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音乐疆界 聆听琵琶与甘布思对话

青年艺术家奖得主、琵琶手蔡友国将与马来甘布思乐手阿兹林首次合作,带来琵琶和甘布思的精彩对话。(鼎艺团提供)
青年艺术家奖得主、琵琶手蔡友国将与马来甘布思乐手阿兹林首次合作,带来琵琶和甘布思的精彩对话。(鼎艺团提供)

字体大小:

甘布思(Gambus)由波斯和中东商人传入东南亚,相传是琵琶的前身。两种乐器摆放在一起,就像在聆听两条音乐溪流的对话,殊途同归。

鼎艺团新节目“鼎有艺思”邀请马来甘布思乐手阿兹林(Azrin Abdullah)和青年艺术家奖得主、琵琶手蔡友国,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音乐疆界的对话。

两位演奏家是首次合作。蔡友国在这次音乐会不仅是表演者,也是策划人之一,他觉得这场音乐对话的意义就在于从乐器出发,追溯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错地带。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许多传统华族乐器当初都来自西域。若要寻找古代人弹奏的琵琶之音,恐怕与现代琵琶相差甚远,而甘布思的弦音或许会更接近。

对阿兹林来说,能够在室内乐的环境下与华乐乐器同台演出,这样的机会也不多见。

阿兹林在本地马来传统音乐界相当活跃,不仅演奏,也经常为马来舞蹈节目作曲、编曲。他早在1999年就开始钻研马来传统音乐,由此点燃了对甘布思的兴趣。他说,甘布思的音乐养分来自马来文化和中东文化,因此继承了许多阿拉伯音乐中的柔美旋律和节拍感。

甘布思与琵琶的构造不同,没有琴格,横着弹奏。琵琶靠指甲弹拨,而甘布思则用拨片,在同一个音高有两条弦,音乐也更柔和、松弛。

两种乐器的弹奏风格、韵味各有千秋。排练时,阿兹林曾尝试弹拨琵琶,但两者的技法和触感毕竟不同,“我经常做一些融合多重元素的音乐,无论是当代的、跨文化的,而华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复杂而丰富的编曲特色,这让我很欣赏。”

在艺术表达上,琵琶有文曲也有武曲,自古以来有许多战争题材的精彩故事伴随曲目流传下来,但蔡友国发现用甘布思弹奏的曲目更倾向于轻松、欢快的生活化音乐。

演出时,两人会带来各自的独奏作品。蔡友国会演奏他拿手的《霸王卸甲》,该曲描绘了楚霸王与虞姬的动人悲剧,有血有肉,曾经是1998年全国华乐比赛的指定曲目之一。

为了让这场音乐对话更深入,两人会弹奏彼此文化中的曲目。蔡友国将带来一首歌颂蝶豆花的马来西亚琵琶作品“Bunga Telang”,阿兹林则会与蔡友国在弦乐和打击乐的伴奏下一同演绎《龟茲舞曲》。此外,乐团也特别委约创作一部结合甘布思和琵琶的作品,值得观众期待。

“鼎有艺思”音乐会

10月27日(星期日)

下午5时

史丹福艺术中心黑箱剧场

155 Waterloo St S187962

28元

SISTIC售票,热线:63485555

“随艺聊之聆听琵琶”讲座

10月26日(星期六)

晚上7时30分

鼎艺团音乐室(地址如上)

入场免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