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学家陈传席: 文化修养造就作品格调

中国美术史学家、理论家陈传席教授撰写的美术评论文章,提出正大气象及骨秀理论,纠正风气。
中国美术史学家、理论家陈传席教授撰写的美术评论文章,提出正大气象及骨秀理论,纠正风气。

字体大小:

中国知名的美术史学家、理论家和书画家陈传席教授认为,艺术是自我的一种表现,唯有修养到了,书画才与别人不一样。

“艺讲”让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从本身的专业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述,带读者进入艺术天地。

中国知名的美术史学家、理论家和书画家陈传席教授(69岁)不仅著作等身,言语一贯犀利,不久前路过新加坡,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直言不讳:“中国当前的画家最大的问题是,画传统不懂传统,画现代不懂现代,画概念不懂概念。”

陈传席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筹办中国首届“黄山画派”,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明清绘画联展,主持“佛教雕塑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国家学术研究项目。

他曾任教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第一部专研山水画史的专著,首开中国分科画史先例)、《六朝画论研究》(16版)、《悔晚斋臆语》《中国绘画理论史》《中国绘画美学史》等60多部。

西方艺术家受东方影响

3101_now_1_Medium.jpg
陈传席水墨画《青山远隔红尘路》(2013)。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画坛弥漫一股柔弱纤细阴柔的画风,陈传席在研究美术史之外,开始撰写美术评论文章,《从阳刚大气谈起》一文提倡“正大气象”,提出“艺术似乎是小道,恐怕也不是小道,它的方向可影响一个民族……我们的时代更需要的是汉唐的豪气、猛气、大气、厚气、健气,需要阳刚的正气……清末以降,阳刚大气正是艺术的主流,也是民族的主流”,当时收到2000封读者的来信应和。他也对中国书法界故意追求字的歪歪斜斜,绘画也是乱涂乱抹,以及画家和作家们热衷表现中国人的失败和耻辱的题材加以批评,还提出“骨秀”等理论,纠正风气。

有人认为中国画是小画种,陈传席认为,从西方艺术家也受东方影响来看,中国画其实是一大画种,充满信心。他在其作《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研究了中西方艺术后,得出结论:中国书画对世界艺术有重大影响,毕加索、梵高、马蒂斯、莫奈等西方画家都受了东方影响,他们也都承认。

陈传席说:“毕加索学中国画的线条造型,临摹齐白石的作品之后,才变成大画家。梵高受到日本浮世绘(中国画分支)的影响。马蒂斯更是学中国的艺术,莫奈也是,《睡莲》就是长卷画,塞尚也是。欧美凡有新意的艺术家都学中国画,作品都带有水墨的味道。现代派画家如美国波洛克,是受了中国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枝山)书法的影响,画面由点与线、泼法构成。”

陈传席指出,中国历代艺术家的作品,对西方产生影响者很多,但西方艺术家最崇尚的还是五代的石恪,南宋的梁楷、法常、马远、夏圭,明代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的画,以至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的狂放画风,书法家中的狂草对他们影响也很大。

中国画整体水平要提升,文化得先上去,这是因为西方绘画讲究技术,但中国绘画的技术在于文化的展现。陈传席抨击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只考素描与色彩水平(西画的基础),反而不考传统文化与书法,画家的文化修养能好到哪儿去?他以为没有文化功底,画画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调也上不去。

西方目视 东方神游

3101_now_8_Medium.jpg
陈传席的花鸟画《翠梢凝寒露》结合写意与工笔画。

陈传席认为,中国当前的画家对于传统与现代艺术都不了解,应该从传统出发,保住根源,根据大自然的考察写生变出时代的风貌与个人的风格。他说,好的艺术三大标准为: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以及个人特色。他说:“画家到各处写生,面对大自然加以观察,视野放宽,结合中西方艺术的方法变出自己的大自然。天才画家不是大自然是怎样就怎样画,不能画得跟大自然一样。”

因为“看不到满意的中国画”,陈传席自己动手创作,将其学问基础用在作画写字上。他指出,中西艺术的最根本区别是,西方艺术是目视,以面造型,以描绘对象为主;东方艺术是以线造型,抒写个人感情,讲究神遇。西方艺术主要是技术实践,往往靠天才;中国画的基础是文化,画里的意境就是艺术家思想的境界,技术层面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发展。比如梅兰竹菊,不管被人看到或没看到,照旧开,传达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气节。从事传统绘画最重要是长寿,画人不可无龄也,年龄不到,画不到,大器晚成。

他说:“艺术是自我的一种表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画出来就是什么样的。没有文化想表现出来有文化是不可能的。唯有修养到了,书画才与别人不一样。若我的绘画有新面貌,那就是学问的累积。”

陈传席的人生历练也赋予其书画创作养分。其父是老派文人,反对他学画画。出生于山东的他,11岁时父亲被诬告包庇反革命,陈传席只身离家去安徽读中学,靠拔草和打工维持生活,常饿得疲软无力。13岁时作词《减字木兰花·咏迎春花》,16岁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党分子,判刑20年,在劳改中逃跑。回溯往事,他说:“我从不怕挫折,也不怕打击,天大的困难都不在乎!”

陈传席下放当知青,种地之余,用中国画、油画、素描、木刻等到处画宣传画维生。他被推荐入淮南煤矿学院,在淮北煤矿做了不少技术创新,后来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开始艺术研究生涯。

陈传席自研作画颜料,采用德国的特墨,中国的宣纸创作水墨画,题材是传统的山水花鸟,主要是写意,偶尔结合工笔而成,追求雄浑的画风,在国内外办过多次个展。《拟马蒂斯人物画》比较特别,取材马蒂斯油画,将之水墨化。他也写书法,临篆书字帖《散氏盘》、王羲之等。

本地画家对传统了解不够

对于新加坡画的观察,陈传席认为,新加坡画家对于传统了解得不够,流于形式美。他说:“个别先驱画家对于在地色彩的创作有了一些小尝试,但并没形成一种风格或画派。传统不够厚是大问题,得吃透传统,才融入对西方的了解。凡抛弃传统底子的创新都不好,都很浅薄。”

目前陈传席从大文化角度对东西宗教、戏剧、医学等等展开研究比较,认为东方高于西方,比方说:中国人讲究人和大自然合一,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西方人则将大自然视为奴仆,对于地球造成诸多的压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