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乌节路的历史建筑

总统府主楼原是总督府,在1867年至1869年间建造。(档案照)
总统府主楼原是总督府,在1867年至1869年间建造。(档案照)

字体大小:

乌节路(Orchard Road)是新加坡著名的购物区,这里四处可见购物商场林立,数不尽的时尚品牌专店、零售商店、餐馆,以及多家百货公司在此设立销售点,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本地顾客与外国游客。

但你可知道,乌节路原本是遍布果园、豆蔻园与胡椒种植地的农业地带。直到1850年代,居民才逐渐迁入,街头小贩、巴刹(菜场)、庙宇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初,乌节路的商店渐渐多了起来,第一家超市冷藏公司(Cold Storage)也于1905年在乌节路设立零售店面。

本地著名百货公司诗家董(Tangs)创办人董俊竞,于1958年在墓地对面的一块地开设了乌节路的第一家百货公司。1982年,他将旧楼拆除,于原地兴建了董厦(Tang Plaza)。董厦目前是诗家董百货公司与一家酒店所在处,也是矗立于乌节路与史各士路(Scotts Road)交界处的地标。

发展浪潮早已改变了乌节路的面貌,然而,在崭新高楼耸立的图景里,在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中,有多座历史建筑,在悠悠岁月中一直屹立在乌节地区,等待人们去发掘属于它们的前身今世……

良木园酒店塔楼建筑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1_Medium.jpg
良木园酒店这座拥有高耸塔楼的建筑,是新加坡的国家古迹。(档案照)

良木园酒店(Goodwood Park Hotel)是新加坡著名的五星级酒店,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酒店的主楼,即那座拥有高耸塔楼的欧式建筑,自1989年已成为新加坡的国家古迹。这座建筑曾是德国人俱乐部与战争罪犯法庭。

在新加坡,酒店所在建筑被列为国家古迹,并不多见。除了良木园酒店,就只有莱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与设在前浮尔顿大厦(Former Fullerton Building)的富丽敦酒店(Fullerton Hotel)。

良木园酒店塔楼建筑(Tower Block)的历史,要从1850年代说起。当时在新加坡的德国商人经常聚会,后来他们成立了Teutonia俱乐部。1861年,德国社群在良木园酒店现址买地兴建俱乐部会所。随着会员逐渐增加,俱乐部另购毗邻一块地,扩大建设新会所。新会所于1900年落成,便是这座塔楼建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会所被英国殖民政府充公,列为“敌军资产”。1918年,犹太人家族Manasseh的三兄弟,将会所连同毗邻五栋房子一并买下,统称为良木堂(Goodwood Hall)。会所建筑成为举行音乐会、舞蹈演出、演讲、婚宴、集会的地点。1929年,三兄弟将良木堂发展为良木园酒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酒店被日军占用,成为海军总部。战后,英国军政当局征用酒店建筑,作为战犯法庭,直到1947年,酒店才恢复营业。

1968年,已故酒店业大亨邱德拔买下良木园酒店,并进行扩建发展。新增的侧楼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两边扩展,与旧的主楼完美融合。

良木园酒店的塔楼建筑是19世纪末兴盛的“安妮女王风格”(Queen Anne Style),这类建筑配有高耸的塔楼,设计上具强烈装饰感。也有人认为,由于良木园的塔楼建筑是德国人所建,因此具有德国古堡的风味。德国社群之所以选择将会所建在史各士路(Scotts Road)的这片山丘上,就是追求置身故乡山上古堡的感觉。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2_Medium.jpg
良木园酒店豪华套房Rose Marie Suite,接待过达官显要。(档案照)

良木园酒店接待过的达官显要不计其数。设在酒店塔楼建筑的豪华套房Rose Marie Suite,面积多达260平方米,比普通一套公寓还大,内有客厅、饭厅、卧室、书房、阳台与厨房。套房备有专属电梯、镀金厕所、蒸汽浴设备,以及24小时待命的私人管家。在这里住一晚需要5000新元以上。

