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艾芳个展“双重” 用距离玩转空间

本地艺术家蔡艾芳布展时,在墙面特意涂上圆圈,看似绘画落下的“阴影”。
本地艺术家蔡艾芳布展时,在墙面特意涂上圆圈,看似绘画落下的“阴影”。

字体大小:

本地艺术家蔡艾芳举行最大型个展“双重”,她布展时对空间敏感,会设想创作与展厅空间的关联,展品之间摆放的距离以及观看者与展品的距离都经过巧妙与细腻的设定。

今年初获得IMPART艺术家奖的蔡艾芳(Genevieve Chua,36岁),在新加坡泰勒版画院(STPI)举行最大型个展“双重”(Twofold),展出30件作品。除了两件作于2010年的“淹水之后”系列,其余为过去两年的新作,包括去年第二次入驻版画院当艺术家的新系列。

2702_now_1_Large.jpg
蔡艾芳“淹水之后”系列带老照片的复古气息。(画廊提供)

蔡艾芳也是2012年青年艺术奖得主,她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一旦开展一个系列,她就会持续不断扩展,注入新元素。“淹水之后”系列关注新加坡路边的次生林,尽管土壤贫瘠,但是灌木丛、杂草丛、蕨类、花草仍蔓延,让其他植被窒息,却因城市的填土发展工程而逐渐消失。雨后的次生林更翠绿欲滴,黄昏景色的树林带神秘气息。这系列是在数码打印的黑白照上手绘色墨,很有复古老照片的质感。拉萨尔艺术学院绘画系出身,常自称画家的她说,得在照片上加工,放慢观看照片的速度,使之有别于社媒的照片。

2017年开始的“边缘掌控”系列是蔡艾芳修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时发展出来的,从黑白色调出发的抽象画,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探索图、边缘、平面之间的张力与局限,一般以硬边和单色呈现。蔡艾芳笑说,以前学习水彩画用上十几种颜色,老师嘱咐不能直接使用黑白色,必须混调其他颜色。叛逆的她决定只用黑白单色作画,在文艺复兴麻布上用了四种白色和两种黑色画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图案。《硬外交》由三条独立的香肠白管状组成,《软外交》的多条白管状被黑线串成。

作品张力 像水墨画的一口气

2702_now_3_Large.jpg
“边缘掌控”系列是黑白色调的抽象画,主要以硬边和单色呈现。

最新“边缘掌控”创作加入了三文鱼色等色彩,《坐着的裸体》是以几何及三种单色形状来呈现。其画看似物品而又非物品,“这些画不能离开墙面,但也是物品。”有些黑白画边缘凹凸不平,蔡艾芳说:“想在黑白画中创造一种危险的关系,杯子要掉不掉的紧张感。这种作品的张力很像中国水墨画创作时讲究的一口气,这口气在哪里?用了多少口气?是最后一口气吗?”

个展名为“双重”,是介于二与三之间的二又二分之一,为贯穿全场的主要意象。蔡艾芳说,双重或双倍是看物件的两面,一面是名称的现实,另一面是抽象的现实,可从双重延伸成四重、八重等等。

蔡艾芳去年8月自英国毕业回国后,对空间更敏感,布展时会设想创作与展厅空间的关联,一些墙面特意涂上了大小不同的双重圆圈,看似绘画物品落下的“阴影”,展品之间摆放的距离,以及观看者与展品的距离也经过巧妙与细腻的设定。她说:“与10年前相比,我对待展览的心态比较放松了。这次展厅空间是我所有个展中最大的,有更多空间可以玩,也思考作品与白方块展厅之间的关系。”

蔡艾芳2011年第一次入驻版画院当艺术家时,就觉得版画院“什么都能印”。这次出炉的新作共有七件,结合不同的版画技术,包括丙烯酸树脂的丝网印刷,纸本的凸版印刷,立体的丙烯酸树脂墙饰。版画看似屏幕也似物品装置,有的版画前还挂条类似钓鱼线,“在空间之间创作物品,但又牢系墙上”,她说。有些条状装置像鲑鱼,汲取实验创作过程中“未完成”的作品。作品试图营造出莫尔效应(moire effect,注视一组线或点与另一组线或点叠层时的一种视觉效果)的“光学的幻觉”,这和全息贴纸采用的技术一样。

放慢观展速度

2702_now_2_Large.jpg
蔡艾芳设定了展品之间的距离,以及观看者与展品的关联。

“绘画经常以细节取胜,但不很幽默,我想增添一点”,蔡艾芳说,其抽象画主要通过形状、空间、观看方式与创作过程来传达个人的体验,在展示创作过程或材料背景时,观看者观看的速度也就放慢了。其2019年个展的《开放时间关闭》装置是只能从展厅外面玻璃看进去内部散置的各种物品(包括家具、黑胶上的数码印刷、绘画),有时观看者因玻璃反光看不到内部,也发现他们被挡在外面。

曾在韩国首尔和菲律宾马尼拉办过个展的蔡艾芳,在2009年看到张奕满(Heman Chong)当全职艺术家,也给自己几年时间尝试同一条路。她没教书,主要靠个展、联展以及委约作品(如面簿办公室装置、玛达地铁站「Mattar」公共装置)过活,她说:“去年比较辛苦,今年相当不错。”

展览即日起至4月19日在STPI(41 Robertson Quay)举行,星期一至五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星期日至下午5时,星期六上午9时至傍晚6时,公假休息。入场免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