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薛奇峰两度中风 执画笔利己助人

薛奇峰的最新画作主题是“Beyond Gaia”,聚焦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冲击。(曾道明摄)
薛奇峰的最新画作主题是“Beyond Gaia”,聚焦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冲击。(曾道明摄)

字体大小:

许多画家想办画展至少要酝酿好几年,46岁的薛奇峰5年来已办了至少7个画展。他在40岁时二度中风,右边身体失去活动力,重新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如喝水、走路等。在学用左手生活期间,他拿起画笔,展开一段色彩缤纷的旅程,不仅锻炼肌力,也找到展示画作的平台,更走出国外与同好交流,他也卖画资助各地弱势者。

第一次在实龙岗北缶(fǒu)窑民众俱乐部采访薛奇峰(Vincent Seet)时,注意到他身边有几个朋友陪他一起出席。接近两个小时的访问,薛奇峰侃侃而谈,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薛奇峰说故事的本事,和他作画一样,有吸引人追踪情节发展的魅力。

薛奇峰参与今年的人协百盛艺术节,他创作的一系列20幅板画在实龙岗北缶窑民众俱乐部外展出。(林国明摄)
薛奇峰参与今年的人协百盛艺术节,他创作的一系列20幅板画在实龙岗北缶窑民众俱乐部外展出。(林国明摄)

今年46岁的薛奇峰曾在私校执教长达15年。教师压力非常大,学生的成绩表现是评鉴他教学成败的指标。他也是学校的管理层,肩负繁琐的行政重担,工作压力十分大。40岁二次中风后,他一直往前冲的生活方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不是生命的终止,却是倒退,他失去身体右边的活动能力,从喝水到拿筷子,到走路,他都得一一重新学习。

眼前的他,如果不是说话时左右面部表情有少许的不自然,其实已不容易看出他曾经中风。那场大病留下的诸多后遗症——行动不灵活,口齿不伶俐,他都学会了克服,但心理仍有阴影。

他说:“中风的人有很多anxiety(焦虑)。我过马路看到红绿灯,会走到一半,双脚变得很轻,走不下去。从住家下楼买东西,不用人陪,但是出席活动,需要人陪,好像艺人需要‘助理’护驾一样。"

这篇专访从年中便开始安排,过程一波三折,不断更动时间,主要是他出外需要家人或朋友陪伴。

薛奇峰经历两次中风,前后相隔约10个月。2010年第一次中风是脑部血管阻塞。他记得是圣诞节前夕,他正和家人在动物园拍照,右边肢体突然变得软弱无力。他并没有去寻医,还以为身体乏力是太累了。

“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是可怕的呢。第一次中风是忽略了种种中风前的征兆。如果视线只看到一半,其实就是脑部血管开始阻塞。如果你抬起双手,任何一边完全不动,也是中风症状。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帮助有这些症状的人马上求医,避免病情恶化。”

第二次中风情况十分严重;这次是爆血管。他和太太在家中聊天,突然口齿不清,想要写字传达,写出来的根本不成字。

经过诊断,左脑有个部位爆血管,他第一次中风也是左脑部位血管问题。人的理性思考是由左脑主导,左脑影响右边肢体的活动能力。中风后,右边面部肌肉完全不听大脑使唤,嘴巴歪斜,说话会流口水,面部肌肉僵硬,微笑时右脸肌肉没法反应。中风后肌肉萎缩,完全失去肌力,拿笔、喝水这些生活基本动作,都要模仿他人,重新学起。

薛奇峰说:“到了40岁,(重新学肢体动作)像回到刚出生的时候。”

医生对薛奇峰能否完全复原并不抱太大希望。但他没有放弃,每天做上千下类似波比跳(burpee)的伏地与跳跃运动,训练肌肉重生;练绕口令,把右边面部肌肉的线条练回来,改善流口水的问题。他现在仍坚持早晚运动锻炼肌肉。

“训练肌肉重生,练了一年多才有起色。每次锻炼都很痛,像撕开肌肉一样。”薛奇峰谈起练肌肉的经历,轻描淡写。看到他精神奕奕地坐着接受访问,脸上总带着浅浅的微笑,外人需要一点联想力才能体会他现在的健康都是苦练出来的成果。

