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本地色彩浓厚

字体大小:

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简称CMG)与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联办,首届新加坡文创大赛(Singapore Creative Awards 2018)得奖名单于上星期三(5月30日)揭晓,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颁奖。

首届新加坡文创大赛得奖作品从本土生活汲取灵感,将我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口语文化、居住景观和上一代的生活智慧等融入设计,赋予创新思维,同时还透过设计来思考何谓新加坡人身份的认同;并探讨如何用设计来将传统和新一代的生活方式结合,传承我们的多元文化。

联办方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胡芳说,这次比赛是他们为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并肯定“创新”是驱动双方永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和华文媒体集团联合举办文创大赛这样的形式,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创新、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高兴通过这次活动发掘了一些极具创意的作品。”

决赛评审团由本报设计记者兼本大赛联合主席林方伟引领,设计师:钟瑞玲(The Press Room创意事务所创办总监)和余雅琳(Foreign Policy设计工作室创办人);业界决策者:王韶玮(新加坡设计理事会执行副总监)和叶致健(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专利、设计、植物品种注册司司长);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工程产品开发系代主任洪礼祺博士;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代表陆婷婷组成。

评审们一致认为,作为一个未来指标性的设计比赛,优胜作品更应该代表本地设计和创意的水平,因此为大赛定下极高标准,只颁给值得获奖的杰出作品。为此,平面设计组铜奖从缺;平面和产品设计组优异奖也颁得十分谨慎,最后各组分别只颁发一份和两份优异奖,绝无“分猪肉”之嫌。

评审团也特地将特别推荐奖颁给《换位思考》(Exchanged Forms)。日本京都科技学院的京都设计实验室(Kyoto Design Lab)和新加坡国大设计育成中心(Design Incubation Centre of NUS)两地设计学生交换代表彼此国家的物品、地点和风景的照片,设计出17件生活物品。评审团说:“要将这主题统一的系列和其他单一的参赛作品相提并论极为困难,但我们一致赞赏这系列作品的杰出概念和极高的完成度,因此颁发特别推荐奖,肯定作品的成就。”

公众投选最受欢迎作品

20180604_sca_giving-love-bell_Small.jpg
杨淑惠的《爱心礼让铃》

拉萨尔艺术学院获得“最多学生参赛作品”奖,有7份参赛作品来自该校。公众投选部分共收到2000多份,两组最受欢迎的作品分别是王士佳“红龟粿女孩与朋友”旗下的《奇幻鲜境》和杨淑惠的《爱心礼让铃》。公众投选获抽中的幸运者是Henri Tan和Calvin Tay。他们将各可获得一台OSIM uDIVA Star按摩沙发。所有得奖者将接获书面通知。

20180604_sca_akk-girls_Medium.jpg
“红龟粿女孩与朋友”的《奇幻鲜境》

新加坡文创大赛生活产品设计得奖作品

★金奖:“Daun”餐具

设计师:廖文龙

(Andreas Latif)/22岁/拉萨尔艺术学院毕业生

20180604_sca_daun_Small.jpg
廖文龙与“Daun”餐具

廖文龙来自印度尼西亚,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修读设计,今年学成毕业,其学堂作业还让他拿下首届新加坡文创大赛金奖。廖文龙在家乡常见人们用手进食,来到新加坡见马来和印度人也有此习惯,感到分外亲切。他说:“尤其在吃马来传统食物,譬如马来菜饭(Nasi Padang)时,用手进食更为过瘾、满足。”

他发现用手进食是东南亚的传统特色,即使不是马来或印度人也融入这习惯:“我们家虽是华人,但我小时候发现祖母在家也会用手食用咸蛋配饭等日常膳食。很多年轻人会觉得用手进食很不卫生,但我希望透过这个设计让他们懂得欣赏这也是我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评审团赞赏廖文龙对不同种族文化的细微观察,为一个极为传统的行为注入创新的诠释之余,又仍能保留原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廖文龙说:“我的餐具是从人手抓捏食物的形状,以及叶子(Daun是叶子的意思)得来,也是我亲手敲打,实验了无数次才成功塑造出人手有机的曲线。”样品采用熟石膏打造,将来有机会量产,他希望用我们熟悉的不锈钢制造,但仍坚持用人手塑造模具,保留手的温度。