豪华套房的住客非富则贵,有王族、政要、商场大亨、歌影坛巨星等。曾入住的名人包括成龙、张学友、凤飞飞、喜多郎、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现已退位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Queen Beatrix)等。文莱前苏丹赛义夫汀三世(Sultan Omar Ali Saifuddien III)也是酒店常客。

良木园酒店在上世纪70年代建设这个豪华套房,原来取名Brunei Suite,2008年改以邱德拔妻子Rose Marie的名字命名。豪华套房由在新加坡的阿根廷籍设计师Ernesto Bedmar所设计。贵宾站在套房的阳台,一抬头就能近距离观赏具有百年历史的高塔。

良木园酒店的餐厅Coffee Lounge则以台湾粥与本地风味下午茶自助餐闻名。这家餐厅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6时一直到晚上10时半,自1977年开业以来,吸引无数本地与外国饕客前来享用早午晚餐和下午茶。

深受欢迎的台湾粥菜单,自1984年推出,30多年来一直是Coffee Lounge的招牌美食,无论是菜脯蛋、肉松豆腐、扣肉或虾酱鸡,都能在家常菜中创出独特好滋味。台湾粥午餐套餐每人21新元,午餐或晚餐任点自助餐(A La Carte Buffet)成人每人39新元,儿童19.50新元。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3_Small.jpg
Coffee Lounge的台湾粥深受欢迎。(档案照)

Coffee Lounge也以榴梿甜点自助餐闻名,自1983年推出以来,已拥有一批铁粉。每年的榴梿旺季(大概5月至7月底),便是食客到良木园酒店享用榴梿甜点的好时刻。师傅会将顶级榴梿做成蛋糕、雪糕、各种冷热甜品等,每年都不乏让味蕾感觉惊艳的创意甜点。

每个星期六与星期日下午3时至5时半推出的“周末大食会”(A Weekend Makan Affair),让一家大小共享下午茶,从本地小吃、点心、主食吃到甜品,在休闲放松的周末犒赏味蕾,成人每人39新元,儿童19.50新元。

Coffee Lounge也推出由食客自己设计的三道(每人29新元)或四道(每人33新元)本地佳肴套餐,让食客可品尝到分量适中的多道本地美食。除了Coffee Lounge,良木园酒店内还有著名的岷江川菜馆,以及多家各式餐馆。

酒店地址:22 Scotts Road

网站:http://www.goodwoodparkhotel.com/

最靠近的地铁站:乌节(Orchard)

麦唐纳大厦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4_Medium.jpg
麦唐纳大厦的建筑风格强调直线,并呈直角,屋顶也平坦,没有古典建筑的装饰设计。(档案照)

乌节路多美歌地铁站(Dhoby Ghaut MRT Station)附近,有一座古朴的红砖大楼,在这繁华闹市中显得独树一帜。这座建筑是麦唐纳大厦(MacDonald House),2003年被列为国家古迹。

貌不特别惊人的麦唐纳大厦,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与折中主义风格。建筑强调直线,并呈直角,屋顶也平坦,没有古典建筑的装饰设计。正门口两旁各有一根大理石柱子,由印度工匠在新加坡雕刻与打磨。不过,这座楼高10层的大厦有一个美誉:全东南亚第一座全备空调(冷气)的办公楼。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5_Small.jpg
麦唐纳大厦当年是全东南亚第一座全备空调的办公楼。(档案照)

麦唐纳大厦于1949年建成,以马来亚总督Malcolm John MacDonald的名字命名,主要作为汇丰银行的新分行,也有其他公司的办事处以及私人寓所。它当时是乌节路最高的建筑之一。大厦内不仅全有空调,每个房间还能自行调高或调低空调温度,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先进设备,也是东南亚首创。

