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们的淳朴,他们的笑容,无一不让我在初见的时候惊讶而欣喜。(作者提供)
他们的淳朴,他们的笑容,无一不让我在初见的时候惊讶而欣喜。(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试问有谁胆敢自负地说自己是哪棵树,哪朵云,哪个灵魂?

唯独能确定的是:摇动,推动,唤醒——都是发生在两个个体间的互动。

第一次到农村生活;第一次与无数只苍蝇结伴入睡;第一次见识到所谓贫富差距;第一次因迫切想要改变他人生活却又无能为力而感到无奈。把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献给此次教育扶贫暑期社会实践的同时,也第一次真真正正意识到了道理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半个月在山西原平法成学校支教,我几乎尝尽了这所有的情绪。虽然支教结束也有一段时日,但此刻的心情依然还是杂乱的。

我清楚记得支教开始前给自己立的flag:让孩子们因我口讲述的而对外面那精彩的世界充满

期待;透过我的眼来感受那广大世界的美好,且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回想起来,还

真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好自负,我不禁开始怀疑这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你们想去新加坡吗?想去看看山西原平以外的世界吗?”

“不想!”

“诶?为什么?”

“没钱啊!没钱不能看世界。”

那是我在播放新加坡宣传视频后随口抛出的一句话,估计也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段话。

我们支队由一名带队教师、五名清华在校本科生和两名外籍学生组成。一开始还很好奇孩子们为何特别喜欢找两位美国老师玩,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好奇。他们不曾走出大白水村,不曾见过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人。新加坡四大种族照片投影到荧幕上时,狭窄教室里坐着的70人顿时喧闹起来。他们口上虽说不想走出原平见识外面的世界,但我却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认识外界的渴望。

他们知识的匮乏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两者之间巨大的矛盾可能是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的到来本是为了填满这些幼小心灵里的空缺。但这是否适得其反,撕裂出了更大的缺口,创造出更大的窗户让他们去窥见外界——而他们很清楚打开那扇门的条件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即。

即便是让他们看到外界的精彩,他们也不相信自己这辈子能有机会走出大白水村这个小农庄。很多孩子都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没有一个健全的家,更没有一个能在他们感

到迷茫时给他们指明道路的引路者。他们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无比脆弱。他们调皮捣蛋,似乎

天不怕地不怕,但实际上却很自卑。

包容与耐心,说来容易做时难。但想改变孩子们脑海中对学习及教育的刻板印象,这是必经之路。把道理融入到他们能理解且熟悉的场景里胜过于一味地说教。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

,只是不想说;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他们

选择保持沉默。

从不满到感动,这中间有很多的故事值得我去回味诉说。但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在这里

见到的孩子们——我与之相处了15个日夜的孩子们。他们的淳朴,他们的笑容,无一不让我在初见的时候惊讶而欣喜。只有离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了什么是最吸引我,最让我察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哀的:那是藏在这些笑靥,那些朴质背后的东西,专属于这个乡村的东西。

有人说:“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试问有谁胆敢自负地说自己是哪棵树,哪朵云,哪个灵魂?唯独能确定的是:摇动,推动,唤醒—都是发生在两个个体间的互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