★银奖:“第一二座” 文具收纳盒

设计师:詹永胜

26岁/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研究员

20180604_sca_blk12_02_Small.jpg
詹永胜与“第一二座”

什么最能代表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詹永胜认真思考新加坡文创大赛的“考题”后,悟出:“新加坡最能将不同文化涵盖一屋檐下的大熔炉不就是政府组屋吗?小时候,不同楼层的马来、印度和华人小孩会聚在组屋底层一起玩耍,这是我小学最美好的回忆。”

组屋是汇聚、分享与收藏成长回忆的中立平台,詹永胜于是将居所的概念转化为收纳文具的构想和功能:“若能将组屋的精神浓缩为桌上的一道风景,我想那就是文具收纳盒。我也从组屋的造型取得灵感,将它化为积木,最终得出这个简约,但一眼即能辨识的设计。”评审们赞赏作品概念蕴含丰富商业潜能——设计师还可将本地其他建筑,如怀旧儿童游乐场化为桌上景观。詹永胜正有此意:“我预想将这种设计语言运用在其他不同的建筑上,譬如滨海湾金沙、旧式游乐场等,不过造型仍会是简约和抽象的。”

★铜奖:“Moat”餐盘

设计师:邢淯森

25岁/拉萨尔艺术学院毕业生

20180604_sca_moat_03_Small.jpg
邢淯森与“Moat”餐盘

妈妈把特地留给他的好料和甜食垫在一件注满水的深碟上,防蚂蚁来袭是邢淯森小时候最温暖的回忆。他说:“我妈妈是跟外婆学的,到了我这一代,我想设计出一个包含这个民间智慧的创新餐盘,将她们的智慧传承下去。”评审钟瑞玲高度赞赏他在设计上的收放自如:“他采取了一个极为简单和高雅的形式,并无画蛇添足,而是用美观和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诠释这份怀旧和温暖的情怀。”

邢淯森喜欢从民间文化和自己的记忆找灵感,这次他还有一件参赛作品是从小时候爱看的武侠片得到灵感。他说:“武侠片常出现把书推进去,书架便会转出一道暗门。我用这个奇想设计一张茶几,扳下烛台就会弹出暗格抽屉。我喜欢在设计里‘寻根’。虽然这些构思来自儿时回忆,但我仍会尝试将它普及化,让不同文化的人也能理解和认同。”

★优异奖:Scoville去籽器

设计师:David Jonathan Ui

(音译:黄大卫)/21岁/南洋艺术学院学生

20180604_sca_scoville_04_Medium.jpg
Scoville去籽器与黄大卫

在南艺一堂探讨热带水果的设计习作课上,黄大卫发现东南亚不可或缺的辣椒被设计师冷落了。他说:“辣椒是全球用得最广的食材之一。面包和鱼都有专用的刀,就连葡萄柚都有专用的汤匙,为什么没有专门处理辣椒的器具呢?”为进一步了解辣椒,他访问了不少厨师,发现辣椒大有学问,也影响了他这款去籽刀的设计:“我的刀有两种调控辣度的方法:辣椒素主要集中在辣椒里面白色的胎座,去籽刀中间洞孔能保护胎座,只刮掉辣椒籽。另一方法是将籽和胎座一起刮掉,很多厨师喜欢这处理法——这么一来食物不会被辣度掩盖,却能为食物添加微辣清甜。”评审团赞许他细心地为亚洲人无法说出口的难题提供一个看似简单却高雅的解决方案。

★优异奖:创新凉茶煲

设计师:何淑娴

24岁/电信公司客户体验设计师

20180604_sca_liang-pot_05_Medium.jpg
何淑娴与创新凉茶煲

2012年,18岁的何淑娴从吉隆坡来新加坡求学,在国大念设计系。一个人生活,让她开始想念跟家人同住时的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比如妈妈给她煲凉茶,给了她设计灵感:用高压加快燉煮食物的原理,设计出一款比普通燉煮快三倍,不锈钢制造的“一人用凉茶煲”。

她说:“我发现市面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为独居者设计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越来越多人自己住,就越有这个需求。身为一个在广东家庭成长的新一代亚洲人,这‘一人用凉茶煲’对我深具意义。”评审团嘉奖她为华人的养生传统注入创新思维,帮助新一代维系与传承小时候被上一代照顾的记忆。

