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埔路上这栋店屋的二楼单位,一道长长、笔直的光从客厅窗户横穿中央的卧室,再穿过浴室、厨房,然后回到外头的世界。
一道长长、笔直的光从客厅窗户横穿中央的卧室,再穿过浴室、厨房,然后回到外头的世界。从光,到淡光、无光,再重见天日。
这一支穿堂的光剑给了这个家一个空间的思想,一个独立的灵魂和男儿的性格。


持把“光剑”的这个家住着一名光棍。大约900平方英尺的房屋其实是跑马埔路上一栋店屋的二楼单位。四层楼高的整栋店屋属于屋主家人,身为家中少爷的他获得二楼单位,找来932室内设计事务所为他操刀设计。
早年的店屋设计普遍窄而长,932创办人兼首席设计师罗志强透露,这栋楼虽是后来在旧店屋的地皮上新建,但碍于地形,仍保留狭长的格局,25米长、深、窄的楼层,若没有融入古人智慧的天井设计,引入天光,室内中央的那块区位就会变得十分阴暗。他说:“碍于现有的空间局限,我们很难将那里变亮。但这道设计的难题却成了我们灵感的源头,我们以黑暗的核心作为设计思考的中心,于是将这个项目取名为‘中间房’(Middle Room)。”
有影必有光。中间房的阴翳给了罗志强灵感,把灯管嵌入墙板窄长的凹槽,将一道光引入室内。从纯粹空间导向的设计来看,这道光就像一个发亮的箭头,带着空间的暗示作用,自然而然地将人跟随着光的方向,引入室内。
设计团队简单地将屋子分成四个主要区块——生活/公共/娱乐;休憩;梳洗;备餐——这把光剑贯穿到底,串起四个空间。

把暗变为设计特色
有光必有影。罗志强说,设计团队“将暗就暗”,不把黑暗当作限制,而将逆势转为顺势,把它变成空间“与生俱来”的设计特色。他说:“幽暗非常适于作为睡眠、休憩的空间。我们就把中间设为卧室。”要黑就干脆漆黑到底,他们采用黑漆和黑色美耐板,让黑暗铺天盖地。罗志强说:“我干脆打造一个深山洞穴的私密感,宛如个性酒店的内部。”嵌入墙内的光箭,像在指引倦鸟,日落而息,飞入洞穴里休憩、冬眠。
还要更暗?这中央卧房两边装设滑门,一拉上, 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屋主更有深入私家洞穴感,给予他更深层的憩息。这道狭长的光槽就成了一道小光河,望着它,内心涌起丝丝暖流。
设计师也在睡床侧边的橱架植入长桌,像是室内光槽的放大版,作为屋主安静的办公和写字桌。卧室分睡床、写字区,和步入式衣帽间。罗志强说:“我要打造一个私密,可以深度休憩,但又不是冷冰冰的空间,所以地板采用实木地砖,赤脚踏上时,从脚板透进心底的是丝丝暖意。”
对照与呼应
长条、长方形及暖与黑的对照贯穿整个空间,成了单位的设计主轴。客厅窗口采用一整面玻璃窗,窗明几净地把外面的景色框住,成了一幅道地的风景画,也一览无遗地让光线进入客厅。

客厅一面墙采用笔直长木条作装饰,呼应、对照那贯穿全屋的狭长光槽。全屋采用黑、灰家具,浴室除了洗手台全白,也走全黑主色,宛如被中间房的阴翳泼染,经历一场光影的洗礼。
近来,记者走访、撰写了不少“不怕黑”的室内设计,不禁想起了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抄下大文豪文中“礼赞”了日本人的“阴翳美学”与大家分享:“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以后大家设计住家时不要怕黑,懂得怎么把黑元素把玩在掌心, 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