建,变成一座水泥墙大庙,雕梁画栋,香火旺盛。现在,粤海清庙仍延续1896年时左右两宫连接的格局,右是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左是上帝宫,供奉玄天上帝。

20170928_stbtemple_02.jpg
海清庙两宫连接,右是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左是上帝宫,供奉玄天上帝。(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落架大修工程得奖

粤海清庙在2011年10月1日开始落架大修,工程耗资750万新元,历时两年多完成,庙于2014年3月31日举行竣修揭幕典礼。所谓落架大修,是指把古建筑结构小心翼翼拆下,进行修复之后,再按原样组装回去。粤海清庙历史悠久,虽不时进行局部修复,但上一次真正大整修是在1896年,已是百多年前的事。

这次整修工程精细到位,让粤海清庙赢得2014年联合国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同年,它也获得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颁发的旧建筑修复工程奖。

粤海清庙有哪些看点:

1.精细嵌瓷工艺

20170928_stbtemple_03.jpg
粤海清庙一大特点就是广泛采用嵌瓷工艺,屋脊、垂脊和屋面都是嵌瓷人物、亭台、花草与动物造型。(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20170928_stbtemple_04.jpg
嵌瓷塑像立体生动,每个人物表情都不一样。(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20170928_stbtemple_05.jpg
粤海清庙壁饰也采用嵌瓷工艺,图为“杨家将金沙滩救主”壁饰。(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粤海清庙建筑一大特点,就是广泛采用潮汕的嵌瓷工艺(何谓嵌瓷,下详),屋脊、垂脊和屋面到处都是嵌瓷的人物、亭台、花草与动物造型。其中体积较大人物造型有120个,体积较小人物造型也有上百个,每个人物表情都不一样;亭台楼阁有20多座;屋脊上还有四条造型精美的腾龙,全部以嵌瓷工艺完成。这些嵌瓷塑像都是取材自经典民间故事或神话,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封神榜》。

一般古庙只在屋脊和垂脊处添加人物或花草嵌瓷,粤海清庙却连屋面也布满嵌瓷装饰,相信是世界唯一有此特色的庙宇。此外,庙的壁饰也采用了嵌瓷工艺。

如何让年久损坏的嵌瓷塑像重现百年前的精致光彩,不是简单的事。因此,在落架大修时,义安公司特地聘请来自中国潮州的工匠参与工程。

多知道一点

什么是嵌瓷?所谓嵌瓷,即以切钳、铁剪等工具,将彩瓷剪成形状各异的瓷片,再拼贴于灰胎上,制出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及建筑等造型。这项工艺潮州人称为嵌瓷,福建人称之为剪瓷或剪粘。

灰胎的制作也非常讲究。所谓灰,在漳潮地区是用贝壳烧制而成的贝灰。灰胎当中还需有支架,早年支架一般以藤或竹丝为材料,现在多以铁丝铜丝取代。在支架上以灰料堆塑出粗胎,并将剪好的瓷片粘附镶嵌于上,再以颜料描绘细节,形成完整的造型。

2.光绪皇帝御赐匾额

20170928_stbtemple_06.jpg
天后宫正殿高悬光绪皇帝御赐“曙海祥云”匾额。(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光绪皇帝御书“曙海祥云”金漆匾额赐予粤海清庙,感谢庙领导发动民众捐助中国水灾灾民。这个御赐匾额经过百多年香火烟熏,早已熏成黑褐色。落架大修时,匾额重贴金箔,再现当年金光闪耀模样。匾额如今高悬天后宫正殿。

3.潮汕风格魁梧门神

20170928_stbtemple_07.jpg
修复后的门神更贴近潮汕门神的魁梧原貌。(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负责整修工程民间工艺部分的汕头公司负责人纪传英说,粤海清庙虽不大,涵盖的传统工艺却多样化,除了嵌瓷,还有泥塑、木雕、大漆、贴金、彩绘、灰塑画等,非常密集。

修葺工程最大特点是尽力让粤海清庙恢复百年前的模样,贴近当时的建筑风格。他说:“庙门上的门神也改了回来,更贴近潮汕门神的魁梧原貌。绘制门神的工匠采用了原来的大漆贴金彩绘工艺。”之前的门神因身体比例不够精准,显得矮胖。