薛奇峰说:“没有两个中风案例是相同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尽量不要让脑部有压力。中风病人要放下焦虑,不要去理会自己动作有多怪,讲话不准……这些不自然都不要去理会。”

中风后辞去工作少了收入,薛奇峰和太太陈丽丽(45岁)没有子女,衣食住行简朴,住在组屋,支持环保,夫妇俩是素食者;太太仍在工作,维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他每隔半年到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复诊。复诊更像是他给医生做汇报,让医生见证他的康复奇迹。他幽默地说:“我现在成了医生的研究病例。”

右手画草图 左手上色

这次采访薛奇峰的契机源自他参加了今年人协百盛艺术节(PAssionArts Festival)的板面艺术(Plank Art)创作展。这系列作品利用环保木材制作木板画,在全岛200个地点轮流展出。薛奇峰作品展由惹兰加由(Jalan Kayu)社区艺术与文化俱乐部策划主办,选题紧扣大自然,以惹兰加由的甘榜为舞台背景,带出小动物和居民。画作内容包括已消失的行业,如挑粪、流动小贩。

薛奇峰的著作和画册。(曾道明摄)
薛奇峰的著作和画册。(曾道明摄)

薛奇峰说:“因为中风才能够成为画家,主办个人画展,出版画册,还有机会请李显龙总理在画作上签名。这(能够成为画家)并不完全因为是我画得好不好,而是因为中风影响了右手,我得学用左手,左右手转换……”

薛奇峰中风前理性思考活跃,中风后感性理性交叉运用,但仍不改他擅长思辨的本色。我们为定义“画家”展开一番讨论。薛奇峰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是中风,重新学习用左右手作画,寻找画展的平台也许不会这般顺利。若以一个普通的新晋画者“出道”,画作的号召力或许也没有中风康复者来得引人注目。

薛奇峰的画作充满丰富的欣赏视角。你可以从中看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可以欣赏作者随心所欲的创作自由,又或者天马行空的构图,富有情感的色彩唤起共鸣。受到病痛困扰或生活不尽如意的人,也许能透过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积极开朗的精神而受到激励与启发。

薛奇峰的画作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已绝种和濒临绝种的动物是他的创作素材。(曾道明摄)
薛奇峰的画作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已绝种和濒临绝种的动物是他的创作素材。(曾道明摄)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上世纪中期欧美兴起的一种治疗方式。首次在1942年提出“艺术治疗”这一概念的是英国艺术家Adrian Hill。他患上肺痨后透过画画纾解生病带来的抑郁,透过释放创造力为自己建立对抗疾病的防御能力。从事艺术治疗的艺术工作者相信,创作的过程能够成功地安抚愤怒、焦虑甚至伤痛,借助艺术创作让病患倾诉身心所经历的冲击和压抑。

创作力充沛

薛奇峰就是在中风后重新拾起画笔。画画可以锻炼手臂肌肉,创作的过程刺激脑部活跃,也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是用丙烯颜料(acrylic paint)作画;现在作画,右手用铅笔画草图,左手上色。他位于万国弯的四房式组屋客厅堆满了画作。过去5年多举行了至少7个画展,展出作品多以野生动物、自然风景带出保护地球生态的主题,合计200多幅,画家创作力之充沛可见一斑。

薛奇峰说:“我不希望传达错误信息,以为中风病人尝试绘画一定对康复有益。如果要求自己三天须完成一幅画,有压力对康复没有帮助。中风是压力太大,所以更要放松。我画画是今天心血来潮画画这个,明天再补上几笔。”

薛奇峰小时候已展露绘画天分。家境清贫,父母没余钱给孩子买画具。他利用废纸钉成册子在上面画喜爱的卡通人物。“小时候看卡通片,一些卡通人物出场的画面不过几十秒,我就是凭着记忆画出来的。”

他没有正式学过画画。不懂得画画的外公是他的启蒙老师。外公只“说画”,不示范,“画画要先观察,看清楚是这样的那样的,跟着画下来。”

