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书展2018

转角遇见庙 ——赖伯威及其《寄生之庙》

赖伯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联经提供)
赖伯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联经提供)

字体大小:

2018新加坡书展将在明天(25日)至31日,在首都综合项目与赞美广场举行。

配合书展,将有多场文学讲座,《文艺城》介绍其中四位主讲台湾作家。

台湾建筑师赖伯威近日出版《寄生之庙》一书,引起很大的关注。

有别于以往谈论庙宇的书籍,《寄生之庙》不只是谈建筑的艺术价值、历史典故等,也并非聚焦于香火鼎盛的大庙、名庙,而是关注生活周遭的街角小庙。这也是赖伯威从2013开始,长达4年的观察记录。

赖伯威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讨论对象更多的是在台湾都市空间夹缝中的极限小庙,这本书不是从民俗学、宗教学切入,而是从都市学与现象学的视角看这个现象。”

小庙一直都在那

《寄生之庙》主要收集“寄生之庙”案例,描述寄生状况、命名、分类、编目与绘图。

赖伯威说:“我们不着重于找出这些庙存在的普遍性宗教解释,而关注于庙体存在现象与事实的个别性与独特性。我们尝试将在台湾四处蒐集来的庙——如寄生生物般的寄生之庙,建立如生物分类般的分类总表,与其在水泥丛林中庙的演化。”

他说:“无论它算是城市之美还是城市之丑,我觉得应该跳脱表象,回归‘现象就是现象’,它呈现的是所有不合理的事件与不合理的因子加总后得到的最合理结果。”

之所以特别关注生活周遭的街角小庙,赖伯威说:“事实上,这些小庙一直都在那,只是很多人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这些庙虽小,但依然为小区居民,尤其是老人的生活重心。这些极小的宫庙,常占据在非建筑用地上,游走在法律边缘,但文化与情感乡愿的不处理状态,无论合法或非法,反映台湾人对民间信仰与空间的需要与渴望,成为台湾都市空间最具特色的部分。”

将不视为文化资源变成资源

赖伯威说,本书对他的最大意义“并不在寄生之庙或这本书,而是在过程、组织、协作的网络建立,以及这题材的未来 : 将原本不视为文化资源的资源变成资源。”

他说得诚恳:“谨以此书,唤起我们自己对日常生活周遭环境的观察与重视。”

赖伯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为赖伯威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WillipodiA都市研究团队发起人;从事建筑设计与都市设计行业十多年,多年来走过、工作过、生活过台湾以外的许多城市,包括波士顿、北京、上海、东京等。

目前常驻台北的赖伯威说:“回到故乡时,才能换一种外来者的视角,再一次认识自己熟悉的城市,认清在台湾的我们唯一拥有的,便是家中的敝帚,而自珍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因这样的文化自觉,尝试用建筑人的专业,去重新解读、记录。”

社会变迁下的常民文化空间——寄生之庙

日期:5月27日(星期日)
时间:晚上7时至7时40分

转角遇见寄生之庙——生活中的街庙与建筑

日期: 5月27日(星期日)
时间:7时40分78时30分

地点:首都综合项目,Outdoor Plaza, L1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