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建筑扼杀手艺

来看各地建筑师与设计师如何把传统与新科技融入建筑,留住匠人与匠心。
来看各地建筑师与设计师如何把传统与新科技融入建筑,留住匠人与匠心。

字体大小:

来临的“建筑节”(Archifest)将唤起业界与公众对建筑手艺的重视。砌砖、抹洋灰等传统建筑手艺,近年来已被预制模式取代。3D打印科技在瞬间打印出一栋房子,用时间与手艺锤炼的工匠精神,如今何在?走入“建筑节”,看各地建筑师与设计师如何把传统与新科技融入建筑,留住匠人与匠心。

新加坡建筑师协会举办的一年一度“建筑节”(Archifest)将于下星期五(9月27日)开幕,上周六公众在木工厂Roger&Sons参与其主力活动“做建筑”(Making Architecture)的筹备工作坊。这是木厂与建筑节联办的木工工作坊,参加者在Roger&Sons第二代传人杨展耀(Morgan Yeo,31岁)指导下,动手制作“做建筑”的展台组件。杨展耀说,公众体验了用本地青龙木拼接俄罗斯桦木三夹板平台的接合木条等。

杨展耀说,这些组件将在市区重建局(URA)大堂展区拼接出造型、组合、高低不一的展台,就好像是建筑的材料和砖块,在室内塑造一个展亭,身体力行地了解和点出今年建筑节的“匠人匠心”主题。

设定主题的是今年建筑节策划总监、得奖常胜军Formwerkz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办建筑师郑肖思(Alan Tay,46岁)。他希望透过这主题,同时点出建筑设计本身即是一个从构想变成实体的技艺,另外也要公众看到建筑背后所涉及形形色色的工艺。

建筑手艺急速消失

郑肖思感慨,本地建筑手工艺急速消失到几乎荡然无存是促使他构思今年建筑节主题的原因之一:“本地现在已经找不到技术纯熟的砌砖工匠和水磨石师傅了。为求高效率,现在建商都采用预制的石膏板墙,建好支柱外壳,工人只要操作机器将混凝土浆倒入设定好的模即可,毫无手艺可言。”

负责“做建筑”展的两位策展人指出,我国步伐急促的高效建筑制度是扼杀建筑手艺的“元凶”之一。Super Assembly建筑事务所创办建筑师Iskandar Idris(36岁)说:“我们讲求建筑速度和用料的高效率,结果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建筑技艺,只会被挂上跟不上时代的古老标签。”

“做建筑”展示意图,展台由公众与木工厂Roger&Sons联手打造。
“做建筑”展示意图,展台由公众与木工厂Roger&Sons联手打造。(Archifest提供)

郑肖思说:“当我国建筑业一味提倡预制建筑,大部分国人只能体验到像宜家家具一样组装起来的高楼大厦,那我们就越不能感受到手作建筑的温度和乐趣,也让我们的建筑环境变得索然无味。”但他不愿只往后看,也要前瞻:“另一方面,我也要探讨数码新科技如何让传统手工技艺升华,以新的形式传承留存。譬如现在建筑业已能用3D打印科技打印出一栋房子。”为此,他也请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建筑系在URA同场展出“破坏式数码工艺”(Disruptive Digital Craft)的研究发现,呈现数码科技如何模仿自然构造建筑形体,如整体张拉膜结构,以及采用生物材料打印出的结构等。建筑节也将展出机器手如何堆砌出建筑柱梁。

“做建筑”另一策展人,Plot Room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白俐璘(30岁)说:“精益求精是匠人不变的精神。动用机器手打造建筑或许能得出更完美的效果。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机器人是否也能效仿工匠,也有工匠的精神?”

