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思想史》 剖析我国华人思想演变轨迹

《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从第七章开始,分析邱菽园、林文庆、宋旺相、陈嘉庚、李光前与陈六使六位本地华人杰出领袖的经历与思想。
《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从第七章开始,分析邱菽园、林文庆、宋旺相、陈嘉庚、李光前与陈六使六位本地华人杰出领袖的经历与思想。

字体大小:

本地学者欧清池与厦门大学联合出版的《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从历史沿革、政治演进、华社领袖的思想勾勒等角度切入,剖析新加坡华人思想的演变轨迹。

由世界华文文学研创会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出版的《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日前已由世华出版,下册预计2019年初问世,并将和上册一起由厦门大学出版并发布。

出版缘起

《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从历史沿革、政治演进、华社领袖的思想勾勒等角度切入,剖析新加坡华人思想的演变轨迹;下册则从教育政策、南洋大学的兴亡、中医发展轨迹、地方戏曲兴衰过程、文学走向等等来解说华人思想的变迁及特点。本书由欧清池与厦大南洋研究院院长李一平担任主编,厦大南洋研究院图书馆主任张长虹任编委;副主编为王永刚、符永明。

本书从构思到出版,前后酝酿30年,主编欧清池说,思想史主要由他本人执笔,李一平、张长虹及其他编委、顾问则通过审阅原稿提出意见。说到本书的出版缘起,欧清池说:“我想书写一部新加坡华人思想史始于30多年前,平时阅读遇到相关资料也保存下来,慢慢构思、多方探索,似乎已找到一些线索。1998年我完成《方修及其作品研究》论文,高兴之余,匆匆跑去找方修谈起我的计划。想不到他说:这题目太大了,建议你先着手研究新华当代文学史。为此,我花了10多年时间钻研新华文学史,并于2011年出版了《新华当代文学史论稿》一书,在方修和杨松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黍离之伤’说,并由新华文学自战前萌芽迄今的发展脉络找到了新加坡华人思想史发展的轨迹。”

2016年初,欧清池到厦大探访好友,无意间跟厦大南洋研究院图书馆主任张长虹博士谈起“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一事,没想到张长虹把这番谈话认真看待。欧清池说:“同年8月,张长虹来访新加坡时表明,南洋研究院想和我合作书写新加坡华人思想史。2017年初,我再度到厦大详谈合作计划,一锤定音。”

华文教育体系与华人思想

《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约20万字,共10章,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思想种子甄选时期——会馆民间组织弘扬传统价值观;第三章思想种子播种时期——清廷、保皇党、革命党传播国家意识;第四章思想种子萌芽时期——抗战与日治时期;第五章思想种子茁壮时期——由国家概念发展至爱国理念;第六章 思想种子开花结果时期——从反殖、国家认同转向到建国历程;第七章背阳三硕果之成长过程;第八章背阳三硕果内涵比较剖析,第九章向阳三硕果之成长过程——会馆民间组织弘扬传统价值观;第10章向阳三硕果内涵比较剖析——清廷、保皇党、革命党传播国家意识。

《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从纵切面深入探讨自战前迄今新加坡华人的思想演变脉络,本书上册第一章的“绪论”开宗明义说,“从新加坡独立前到独立后数十年间,有一种舆论甚嚣尘上,即谓新加坡不能成为第二个中国。而作为当事人,新加坡华人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其谨慎程度有时达到非把自己变为非华人不足以证明其有别于中国人的地步,甚至想把自己的文化割舍掉。新加坡华人包括掌权者的这种自我疏离中国人色彩的做法,实际上是受到‘狼来了’的虚构理论的影响。”

本书认为,新加坡开埠已200年,独立也有53年,经政科技发展顺利,但在新加坡发展史中,文化与教育课题始终备受困扰,战前如此,战后亦然。至今仍无法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原因在于英殖民地地政府一开始统治新加坡,即把占据人口75%以上的华社分为峇峇华人和移民华人,并以仅占华族人口11%的峇峇华人来协助管制89%的移民华人;同时,对华文教育在战前采取不闻不问态度,任其灌输疏离本土意识的教育内容,只有在教育内容带有反殖思想时才加以干涉;在战后的1940-50年代当它发觉反殖力量主要来自华文教育者后,立即大量建设英校引导华族子弟进入英文源流学校,终于引导华校走进历史。

本书也认为,教育及语文政策的偏差,造成新加坡百衲被式的文化组成中间,最主要的华族文化日益式微;而欧美次文化犹如一层凝聚剂全面覆盖了整块百衲被文化,以致人们误以为新加坡已形成一套缤纷多彩的新文化。

华人杰出领袖经历与思想

本书从第七章开始,以不少篇幅分析邱菽园、林文庆、宋旺相、陈嘉庚、李光前与陈六使六位本地华人杰出领袖的经历与思想,欧清池说:“我们应该可以这么说:邱菽园、林文庆与宋旺相的思想是回应殖民地政府政策的产物;而陈嘉庚、李光前与陈六使的思想则是自我探路者在殖民地政府政策重重条规包围下对社会国家的构思图。作为政策回应者之一的邱菽园,他是抱着在南蛮之荒,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追寻播种中华文化种子之梦的浪漫文人;宋旺相则是以“只爱一乡一国即新加坡和英国”情怀构筑其家国思想的典型海峡华人;而内心既有“星洲”又有“鹭岛”、有中国也有英国的林文庆,则是以更宽大胸襟来构筑其理想国度的思想之智者。”

本书也认为,与邱菽园、林文庆、宋旺相相反的是,“陈嘉庚、李光前、陈六使则是能突破殖民地政府策略的圈圈,而为华社及国家寻找对策的华社领袖。如果说陈嘉庚所思所想最终依然无法摆脱侨民意识色彩,那李光前与陈六使则是本土意识家国观念的塑造者,前者主要表现在政治认同上,后二者主要成就于华文教育上。”

欧清池说:“如果说邱、宋、林的思想体系构成是回应殖民地政府政策的,那陈嘉庚、李光前和陈六使的思想体系就是试图突破殖民地政府政策框框的探索者的构想。这三位我们喻之为向阳硕果的先贤所探寻的建国道路是更符合新加坡的千秋大业的发展方向的。他们的仁行义举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并反思,他们的思想或许有应该纳入新加坡建国策略之中的地方。”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创作学会举行发布会暨座谈会 日期:12月22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5楼Possibility Room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创作学会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座谈会,当天推出的新书包括:《新加坡华人思想史》(上册)、《新华文学大系》之《中长篇小说集》下册第3集,以及世华研究/创作丛书之《访谈与写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