新加坡文创大赛平面设计得奖作品

★金奖:“Singlish”啤酒

设计团队:fFurious

创意总监王利多/48岁

20180604_sca_graphic_01_Medium.jpg
fFurious创意总监王利多(右)与包装插图设计师许雪婷展示“Singlish”啤酒。

当亚太酿酒厂旗下的Archipelago微型酿酒坊来找fFurious设计事务所帮他们为旗下四款经典啤酒设计酒标和包装,事务所创办人和创意总监王利多立刻想到新加坡人把酒言欢时,满场飞的新加坡式英文俚语。他与团队使用“Ah Kah Ji”(哥俩好)代表拉格啤酒;“Sibeh Ho”(好到爆)代表小麦啤酒;“Ki Siao”(喝到笑)代表棕艾尔啤酒;以及“Tok Gong”(极品)代表印度淡色IPA啤酒。如此贴近本地人心的俚语,十分接地气地表现出新加坡的饮酒文化,本地人听了肯定会心一笑。原以为使用新加坡式英语会局限受众范围,但王利多发现,不少住在本地的外国朋友不知道标签是他们设计的,主动推荐他喝这款本地精酿啤酒;不少旅客在机场免税店被包装吸引,也买回家当手信。

王利多说:“这些啤酒是小批量手工酿制生产,每三个月才酿得出几千瓶,包装设计增加品牌能见度,造成产品供不应求,是厂家乐见的‘问题’。”评审团一致认为包装让人一眼即能认出新加坡特色,抢眼的平面设计确保产品即使走出新加坡,也能吸取到海外人士的注意,在能够认同本地俚语的市场,譬如邻国马来西亚和台湾,开辟一片天。王利多说:“我们也在标签旁为这些俚语做英文注解,趁这个机会将新加坡文化推广给外国酒客。”

★银奖:“Singlish”枕头套

设计师:陈俐伶

“小时候”工作屋(When I Was Four)创办人/32岁

20180604_sca_graphic_02_Medium.jpg
陈俐伶与“Singlish”枕头套

配合华人羊年,陈俐伶在2015年以羊的叫声“咩”配对新加坡人爱用的“meh”,推出一系列以羊为形象的Singlish生活用品,深受买家欢迎。她于是每年推出一款以不同动物代言新加坡口语的Singlish枕头套——美洲驼(Llama)代表“啦”、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的猫代表“啰”、虾代表“嗄”(sia)等。

陈俐伶说:“人们就是喜欢动物讲Singlish的梗,觉得要比人来讲还要好笑。我也很惊喜这系列产品深受外国旅客欢迎,有欧美和香港旅客特地来我们的工作室和店面购买。我想旅客都知道新加坡人爱用‘啦’和‘咩’,觉得这款设计很亲切。之前,旅客手信的选择很少,只有罚款T恤和鱼尾狮纪念品,现在纪念品市场扩大了,旅客觉得很新鲜有趣,所能买到的产品对他们更有意义。”评审团嘉奖设计用幽默、童趣的方式来诠释本地口语文化;用有形的动物插画赋予无形的文化创新和清新的形象。逗趣的插画也为现代新加坡家居添加喜感。

★优异奖:你是新加坡人吗?

设计师:黎静宜

24岁/网上零售店设计与创意专员

20180604_sca_graphic_03_Medium.jpg
黎静宜与“你是新加坡人吗?”环保袋

黎静宜是土生土长的华人,但却因为皮肤黝黑常被人问:“你是新加坡人吗?”

其实她的背景很有意思:父亲是香港华人,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人。这促使她用设计来思考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去年毕业自国大设计系,黎静宜说:“我们的好公民教育将新加坡是由四大种族构成的概念根植我们的意识,这是已知的。但我们身边的老人、建筑外劳、家庭帮佣、外籍雇员,难道对新加坡没有贡献,不值得被视为岛国的一分子吗?”黎静宜用电脑插画软件画出一个个小人物图标,将老人、建筑工友、帮佣和外籍雇员融入四大种族之中。小人图标远看肤色最清楚,但近看却有着有趣的细节,黎静宜说:“我在旗袍、纱丽的细节设计上都下了心思。这些意外的惊喜希望能激发人们反思,展开何谓多元社会,该如何扩大新加坡人身份定义的种种谈论。”评审团表示,黎静宜的平面设计有简单的美感,能轻易地应用在各种生活时尚品上。设计图还能持续不断地加入新人物,反映出我们包容社会的不断演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