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台湾音乐生态的创意 ——观《击乐之悦》

字体大小:

华人节庆少不了欢腾的打击乐,像舞狮舞龙的锣鼓声让人一听就精神振奋。今年华艺节邀请国际知名的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呈献演出,相信本地许多打击乐迷也和我一样相当期待。

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团32年,时隔20余年再度到访新加坡,于华艺节呈献“击乐之悦”音乐会,顾名思义,就是分享打击乐的喜悦。乐团运用中西打击乐器(包括不同大小的锣与鼓、键盘乐器等等),一共带来5000公斤的乐器,可见对这次演出的重视。虽然乐手只有十来位,但看到舞台上摆满不同的乐器,已能媲美一个交响乐团的阵仗。

乐团为这次演出准备七部原创作品,包括曲式性与结合科技的曲目,当中大部分是台湾作曲家的创作,以及乐团团员卢焕韦和何鸿棋的作品,凸显了该团对原创音乐的重视。

与不同独奏乐器配合

首先掀开序幕的是法国作曲家嘉荷·雷瓦提的《三部曲》,共三个乐章。这部音调和谐的作品有着梦幻般的意境,尤其在第二乐章里,铁片琴与马林巴琴的余音回荡在音乐厅里,把听者带到童年时光,回望走过的成长道路,苦乐参半。第三乐章充满爆发力,似一股无穷的力量,乐手们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精准的技巧,更多的是他们对打击乐的热忱,以及多年来培养的默契。

除了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曲子,乐团也尝试与不同独奏乐器配合。第三首《媚影》由台湾作曲家兼指挥刘昱昀创作,以中国民间故事钟馗嫁妹为创作基础,当中就以琵琶独奏分饰鬼王钟馗和楚楚可人的姑娘两角。琵琶与打击乐器的交流是有趣的,琵琶虽是弹拨乐器,但指尖于钢丝弦上弹跳所发出的音响效果与打击乐器配合无间,而键盘乐器也正巧缓和了琵琶的铿锵音色。加上较为熟悉的京剧锣鼓、急急风、冲头等中国打击乐节奏,让这场婚嫁之事热闹办成。

定居台湾的日本作曲家樱井弘二的《热带震荡效应》创作概念新颖,描述赤道、云、风、雨等大自然现象,由爵士鼓主奏黄堃俨联合四位协奏诠释。在特定时候演奏者触动/敲击安装在乐器上的拾音器(trigger),透过扩音器播放作曲家制作的声音素材。

强劲的爵士鼓节奏加上旁白与电子音乐,现实与虚拟融为一体,顿时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脑海里出现卷起的浪花、风云等画面。观众的反应热烈,演奏者刚演奏完毕便迫不及待鼓掌,殊不知仍有余音绕梁,掌声响起稍微破坏了乐曲最后的情绪。

100种不同大小的锣 展现作曲家巧思

另外三部作品《射日》《锣之乐》及《锣鼓庆》均为台湾作品。张琼樱的《射日》取材自台湾原住民神话,乐曲由四位演奏者通过戏剧方式演绎,除了乐器演奏以外,也得演、唱、跳舞及走台位。《锣之乐》是乐团驻团作曲家洪千惠的作品。台上摆放着100种不同大小的锣(如泰来锣、风锣、低音锣、云锣等等),作曲家让演奏者以不同方式演奏此曲(用棒子或用手),一时之间不同的演奏技法让观众一览无遗,不得不佩服作曲家的巧思。

最后一首曲子《锣鼓庆》是资深团员何鸿棋的作品,在传统锣鼓中加入西洋节奏元素,平日熟悉的醒狮锣鼓节奏与音色有了些许的变化——以中国大鼓取代广东狮鼓,京锣替代苏州锣。尽管如此,热闹欢腾的律动仍紧扣观众的思绪,而演奏者展现传统舞蹈与武功段子,精准的抛棒子动作更是让观众惊喜连连。

加演曲目共两首,第一首是幽默小品《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演奏者们一字排开,有节奏性地用手拍打着身体各个部位。何鸿棋搞怪的表情和动作逗乐了在场的小朋友。最后乐团以一首充满爵士与拉丁风味的《我的心里没有他+望春风》结束音乐会,不少观众更是起立鼓掌。

此次得以感受朱宗庆打击乐团的魅力,团员们可谓十八般武艺,乐团创办人暨创意总监朱宗庆功不可没。能够近距离感受他们“击乐之悦”,并且领略台湾音乐生态的创意与努力,可谓受益良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