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琴遇见竖琴:音乐·旅程·人生

(左起)Kris Foundation创始人陈丽萍、青年竖琴家白佳玉、作曲家林康宁和青年钢琴家陈平静携手呈献“双琴记”音乐会。
(左起)Kris Foundation创始人陈丽萍、青年竖琴家白佳玉、作曲家林康宁和青年钢琴家陈平静携手呈献“双琴记”音乐会。

字体大小:

本地青年竖琴家白佳玉和听障钢琴家陈平静,将分别呈献两场独奏音乐会“双琴记”,展现双琴魅力。这是Kris Foundation自2009年创立以来主办的第21场音乐会。

钢琴和竖琴是西洋乐器中的两样庞然大物,两者都有着十分宽广的音域,都是擅长演奏多声部作品的独奏乐器,却又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音色和性格。当钢琴与竖琴相遇,会调和出怎样的色彩?

本月29日和30日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的“Duo Senses——双琴记”,是本地非营利组织Kris Foundation自2009年创立以来主办的第21场音乐会。此次特邀本地青年竖琴家白佳玉和听障钢琴家陈平静博士分别呈献两场独奏音乐会,展现双琴魅力。

白佳玉将在29日的音乐会上演奏诸多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竖琴小品,以及本地青年作曲家林康宁最新为竖琴创作的作品。陈平静则会在30日演奏德国作曲家巴赫和贝多芬在各自创作生涯晚期写就的重要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和《第30号钢琴奏鸣曲》。

同时担任Kris Foundation策略顾问的白佳玉说,Kris Foundation主办的每一场音乐会背后都有着精心的设计。在这次的选曲上,钢琴所要表达的深邃坚毅与竖琴曲目的知性优雅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花卉设计是每一场Kris Foundation音乐会的特色亮点。在舞台上与音乐主题呼应的花卉设计,也让观众的艺术观感更立体。

陈平静:音乐像一场人生之旅

从小患有神经性听障的陈平静,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如今只有正常人15%的听力。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音乐梦想和艺术高度。凭着惊人的毅力,他获得了多个钢琴演奏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独特的阅历让陈平静更像一位哲学家,他说,因为他听音符比一般人吃力,所以他听得更认真,更用心。

谈起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陈平静指出这两部作品在结构上相似,都是由一个主题展开,经过反复的发展和变奏,再回到最初的主题,仿佛叙述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经世事沧桑,最后回归内心的平静。

陈平静形容贝多芬的《第30号钢琴奏鸣曲》更贴近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第一乐章在一个充满童趣的主题里完成,第二乐章则饱含激情,在彷徨不安中夹杂着一丝悲愤。第三乐章的开篇十分平静,之后这个主题被不断变奏发展,又在不经意间回到平静的主题作为结尾;只是结尾处的低音部被加强,坚定而自信,昭示着一段成熟蜕变的人生。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20年,贝多芬正是在此一年前完全失去听力。相信冥冥之中,命运早已为这两位跨时空的音乐家搭起一座桥梁。

白佳玉:旅行让音乐更具维度

今年26岁的白佳玉是本地竖琴界的一颗新星,她自幼师从本地著名竖琴家陈慧雯,年纪轻轻便在英格兰、威尔士等地斩获诸项国际大奖。她14岁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学习竖琴,之后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取得演奏学位。毕业后,她继续在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史,并在苏富比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管理硕士学位。

对艺术探索更为全面的白佳玉常常与舞蹈家、戏剧家合作,把音乐融入更广袤的艺术世界。她特别分享道,热爱旅行的她常常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获得艺术灵感,这让她在演奏上更富有维度和深度。

她形容竖琴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乐器。竖琴存在于很多古老的文明中,但直到19世纪,欧洲才开始有作曲家为竖琴创作独奏作品。时代作品的缺失让竖琴的身世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因此她也十分期待演奏由本地青年作曲家林康宁为此次音乐会创作的竖琴作品《康沃尔的海浪》(Cornish Tides)。

《康沃尔的海浪》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的一次旅行历险。林康宁去年和家人到英国康沃尔郡的海边游玩,不料遇到涨潮时分,她沿着海堤返回,竟有一种水上漫步的梦幻感。她借用竖琴独特的滑音等技巧,刻录下那次难忘的经历。

陈丽萍:让世界听到我们

Kris Foundation由本地慈善家陈丽萍于2009年创立。10年来,她慷慨赞助数十名青少年音乐家的学业和事业,如今他们大多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或投身于本地教育和公益事业中。

因其长期以来对于本地古典乐发展的贡献,陈丽萍也在今年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的“艺术赞助荣誉奖”。

尽管一路来遇到很多困难,她总是不忍心看到有音乐才华的孩子迫于经济压力无法追求人生理想。她动情地说道:“我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

曾在本地多位著名音乐家门下学习过乐器和乐理的陈丽萍,所扮演的不只是一个金主的角色,她对音乐也有着深沉热爱和敏锐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她对于新加坡的音乐发展有着一份执着的理想。

“我们常常看到新加坡在各项经济排名上名列前茅,可是我们的社会在艺术氛围上与许多城市还存在着差距。”

陈丽萍尤其在意本地的音乐创作。她说,新加坡建国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此刻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听到我们,认识我们。

在一片赤诚的家国情怀之下,她也坚信音乐对于成长的正面意义。在学琴的过程中,一个人收获的不只是一个技能,自律的品质,一生的挚友都是音乐带给一个年轻人无价的馈赠;当他陷入人生低谷时,音乐可以让他在某个世界里,隔着山川大海、几个世纪,聆听一份美好,获得一份来自永恒的力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