在半世纪前的动荡岁月里,这里曾发生炸弹爆炸。1965年3月10日,特工在麦唐纳大厦放置定时炸弹,强大爆破力把地板炸穿一个洞,周围100米内建筑的玻璃窗,都被震碎。爆炸造成三死33伤。这起爆炸案是在当年“马印对抗”(Konfrontasi)背景下发生的。事件让人们记取现在的社会安定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各国各方长久共同努力的成果。

现在麦唐纳大厦由另一家银行——花旗银行(Citibank)入驻。虽然汇丰银行已不在此营业,但大厦的正前方,保留着刻有汇丰银行标志的牌匾。大门旁边有一个旧式的夜间自存保险箱,以前是供民众在银行营业时间以外,自行将钱存入。

地址:40A Orchard Road

最靠近的地铁站:多美歌(Dhoby Ghaut)

总统府与斯里淡马锡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6_Medium.jpg
总统府主楼原是总督府,在1867年至1869年间建造。(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

新加坡的总统府(Istana)就在热闹的乌节路,由充沛的绿肺将它与城市喧嚣隔离,使它得以在闹中取静。总统府主楼与园地内一座洋房“斯里淡马锡”(Sri Temasek),都于1992年被列为国家古迹。

总统府主楼原是总督府(Government House),在1867年至1869年间建造,由海峡殖民地第一位总督Harry Ord提出兴建,作为总督官邸。这座建筑有宽大的百叶窗与走廊,将马来房子的设计元素,融入欧式风格中。

日治时期,这里被日军用作远征部队总部。除了将一些房间改为日式布置以及毁掉有英国国徽的物件,总督府原貌大致得以保存。战后,英国殖民政府重获总督府所有权。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权,总督府成为首任元首尤索夫依萨(Yusof Ishak)的官邸。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独立后,这里成为总统府。总统府主楼是接见外宾、设国宴、举行官方仪式的地方。

在总统府园地内的双层楼洋房斯里淡马锡,原是殖民地辅政司的官邸,新加坡独立后,它成为总理官邸。建筑名称中的“淡马锡”(Temasek),是新加坡这个地方的古称,在爪哇语中是“海城”之意。斯里淡马锡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与印度元素,木质拱廊与通往二楼的主楼梯,有精细雕花图案。洋房一楼有宽大的走廊。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7_Medium.jpg
总统府园地会在几个特定的假日,开放给民众参观,让一家老少游园赏景,其乐融融。(档案照)

总统府园地会在几个特定的假日,开放给民众参观,一般是在春节正月初二、开斋节(Hari Raya Puasa)、屠妖节(Deepavali)、五一劳动节与国庆日(8月9日)之前的一个星期天开放,并会邀请团体到场表演文娱节目。开放时间一般是上午8时30分至傍晚6时。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可免费进入总统府园地,其他人则须付2新元入门费。

民众也能付费进入总统府主楼参观,包括参观国事厅、宴会厅、接待室等,并可浏览外宾赠送给总统与总理的礼物。公民与永久居民收费2新元,其他人则是儿童(4岁至12岁)收费2新元,成人4新元。

开放日也设导览,分别有总统府主楼导览与园地自然景观导览。公民与永久居民,收费是儿童2新元,成人4新元;其他则是儿童2新元,成人10新元。售卖门票与纪念品所得,将全数捐作慈善用途。

地址:Orchard Road(民众须从乌节路正门进出,即Plaza Singapura购物商场对面)

开放日详情可参考网站:http://www.istana.gov.sg/

最靠近的地铁站:多美歌(Dhoby Ghaut)

总统府历史展览馆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8_Medium.jpg
总统府历史展览馆展品:文莱苏丹波基亚(Sultan Hassanal Bolkiah)2000年送给新加坡时任总理吴作栋的一套山竹形状锦盒。(档案照)