“外公不会画画。但年小的我并不知道,当然是跟着他说的照做。这养成了习惯,我作画都是透过先观察再画的。”

鼓动居民与好友参与

2013年,中风后的第二年,薛奇峰和太太赴芬兰与当地的教育工作者交流,结识了当地画家。受到芬兰画家的鼓励,薛奇峰回新后开始作画,计划有了多幅作品后找场地办画展。同年,他联系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获得场地赞助,举办了首场个人慈善画展,售出的画作均捐赠慈善用途。接着下来他几乎每年都举行画展,卖画所筹到的款项均用作资助区域较贫困地区的弱势族群,包括越南高原地区夷灵(Di Linh)、斯里兰卡和北印度等地。

薛奇峰(前排左三)的首个画展2013年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举行,他太太陈丽丽(左二)及来自各地的友人到场给予支持。(受访者提供)
薛奇峰(前排左三)的首个画展2013年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举行,他太太陈丽丽(左二)及来自各地的友人到场给予支持。(受访者提供)
在越南朋友的协助下,薛奇峰(左二)把售画所得用来采购物资派发给当地民众。(受访者提供)
在越南朋友的协助下,薛奇峰(左二)把售画所得用来采购物资派发给当地民众。(受访者提供)
薛奇峰(左)在斯里兰卡行善。(受访者提供)
薛奇峰(左)在斯里兰卡行善。(受访者提供)
2015年,薛奇峰在印度北部的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举行画展“爱在喜马拉雅山”,展出20幅作品,并把画展所得捐赠资助当地小孩与寡妇。(受访者提供)
2015年,薛奇峰在印度北部的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举行画展“爱在喜马拉雅山”,展出20幅作品,并把画展所得捐赠资助当地小孩与寡妇。(受访者提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薛奇峰不仅画画做慈善,也常拉朋友和居民一起办画展。去年,他拉了好友方健宁一起办画展,两人一个画画,一个制造创意画架,乐在其中。今年参与人协百盛艺术节,他更结识了一群喜欢绘画的朋友,他特别办了分享会,传授一些画画技巧。

好朋友制作了各种画架,考验薛奇峰做小幅画的眼力和创意。
好朋友制作了各种画架,考验薛奇峰做小幅画的眼力和创意。

薛奇峰说,芬兰的画家朋友认为画画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想法和创意,即使没有正式学画,还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他强调自己并不是教画,只是把一些补光、制造立体效果的技巧与同好分享。他拿起手机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分享会上的部分作品。作品多是风景画,色彩强烈,热带岛国所没有的春天和金秋都在作品中绽放。

办画展之前,薛奇峰出版了两本书,反思社会学和本地教育制度,说明他喜欢思考,不断在探索生命意义。采访时两次见面他都留下许多金句。

薛奇峰(左二)服兵役时结识的好友方健宁(左四)去年和他一起办画展。(受访者提供)
薛奇峰(左二)服兵役时结识的好友方健宁(左四)去年和他一起办画展。(受访者提供)

他说:“中风后我问自己,有没有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做一本账簿吧,有多少debit credit,盈利多少?我分享经历是希望让其他人了解,活在世上想要什么就要勇敢争取。不要用古人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去衡量得失。我不一定要办画展,更珍惜的是筹备画展的过程。中风后能再次走路,能够多活一天,已不枉此生。”

薛奇峰计划明年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办画展。画展主题已选定“Beyond Gaia”(超越地母盖亚),场地未定,若能够找到呼应主题的场地,将会是另一段佳话。

对百盛艺术节的期望

“谁说新加坡是艺术沙漠?”薛奇峰反问。他今年首次参加人协百盛艺术节,看到那么多新加坡人热爱艺术,深受鼓舞。

2012年开跑的人协百盛艺术节今年进入第六年,于7月1日至8月5日举行,主办单位准备了500个活动和节目,吸引150名本地艺术家及5万名民众和义工参与。

薛奇峰相信只要有充分的平台,新加坡的素人艺术家也能够在世界舞台占一席之地。他说:“还真希望百盛艺术节能把平台伸展到世界各地,让更多新加坡艺术家走出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