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讲座 福春村村民禁阿兵哥踏入

字体大小:

nlb_#26_20190906_胡建弟.jpg
胡建弟在福春村度过12年难忘的童年生活。(林明顺摄)

由联合早报与国家图书馆联办的早报悦读@NLB,上星期五(9月6日)由本地文史工作者胡建弟主讲,他以“消失的村落”为题,分享他对新加坡北部马西岭的一个已消失的村落福春村的回忆与情感。本场活动吸引了数百名读者出席,其中有不少当年的福春村村民,现场互动愉快。

阿兵哥分不清菜和草

胡建弟在福春村这个经已消失的村落生活了12年,他说,往昔的福春村,村口就在现今的兀兰地铁站,1962年,新加坡还在自治邦时代,福春村就有了新加坡第一所乡村联络所。

福春村处于丘陵地带,村内曾经有几座丘陵,村民大多务农为生,生活相当清苦。胡建弟首先提起福春村的几个地标,“180号山头”(Hill 180)为其中之一,这个现在已发展为兀兰镇东公园的山头,为胡建弟留下很多童年回忆。他说,包括“180号山头”“265号山头”在内的这些“山头”是过去阿兵哥作野战训练的场地,很多国民服役人员都去过这些山头受训,也为村子带来一些有趣的回忆。

nlb_#26_20190906_胡建弟.jpg
胡建弟和与会公众分享在福春村的童年生活。(林明顺摄)

胡建弟说,从城里来的阿兵哥经常分不清“菜”与“草”,受训时经常践踏了田地里的菜,村民心疼之下,于是挂上“兵士不准进入”的牌子。另外,自从落户福春村以来,村民习惯以井水维生,许许多多老村民喝了一辈子的井水,身体无碍,但来到福春村的阿兵哥却对井水怕怕,这始终叫老村民不明所以。

但阿兵哥的到来,也为村民带来“福利”,胡建弟回忆说,住在265号山头一带的村民,经常可以免费享用国民服役人员受训后吃剩的面包,长年累月吃着这些来自阿兵哥的面包,胡建弟戏称为福春村的面包情缘。

福春村另有两个地标,一为供奉关帝的凤图庙,在现今兀兰镇工业区内,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其二为公立南侨学校,这座乡村学校培养了不少村民子弟,坐落在目前的兀兰镇体育馆范围内。

胡建弟也回忆起当年福春村的名人,例如活到108岁的人瑞杨丕时,他是凤图庙的发起人之一,在世时积极参与福春村联络所的活动,之所以深受人们怀念,则因为他经常为村民排忧解难,对福春村有功。杨丕时精力旺盛,晚年依然身心健康,据其儿子透露,老先生去世的前四天还能买卖股票,真是一代奇人。

本地知名书画家王自求也是福春村名人,多年来致力于书法与国画教学,曾经为已经消失的公立南侨学校留下一幅珍贵的素描。在胡建弟看来,福春村另一个叫人肃然起敬的奇人是林进声,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乐于助人,村里人有许多曾受惠于他。

nlb_#26_20190906_胡建弟.jpg
胡建弟的讲座吸引不少读者捧场,包括了当年的福春村村民,现场互动愉快。(林明顺摄)

奶粉喂猪与排队喝牛奶

在这次的讲座中,胡建弟也回忆起村中的一些趣事轶闻。1960年代,新加坡经济还没上轨道,村民的生活也不好过,当时有许多小学学童因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曾有一个时期,教育部通过学校派发奶粉给学生补充营养,可许多乡村孩童从小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也买不起牛奶,对奶粉的味道更是无法适应,于是许多以务农养猪为生的福春村村民,纷纷将奶粉拿去喂猪。有趣的是,这事后来让学校发觉,校方为了确保学生有奶水进补,干脆安排校工泡好牛奶,规定学生在休息时间排队去喝奶。

胡建弟说,他几年前结集出版散文集《久别了的郡望》及《船过水留痕》,有关福春村的生活点滴都写进这两本书中。

nlb_#26_20190906_胡建弟.jpg
胡建弟为读者签名留念。(林明顺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