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画家居民 记忆新加坡河

字体大小:

本地独立导演林少鹏执导的公益纪录片《忆记新加坡河》通过本地三位资深画家的访问和作品,以及老街坊的回忆,表达画家及居民对新加坡河的深厚感情。该纪录片将于8月4日在“早报文创空间”免费放映,之后,导演、画家和新加坡河老街坊将与观众交流。

由本地独立导演林少鹏执导的公益纪录片《忆记新加坡河》(简称《忆》)在新加坡和上海已免费公映50场,吸引近6000名观众观看,反应热烈。这部片子7月起,由人民协会民众俱乐部放映至明年,也开始进入学校,今年12月将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放映。

林少鹏(54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到目前为止,观众反应都不错,说是课本上没读过的,对老街坊的话很有感触。作为新加坡历史纪录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时满座,以年轻人居多,这是好现象。上海的新加坡领事馆也放映给旅居上海的新加坡人观看。

林少鹏出身SBC(新传媒前身)广告片导演,创业拍纪录片超过20年。《忆》花了一年筹备与制作,12个小时访谈资料剪成40分钟,通过本地三位资深画家(油画家陈楚智、书画家林子平与水彩画家刘培和)的访问和作品,以及老街坊的回忆,表达画家及居民对新加坡河的深厚感情。

也会素描的林少鹏说,最初拍片出发点不过想要采用美术素材,“新加坡的美术史除了已故‘四大天王’(陈文希、钟四宾、陈宗瑞和刘抗),在世的艺术家为何没人去做?他们全情投入绘画创作,我想向他们致敬,说出他们的故事。另一方面,年轻国人对于新加坡河只知道水上德士。说出这段历史,让他们知道我爷爷或爷爷的爷爷是这样走过来的,就会对所在地产生自豪。”

《忆》作为纪录片,说起故事并不沉闷,语调轻松,富生活气息,还让静止的画作动了起来,带给观众不少惊喜。询问导演会否拍续集,他说“看时机”,但会继续制作艺术人文纪录片,大胆实验各种说故事的方式,比如真人搬演片段或用音乐剧形式,结合美术素材和人物访谈而成。“纪录片得有史实作为根据,电脑时代说不出写字机时代的故事,但呈现方式可以百花齐放。”

林少鹏善于挖掘新加坡河富有人的气息的片段:当年大 船的船夫用脚摇摆来使船只行走;河上有间“八角亭”公厕给苦力冲凉大小便,纪录片里的居民阿姨得等苦力冲完才去。

林少鹏生动叙述受访的画家对作画的热忱。画家刘培和十一二岁从中国下南洋,在新加坡河上岸,第一次看到有黑黑的人,真吓了一跳,当时这里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种。上午在杂货店打工的刘培和常在纸箱上画画,一次搬货去家有挂画的老太太家里,原来是钟四宾岳母,他幸运地经过钟四宾介绍去南洋美专下午班学画。

林少鹏说,画家陈楚智是金店少爷,周末爱看画展,拜名师学画,但遭父亲反对,父亲过世后他就一心作画。陈楚智形容自己是疯子,辞掉出版社主编2000多元月薪去全职作画,以至于后来儿子放弃化学专业,转而从事艺术行政,他也不敢骂儿子。陈楚智在片里回忆一次带画册踏板过船,一个不小心掉进河里,喝了几口河水,全身臭到半死,就到“八角亭”洗澡。

画家刘培和:新加坡河比较可以入画

74岁的画家刘培和对新加坡河耳熟能详,在酒店客房也能画出来。他从1960年代至80年代,常到新加坡河写生,每个星期天傍晚过去,下雨也去,画多了就熟悉。刘培和说:“我们觉得新加坡河和牛车水比较可以入画,可以更艺术性。早期甘榜不见了,旧街巷也没了,新加坡没有什么景色可画。我们去画,不是出于历史使命,而是新加坡河给人水乡之感,比较可画。”

为了比较完整呈现整条新加坡河,刘培和用了四张纸组成三联屏(长达3米,高28厘米)水彩画,导演让画里的大小船只动了起来,川行河面,画家觉得这效果很不错。他画了200多张与新加坡河有关的水彩画和水墨画,最长的一张是12英尺黑白水彩画。他说:“画作太大张,画廊也不要,展览也不易,都堆在家里。”

这位画家观察敏锐,说起船的结构变化大,早期的小船用人力来划动,后来加了摩托引擎,船型变大,还有帆船等。船到底层货仓,货上岸,靠人力来扛,远点的路用牛车,后来改用罗厘车载货,起重机出现后,船废了,大船拉到巴西班让沉到大海去。他说:“新加坡河口最壮观时有几百艘船只,真是太可惜了,但没办法,城市要发展。导演为了纪录,找我们作访谈,蛮有意思的,让老人家可以回忆,年轻人有认识。我希望电视台能播映纪录片给更多人看。”

老街坊翁泽峰见证河畔今夕

翁泽峰(58岁)在新加坡河马真街(Merchant Rd)出生成长,21岁才搬离。这位老街坊见证了桥上苦力听讲古,柴船头的风光,新加坡河被清理的过程。这一带是潮州人地盘,不同地区有潮州人专用指定名词,比如去克拉码头,昵称“去河畔”,那一带是三层店屋,大多住着在码头工作的苦力。

传了83年,翁泽峰阿公的店“翁展发”本来开在这一带,做绣妆、乐器、门彩、桌裙等。翁泽峰回忆早年的修德善堂设在河畔,每逢宋大峰祖师爷等诞辰,戏台台柱一半插在河边,一半在岸上,上演地方街戏,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看街戏是主要娱乐。

住在河边的一些小孩等水涨潮,船过去了,从桥上往下跳,游到岸边。桥与水面约两三层楼高,翁泽峰不敢跳!河畔一旦退潮,死猫死狗都有。当时木屋一半在河上,一半在岸上,大小便都在河里。

翁泽峰看到画家的作品会知道是画新加坡河的哪一段,见过他们在街头巷尾作画,与居民交谈,做朋友。他拍了不少新加坡河的照片,比如一艘小舢板里船夫翘脚栖息,但他说照片拍得快,拍了就走,不像画家长时间画,看得细,感受到河的氛围。

“不少老人观众看了纪录片掉眼泪。纪录片不仅有教育性,也动人心。”翁泽峰说,片里拍到画家林子平在河边作画,天气很热,他脱剩白背心,饿了叫了一碗粥拿了就吃,继续画。有人看到后,跟林子平太太说:你的老公哪里像校长啊?校长哪里可以这样?可是,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这样简单,高兴就高兴,好笑就好笑,惨的话,大家一起哭。以前是脏一点,但人比较快乐。”

《忆记新加坡河》 放映及座谈会

“早报文创空间”将于8月4日放映纪录片《忆记新加坡河》,之后举行座谈会,导演林少鹏、画家刘培和和老街坊翁泽峰分享彼此合作的过程。

日期:8月4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4时至6时

地点: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9楼表演厅

地址:SCCC Auditorium, Level 9, 1 Straits Boulevard, Singapore 018906

免费入场,请上http://zbccs04082019.sphevents.com.sg报名,成功报名者将获得电邮通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