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应许之地前,那流奶与蜜的地方,有座山,叫尼波山。
可想像当时那群族人对即将步入福地时的那种感动与激情。
12月的约旦吹着猛风,风过叶摇,如歌如诉,似有说不完的精彩事迹,赞咏不尽如赋的美事。天刚露白,我们已来到一处山岭,还得继续往上走,气温如冰,丝丝寒意借风缠绵入骨,大家几乎是缩在御寒衣与围巾内,像包裹样挤在—起互相取暖而行,但快乐新奇让心里温暖,口一轻呼就冒出一团冷烟,雾中互视,喜悦欢颜。
“这是尼波山(Mount Nebo)了!”导游大声说。话声像在风中摇曳,忽大忽小忽左忽右,但他依然坚持使劲地说:“左看右望前瞻后顾,别漏掉沿途陈列的碑碑石石柱柱,都有典故……”跟着领队不忘叮嘱小心斜坡路滑。其实道路平坦好走,只是斜坡须费脚劲努力挺上。
遥想当年,有位智者带领族人,千山万水,披星戴月走了40年,来到这里,那路途的坎坷,何止披荆斩棘之苦劳,心志的煎熬更是日复日的挑战,所经历之寒冻,身体肌肤最感其苦,五内俱伤,所穿的鞋与山石之磨损,脚板更知其痛,即便皮破血流,路,依然要走,行所当行,当所敢当。直到应许之地前,那流奶与蜜的地方,有座山,叫尼波山。可想像当时那群族人对即将步入福地时的那种感动与激情。
支持下去吧
我们跟着导遊往上走着走着,有队友惊叫他的球鞋磨破了,鞋尖开了个口,脚指头像牙齿露出,觉得不舒适,难看,要放弃往上爬。领队苦口婆心,言词剀切:“到了,重要的景点快到了,支持下去吧!”
当年途中,“应许之地就在前方,快到了,支持下去吧!”这句话被多少次的重复,在口边喊,在心里叫着,互相勉励,自强心志,但危机四伏的环境,黑暗中的仇敌,高处无情山石的突击,森林与旷野阴冷的禽爪兽齿,让人防不胜防,尤其饥饿,如蛇,是最大的致命伤,当时,就有跟随的族人开始后悔,甚至埋怨:逃出埃及,原来路途艰苦不平,早知如此,不如呆在原地当奴隶,任人使唤,虽然没自由没尊严,但起码不愁吃,不愁住。人啊!人!在面对苦难之极时,放弃努力奋进竟是如此的轻易与软弱,人性卑微如蚁如尘,信心意志的粉碎沉沦以此为甚。那一撮放弃者,忘了那位智者是如何怀着颗仁慈与大爱之心,先舍弃自已己拥有的尊贵王室之身份,富贵荣华的前景,怜悯的带着这群在强权下受苦受难的族人,千辛万苦地避开追兵,在红海前分水开道,力挽狂澜。之后,之后的道路虽遥远茫茫,但他也在其中,更为忧心忡忡。

想起“吗哪”
“喂!请你吃果子干”领队冷不防递给零食,我接过放入囗中,一股甘甜味滋润入喉。
我想起“吗哪”(Manna),当时饥饿的逃难族人,吃到从天而降,随夜露而生的“吗哪”,滋味如何?是何许的感恩。我更有感的是,这些恩赐而来的食物,必须当天吃完,不能保留,不能囤积,否则隔天必坏且臭。当今多少人,不断地买,只为拥有,殊不知其拥有的已足夠到终其一生都用不完吃不完,最后是弃之如土的浪费掉!
“到了!到了!”导游向大家高声喊着:“请过来听我讲解。”队友一部分围过去,但很多却分散奔走各自欢天喜地地猎景。这是多为难的事,领队再辛苦的呼唤:“过来!请过来听讲解!”
当年,那位智者与上苍立约律法十诫(位于西奈山,Mount Moses),须暂离族群上山暂别,那段日子,领导者不在,群众开始惊惶无助,谣言随之如迷烟烧开扩散,蛊惑人心,背叛行为如群魔乱舞,跟风愚蠢的膜拜。当智者归队,看到如此痛心—幕,—怒之下,把立约法版摔成碎块,他也心如碎石。
导游沮丧的望着那群不听话的队友,只得耐心地等,等大家回心转意,终于,在其他比较理智和明白事理的同行也齐声呼吁下,总算让队友集合起来。这时,才留意到所站的方位,立有一牌匾,标记着各个方向的全景距离。这前方,正是以色列族人得到上苍所恩赐的迦南地,即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当时,那位智者领导就站在这方位,我不知晓他有否叹息,感慨那风霜雨雪沧桑之途,若有,是何等沉重,何等百感交集。40年的带领何等艰苦唏嘘,如今终于达成任务,前方,仅—步之遥,但是,他生命之途却就此停步,终结在这座只能遥望迦南地的尼波山,实为遗憾!
忍一忍好吗?
牌匾不远处,立有—根蛇形手杖,是上苍恩赐于那位智者行义事权杖的造型。这时,队友突然喊起口渴要买瓶矿泉水,约旦这地方,能喝的水很珍贵也很难得,不是有钱就随时随处买得到的。
“忍—忍吧!回程在旅游巴士上再提供。好吗?”
我站在根据摩西手持的权扙造型品前沉思:
“没水,忍一忍好吗?”当年,若肯付出多—点忍耐、包容与等待,他不至于一时焦虑、发怒而暴燥地以手扙击打磐石!水,终于是流出来了,解决怨声载道的悠悠众口,却忤逆、冒犯上苍的旨意!但所有的罪责他—肩扛起,责无旁贷。在信众一群人苦尽甘来喜悦的走往应许之地时,我想问,有没有人记得回眸报以亏欠的眼神,感恩这位伟大的长者,动容他的牺牲,他的成全。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唏嘘浮木,侃笑一生。
—阵凉风吹送,枝摇叶落花飘零,是花谢,还是风声谢谢?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