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臻:一首诗歌的启发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作者简介:“翊” 是飞翔、”臻”是宝藏,就如文字能带着我们的梦想起航,文字也能将我们的回忆小心地收藏。

你和你的人生是两个个体,关系也是一个双向街道,它丢给你考验,你可以选择把它化为力量,做点儿什么。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席慕容《邂逅》

常听到别人感叹,时间能证明一切,或时间能淡化情绪之类的话。我潜移默化地也对这种“时间能改变现在所发生的一切”的概念,深信不疑。我从小从台北搬家搬了三次,又从台北搬到新加坡,接下来又要搬到西雅图。

所以在每一个地方认识的人,甚至是亲戚,都是一幕幕模糊的印象,而我也觉得没关系。因为我深深地相信,这次见到的人,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再见了。一个月,一年,十年后,一切都不会是现在的状况。

这次回台北一趟,参加了一个亲人的葬礼,碰到十几年没见的亲朋好友。当然我的堂弟表妹五岁的时候和25岁时的长相真的差很多,可是看到其他阿姨叔叔,他们的长相并没有变,但是如果在路上看到肯定不会认出来。

我仔细观察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他们的身躯萎缩了许多,变矮了。脸有些松弛,多了好多皱纹。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神韵,还有对我的亲情和爱护。爱夹菜给我吃的婶婶还是把我的碗堆得跟山一样高;爱骑着三轮车载我去菜市场逛街的叔叔还觉得我很小,可以塞在他50几年的三轮车后座一样。

结合在台北所感受到的一切和席慕容的这首诗,我才渐渐有了新体悟。没错,时光的痕迹非常清楚地在我们的身体和脸庞显现,就像“岁月(可以)雕刻(席慕容)憔悴的手”一样。但是有些东西是时光抢也抢不走的,那就是我们的思维。看到这些亲戚对我的照顾,即使过了十几年丝毫无减,而年少自我的我却用一个完全陌生的心态和他们见面,实在羞愧无比。

的确,“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我学会不再把我的思维情感给冷冻。尽管时间因为距离的隔阂而更长,我也不能把这些在我生命中呵护我的重要人物遗忘。我们不能控制时间,不能控制岁月在我们肉体上划过的痕迹,但是我们可以自身树立自己的情感思维。咀嚼了这首诗的意义后,我在餐桌上就算吃到肚皮快要裂了,也要把婶婶夹给我的菜吃个精光。基于不想把三轮车撑垮,我和快60岁的叔叔一起散步,逛菜市场。

但是诗的美丽就是可以被解读成很多版本,在台北时我解读的意义以上所述,而回到新加坡时的解读又不一样了。诗的最后两句,“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可以解读成,即使时间带给我们不同阶段的考验,我们也要保持正面学习的态度。生活中的难事就如“韶光”般,防也防不了。它也可能“改人容颜”,好比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般。但是这首诗警惕我不能因为这样而顺水划舟,应该成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化装师”。

即使从这一首诗有不同的启发,但是我对诗的标题还是百思不解。除了表面上席慕容和对方的“邂逅”,还有谁和谁的邂逅呢?或许,邂逅可以有很多层面。把自己视为与自己生活不同的个体,在每一次的深刻的人生经验视为自己和它的邂逅。这样的比喻便能引伸出一个意思:你和你的人生是两个个体,关系也是一个双向街道,它丢给你考验,你可以选择把它化为力量,做点儿什么。

几句诗句,能启发我好多。魔鬼藏在小小的细节里,念头稍稍一转,所看到的世界观点也会截然不同。

(原文见于《联合早报》副刊取火版,第5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