4.“对场作”建筑风格

20170928_stbtemple_08.jpg
上帝宫正殿左右梁雕花款不一致。(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粤海清庙上帝宫正殿金光焕然,但仔细一看,左右梁雕的花款不一致。这其实是所谓“对场作”建筑风格,也就是将建筑以中轴线分成左右(或前后)两边,让两批不同工匠比拼才艺,展现各自风格,因此设计出来的花款不相同,但又显得和谐。

“对场作”是中国清朝兴起的作法,当时许多富贵人家建造大房子时,都喜欢邀请不同工匠来竞艺,因此有了这种特殊的修建方式。“对场作”建筑风格在新加坡属于较罕见。粤海清庙与新加坡另一座古庙凤山寺,都是当年这种建筑风格的杰作。

5.恢复嵌瓷工艺的龙虎井

20170928_stbtemple_09.jpg
龙虎井从石雕改回泥塑嵌瓷彩绘。(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粤海清庙天后宫内的龙虎井在整修时也尽力恢复原貌。整修工程顾问、新加坡建筑师杨茳善说:“20世纪90年代,龙虎井的塑像被换成石雕,老虎造型还错误设计成身体朝内。这次整修我们把它改回泥塑嵌瓷彩绘,老虎则是身体朝外的造型。”

6. 重设的木栏杆和木门

20170928_stbtemple_10.jpg
整修工程包括重设庙进门处的木栏杆和木门。(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粤海清庙进门处原本有木栏杆和木门,却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幸运的是,原来的四扇门在庙内储藏室找到,整修时参照旧照片安装回去。

上班族粤海清庙求得姻缘

在保险公司任职的蔡丽芳,很崇敬粤海清庙的神明。她说:“今天的美好,都是拜庙里神明所赐。”

原来,以前她在粤海清庙附近办公楼上班,常到庙里向天后圣母和玄天上帝祈福。35岁那年,她向庙里的月老祈求好姻缘,不久就遇到在船务公司工作的丈夫。不到两个月,两人就共结连理,现在已有了两个孩子。

立于市区中的粤海清庙,如今也成为了上班族男女祈求美好姻缘的地方。2016年9月15日,一对恋人更在庙里举行了结婚注册仪式。

同是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新郎马君豪和新娘江茗丝,在新加坡工作多年。虽是同乡,但两人无缘相识,直到2014年农历新年前后,两人各别到粤海清庙拜月老,命运从此相连。

一两个月后,马君豪的堂哥堂嫂卖房子时结识了买家的妹妹江茗丝,并介绍给他认识。马君豪与江茗丝坠入爱河,两年后回到庙里酬神并注册结婚。在10多名亲友见证下,两人于中秋庆团圆之际,在粤海清庙结为夫妻,为这个国家古迹添一段佳话。

鸟瞰视角欣赏庙宇艺术

像粤海清庙这样的古庙宇建筑,方方面面都特别讲究,人们从不同角度望去,能看到不同的细节。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因此推出以无人机拍摄的华人庙宇纪录短片,从高角度鸟瞰庙宇,让人有机会通过镜头欣赏平时难以仔细观察的建筑细节。

两部纪录短片分别拍摄粤海清庙以及天福宫和隔邻的玉皇宫,短片都已上载到文物局YouTube频道Heritage TV,网址: https://www.youtube.com/user/yesterdaysg

短片详细拍摄粤海清庙与天福宫屋顶的嵌瓷装饰,观众可比较一下潮州人和福建人庙宇设计风格的不同。一般而言,闽式建筑的嵌瓷主要以花草与珍禽异兽为题材;潮式建筑的嵌瓷虽也以此为题材,却更擅长制作造型立体且生动的嵌瓷人物。

粤海清庙怎么去?

最靠近的地铁站:东西线或南北线的莱佛士坊站(East-West Line or North-South Line, Raffles Place Station),从D出口步行三分钟可到达。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

【本特约系列由新加坡旅游局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