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忘 ——蔡世华个展“浸濡”

蔡世华用树枝、羽毛、毛笔与排笔画出408乘135厘米的水墨画《天马行空》(2016-2017)。
蔡世华用树枝、羽毛、毛笔与排笔画出408乘135厘米的水墨画《天马行空》(2016-2017)。

字体大小:

我国第三代水墨画家蔡世华最新个展“浸濡”令人浮想翩翩。淡彩水墨作品不仅可见灵动的线条,还有各种材料的融合实验。城市水墨画既有现实街景,也有立体派水墨画。

我国第三代水墨画家蔡世华(51岁)最新个展以“浸濡”(Immersion)为题,联想翩翩。他受访时回忆儿时从甘榜华小进入德明政府中学特选学校浸濡,华文家庭背景融入英语用得更多的学习环境,整个过程与绘画等同。

蔡世华认为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的哲学思想,创办京都学派,旨在融合西洋哲学和东洋(尤其禅宗)哲学,倡导天人合一的浸濡,用来形容他最近的创作很贴切。

他修行禅宗多年,佛教有“对境”之说,谓与色、声等尘境相对。蔡世华以为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与对象逐渐融为一体,艺术创作与哲学宗教本质都是融在一起的过程,其最高境界就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像蔡世华画《舞者》(2016年)时,让线条引领他走,最后似乎忘了自己。这幅淡彩水墨画线条灵动,仿佛舞者优美起舞,却又似天马飞腾,这种人物和动物结合的美态,是在这次个展创作中经常可见的主题。

画里有各种材料的融合实验,蔡世华以前就用羽毛、树枝结合毛笔、排笔去画,这次用得更多,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有时也用塑胶喷器装墨当笔用。

《天马行空》(2016-2017)由六幅组成,408乘135厘米,抽象化带出中国神话形象中奔腾的骏马,与马、牛等动物在同个宇宙腾云驾雾。画面的有机线条出现更多变化,由孔雀羽毛构成的软线条,与树枝的硬线条,形成对比,加上传统毛笔与排笔线条,制造出“屋漏痕”的效果。蔡世华的习惯是一画就是一米尺寸,限于展地不大,《天马行空》可以继续“衔接”下去。

还有一组《选美图》、《知音图》,也是以抽象化的人物与动物为主要对象。这是本次个展的主打作品。

城市水墨画

展览另一部分为城市水墨画,既有现实街景,也有立体派水墨画。蔡世华本科是油画,在陈宗瑞美术奖学金资助下,修读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美术学位。1996年,他以水墨画得大华银行全国绘画比赛奖具象组第一名,开始全职画画的生涯,20多年来主要从事当代水墨画。

《漫游沙球劳路》是蔡世华在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几年后,想要画出国人排队悼念他的情景,队伍很长,用立体派构图技法,画面采取从高空俯瞰的角度。

20171107_inline2_pic1_Small.jpg
回溯国人排队悼念建国总理李光耀,蔡世华以立体派手法画《漫游沙球劳路》。

水墨画腻了,蔡世华偶尔换换口味,转换媒介画油画胶彩,这次也展出五幅油画胶彩。他早年受抽象表现主义和立体派影响很大,这次则用简约和色域技法来表现想法,同样也是追求一种如鱼得水,物我两相忘的境界。那是一种自由快乐的境界。

蔡世华在古楼画室的工作室靠近加东,想念童年从如切走到加东海滩听海浪或看海的日子,就画了油画《波浪》。他画啊画啊,越画越自由,越能忘我。

20171107_inline2_pic2_Small.jpg
蔡世华在画展所展出的色域极简风格油画作《波浪》。

画展从11月14日至20日上午10时至晩上10时,在ION乌节四楼ION画廊举行,入场免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