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世界深情客 ——观《聊斋》

《聊斋》剧照。(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聊斋》剧照。(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字体大小:

我们常说许多改编剧作是“旧瓶装新酒”,可“非常林奕华”近几年几部名著改编剧作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换了各种精美的瓶子和包装方式,而传达的却是同一种人文情怀。

“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并把非生命的一切击溃,以免在我生命尽头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梭罗 《瓦尔登湖》

在许多人眼中,《聊斋志异》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古墓荒坟,花仙狐鬼的臆想国度。它充满夸张幻想的同时,又始终觊觎着现实。正因如此,现实的束缚使这场梦境依旧套着枷锁,看上去更像是在生活的切面里,融入了精心雕琢过的情调,让它比起西方英雄的超能力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更多了一份东方的深沉与灵秀,使人闻之动心,望之心驰,思之神往。

《聊斋》剧名有附会之嫌

由“香港非常林奕华剧团”带来的《聊斋》,对许多想要观看传统意义上,那个充满着魔幻色彩《聊斋》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失望,甚至觉得该剧的命名有附会之嫌。因为剧中的“聊斋”二字,仿佛只贴近了字面的意义。在一个崇尚效率的年代,很少有人会与身边的人敞开心扉,不抱任何目的聊天。比起身边随时可以变成致命敌人的知心朋友,我们往往更依赖来自陌生人的关怀。许多都市人之所以被手机绑架,不过是因为:即使在忙碌中,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所以,林奕华的《聊斋》里没有鬼,没有怪,只有一间由“孤独症候群”们组成的聊天室。

我们常说许多改编剧作是“旧瓶装新酒”,可“非常林奕华”近几年几部名著改编剧作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换了各种精美的瓶子和包装方式,而传达的却是同一种人文情怀,关注的依然是当代人所独有的内心挣扎与情感变化。就好像本剧中:一家叫“聊斋”的大酒店也好,或是一个叫“斋聊”的应用软件也罢,它只是一个由心灵组成的意境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无数受了伤的孤独灵魂藏匿其中。

“蒲先生”有当代人的特征

将原著的血肉剥离,只剩下一份凄美的骨架,再融入当代人的语境与情怀,将其浴火重生,使观众透过重重魔幻迷雾,看到了一位落寞书生的萧瑟背影。剧中的“蒲先生”有当代人的一切特征:恐惧、焦虑、疯狂、矛盾,憎恨他人,也厌恶自己。毕竟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如同那位空有满腹经纶,却只当了一辈子家庭教师的书生一样。也许这部戏的主创者也面临着“蒲先生”的困惑。剧场对他来说,仿佛一座承载着迷思与顿悟的情感博物馆。

本剧由香港著名导演林奕华倾情指导。演员阵容更可谓一时之选,除了张艾嘉和王耀庆两位巨星担纲主演外,年轻演员的表现更是使人眼前一亮,高频率的舞台节奏和情绪转换,足见演员们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准确的人物理解。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的演员“叶丽嘉”,空谷幽兰般的气质和举重若轻的表演技巧,总是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源自内心的愉悦。

丰富的画面感与肢体符号,舞台多维空间的并行与交错,“以假当真”并带有浓郁“渐离感”的“写意”式表演。碎片化的叙事,诉说着尘封已久的破碎记忆。镜子中的星空,犹如童年的烟火,使人忆起已飘散在风中的旧时光,唤醒深埋在心底的浓浓温情。

2018年“非常林奕华”为我们带来的《聊斋》,不只是一首“以幻喻真”的深情挽歌,更像是一杯特别为寂寞都市人精心调制的浓情鸡尾酒。在我们迷醉其中时,也品出了人生最大的苦涩:在这方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