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清华校园

北京清华大学原是皇家园林。(作者提供)
北京清华大学原是皇家园林。(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福布斯2013年公布的“全球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名单,原是皇家园林的北京清华大学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学府。

为了给此次博客照相,我还两度拉着朋友陪我一同到校园里的不同园林景观照相,朋友把它称为“入校后迟来的校园游览”。记得第一次正是初秋,而第二次是在秋末雨后的一个夜晚。

我们一手控制着脚踏车,一手握着手机导航,在占地392.4公顷的校园里穿梭,寻找着大家口中所传的“园林景观”。经过百般折腾,我们导航到了大名鼎鼎的工字厅门外。工字厅庭院门前有一座小石桥,门口摆放着两尊巨大的石狮子,门上的木匾刻着咸丰皇帝御笔亲题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清华园本是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熙春园一分为东西两个园林,工字厅以西部分名为“近春园”;东部保留了原名“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后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本想照相的,但却不知为何当日游客特别多,所以没能照到理想中的景色。功亏一篑的我们便说好了下次一定找个好时机再到此处摄影。我们慢骑脚踏车,沿着熟悉不过的学堂路返回宿舍楼。

初秋时树枝上的叶子都还是嫩绿色的,唯一与往常不同的就是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凄凉与柔情。秋风如同慈母般,轻轻地吹着;好比梳理大地翠绿秀发的那把梳子。路旁的花草树木顺着秋风娇嫩地俯卧下去,之后又竖立了起来,循环规律见证了自然界生物顽强拼搏的精神。无形的梳子温柔地梳理着四周的一草一木,如同准备嫁女儿的母亲最后一次为孩子梳发似的。氛围看似柔情,其中却深藏着丝丝凉意与寂寥。

我几乎天天都在学堂路上行走,却在入学后的3个月才真正意识到它的美。人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我们天生具备了感知美的本能。但至今有多少人已经失去了这本能?有多少人已活成个陀螺似的,日夜转着相同的轨道,天天过着“形式化”的生活? 放慢脚步,调整心态,或许能让你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道美丽的风景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就等着人们自己去发掘。清晨草地上的露珠,土地里花儿盛开,路边吐绿的垂柳,淡淡的薄雾,当一个人开始学会欣赏他身边的点点滴滴时,他的一生也定将色彩纷呈。

我记得很清楚第二次的“校园游览”是在秋末间雨后的一个夜晚。我们当时刚上完晚上9时45分的最后一节课,心想夜里路人会少点儿,就不顾寒冷秋风的袭击往二校门方向骑去。我快速照好了相,便和朋友一同到了食堂享用热腾腾的夜宵。

针刚划过十一点,我与朋友们坐在离宿舍楼不远的紫荆操场上聊天。抬头望了一眼,才发现北京夜晚竟是如此优美。月牙弯弯地悬挂在漆黑的夜空中,仿佛一艘飘荡在清澈湖面上的小舟,我们还在北京夜空里见到了难得一见的星星;不知过了多久,曾在夜空发光的月亮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星空也消失了。有位朋友突然借月亮感慨物是人非。当时我们都笑说她煽情,但她的那番话,已扎在了我心里。

四处观望,发现有的学生随着灯悄然暗下的宿舍灯光已卷入温软的被窝中陷入梦乡,有的情侣在深夜中相守,有的人在深夜中独行,有的同学躺在紫操上仰望星空,更多的是为了梦想与追求在深夜中奋笔疾书的学生。这是属于清华人的夜生活,也是属于勇敢迎接明天的年轻人的夜生活。

金秋十月的银杏虽美,但我更喜欢清华园的秋,因为我目睹了人间的真谛,尝到了温馨的滋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