2016年10月开幕的总统府历史展览馆(Istana Heritage Gallery),让访客深入了解总统府150年的丰富历史。斥资90万新元打造的展览馆,由254平方米的开放式遮棚改建而成,位于总统府对面的总统府公园(Istana Park,地址:35 Orchard Road)。

馆内展览图文并茂,为访客介绍总统府自1869年建成以来的历史演变。展览分为六大主题:斯里淡马锡、早年历史、二战时期、转变过程、花园城市以及用途,讲述总统府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09_Medium.jpg
总统府历史展览馆展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6年赠送给新加坡总统纳丹(S. R. Nathan,已故)的一对高脚银杯。(档案照)

馆内也展出新加坡第一位总统尤索夫依萨的塑像,以及多件外国领袖赠送新加坡领导人的珍贵国礼。访客也可近距离欣赏总统府内的雕像、访册、桌子等仿制品,并在照相区拍照留念,以及在特制书签上亲手盖上总统府徽章图案,带回家作纪念。

展览馆每天上午10时开放至傍晚6时(星期三除外),入场免费。

翡翠山保留区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10_Medium.jpg
“土生坊”的六栋双层楼建筑,建于约1902年,如今已成为乌节路的亮点之一。(档案照)

在先得坊(Centrepoint)购物商场旁边,有一个由本地特色店屋形成的餐饮与零售区“土生坊”(Peranakan Place),在乌节路的新楼华厦间,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商业地段属于翡翠山(Emerald Hill)保留区的一部分,而翡翠山正是乌节路另一个历史味道浓郁的地方。

早期的新加坡有过一段辉煌的种植史,许多山头都辟为种植园。1830年代末,英国殖民政府看上香料的好市价,决定把新加坡发展为一个香料出口地。当年约有20名欧洲人在乌节路发展种植业,整个乌节路几乎被豆蔻园所覆盖,翡翠山就是其中一个。

第一个在翡翠山种植豆蔻的是曾任邮政局长的William Cuppage。现在离翡翠山不远,就有一条路以Cuppage命名。1860年代中,乌节路的豆蔻种植业因枯萎病而大受打击,Cuppage所种植的1250棵豆蔻树也不能幸免。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11_Medium.jpg
翡翠山保留区的土生华人建筑,融入欧式柱子设计,形成独特风格。(档案照)

到了1900年代,翡翠山已逐渐变成住宅区,成为了土生华人的高尚聚居地。他们的房子非常注重建筑细节,融入了欧式柱子、百叶窗、色彩鲜艳并绘上花鸟图案的瓷砖,形成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中式巴洛克(Chinese Baroque)。

1989年,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将翡翠山列为保留区,以保留这里许多极富特色的住宅建筑。当中面向乌节路的六栋店屋,由开发商开发为商业地段“土生坊”(地址:180 Orchard Road)。这六栋双层楼建筑,建于约1902年,如今已成为乌节路吸引游人的一个亮点。这里有酒吧、餐馆、咖啡馆、零售店如著名的美珍香肉干店等。新加坡旅客询问中心也设立在附近(地址:216 Orchard Road),方便旅客了解关于新加坡的更多信息,购买景点门票和旅行团票,或者选购纪念品。

20180227_news_orchard_historical_architecture_12_Medium.jpg
翡翠山被列为保留区,以保留这里许多极富特色的住宅建筑。(档案照)

除了土生坊,今天的翡翠山保留区主要还是住宅区。从土生坊沿着翡翠山路(Emerald Hill Road)往内走,可参观整个保留区的土生华人风格建筑。除了翡翠山路,翡翠山保留区也包括了邻近的善德斯路(Saunders Road)与合力路(Hullet Road)建筑。

地址:Emerald Hill Road、Saunders Road与Hullet Road

最靠近的地铁站:索美塞(Somerset)

土生坊网址:http://peranakanplace.com/home/

【本特约系列由新加坡旅游局呈献。本文资料来源:新加坡报业控股报章、国家文物局Roots网站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