郑肖思说:“公众总以为建筑师只是坐在绘图台或电脑前画图,其实不然。我们也算是匠人,除了跟工匠、建筑工联手打造建筑空间,在构思的过程也会塑造模型等各种呈现概念的方式,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工艺。”

展出各地70多件作品

“做建筑”将展出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和意大利等25家事务所与建筑设计业者的70多件多媒体建筑设计概念图与模型,平面的有电脑动画、手绘漫画画卷,立体的有刺绣、手作模型等,让公众走入“做建筑”的工艺花花世界。

英国建筑事务所Lemonot Studio用刺绣制作建筑概念图非常破格。
英国建筑事务所Lemonot Studio用刺绣制作建筑概念图非常破格。(Archifest提供)

本地建筑系学生Joseph Lim用电脑动画构想黄金坊保留和重用的可能。
本地设计师Jerome Ng用电脑动画构想黄金坊保留和重用的可能。(Archifest提供)

Iskandar与白俐璘选出几件展品作为典范:新加坡建筑师林豪(Ling Hao)请插画师Lim Eu Jin将吉隆坡The Godown艺术中心的概念绘成风琴折页的长画册;本地设计师Jerome Ng在UCL Bartlett建筑学院的毕业作品透过电脑动画构想黄金坊保留和重用的可能;善于将手工艺融入建筑的印尼建筑师Andra Matin展示如何把印尼传统藤编手艺融入建筑。英国建筑事务所Lemonot Studio破格地将概念图输入电脑缝纫机,绣出抽象概念图,已故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早期也从至上主义(Suprematism)抽象画鼻祖,俄罗斯画家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取得灵感,用前卫主义的抽象画表现她的概念。郑肖思的Formwerkz事务所则呈现回教堂建筑模型。他说:“我们事务所现在仍会用手塑造出设计的建筑,像手作娃娃屋。对我而言,这是最接近让建筑回归手作的折衷方式。

新加坡建筑师林豪请插画师Lim Eu Jin将吉隆坡The Godown艺术中心的概念绘成风琴折页的长画册。
新加坡建筑师林豪请插画师Lim Eu Jin将吉隆坡The Godown艺术中心的概念绘成风琴折页的长画册。(Archifest提供)
印尼建筑师Andra Matin用藤编创造的“Elevation”示范模型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
印尼建筑师Andra Matin用藤编创造的“Elevation”示范模型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Archifest提供)
Formwerkz建筑事务所制作的回教堂建筑模型。
Formwerkz建筑事务所制作的回教堂建筑模型。(Archifest提供)

“建筑工艺何去何从,我们没有答案,我们希望借建筑节和业界、公众一起探讨,看到工艺未来的各种可能。”

■建筑节:9月27日至10月9日(www.archifest.sg

建筑节活动推荐

若要从多层面认识建筑背后的匠意,建筑师郑肖思推荐建筑节几个不容错过的活动:

“建筑导览”将带公众走人Timur Design设计的景万岸红砖屋。
“建筑导览”将带公众走人Timur Design设计的景万岸红砖屋。(Archifest提供)

1)Architour(建筑导览):带公众走入数个本地新建筑,包括本地建筑师叶润康获“新加坡建筑师协会设计奖年度建筑”的“高跷洋房”;Timur Design设计的景万岸红砖屋和L Architects的“框架洋房”。(详情:www.archifest.sg/architours

关心古建筑修复的公众不容错过峇峇屋生石灰的修复知识和技艺讲座。
关心古建筑修复的公众不容错过峇峇屋生石灰的修复知识和技艺讲座。(Archifest提供)

2)讲座:陈祯禄峇峇屋将举办一场免费讲座,探讨生石灰的知识和技艺对修复古建筑的重要。(10月1日,傍晚6时30分)

3)座谈会:印尼建筑师协会将举办一场圆桌座谈会,探讨建筑师如Andra Matin如何将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创造出充满匠意的当代建筑。(9月28日,上午10时,URA Centre White Room)

4)工作坊:建筑节举办许多陶瓷、木工、蓝染等工作坊,其中最亮眼的是教公众使用日本“金缮工艺”(Kintsugi)将残瓦破碗变成首饰。(10月6日,下午3时,Antea Social,9 Tyrwhitt Road,每人收费85元。详情:www.archifest.sg/workshops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