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英语世界而写的李白传 ——哈金《通天之路:李白》中文版问世

哈金是至今唯一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华裔作家。(互联网)
哈金是至今唯一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华裔作家。(互联网)

字体大小: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从不同角度,为英语世界读者书写了《通天之路:李白传》。哈金通过跟着李白的诗歌走,整个叙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展现了唐代的诗歌文化。

以英文写作的美国华裔小说家哈金(Ha Jin),在当代英语世界享有盛名,是至今唯一同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华裔作家。哈金去年出版了英文原著的李白传记《通天之路:李白》(The Banished Immortal:A Life of Li Bai),引起西方读者关注,本书中文版也在不久前问世。

在危机中书写李白传

20200203_lifestyle_culture_1.jpg

《通天之路:李白传》为哈金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他在《我为什么写〈通天之路:李白〉》一文说:“《通天之路:李白传》发轫于我生活中的一场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我选择了另一种生存方法,就写了一本非虚构的书。”哈金所说的“生活中的一场危机”是指当时妻子生病了,因感到无法全心写长篇小说而作的非虚构作品。他也提到2015年夏季,一家出版社请他写一个中华人物的传记,他们计划出一套微型的名人传,每本1万2000字。

在哈金列给出版社的名单中,有李白、杜甫、孙中山、鲁迅等人,他们建议写李白,他也就同意了。在他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英文领域里,没有完整的李白传,于是觉得与其写一部微型传记,不如写一本完整的李白传,于是,就有了这本《通天之路:李白传》。

关于本书,王德威在本书推荐序《远行者李白》中指出,“《通天之路:李白》原为英语世界读者而作,哈金下笔必须铺陈基本历史背景。或许正因为有了语言文化的距离,哈金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位‘诗仙’的生命轨迹:中亚背景的传说,移民入蜀的家世;少年求道任侠,遨游四方,干谒行卷;入赘的婚姻,三教九流的交谊,大起大落的宫廷传奇;山东领受道籙,辽东投笔参军;然后是天宝之乱,永王政变,入狱贬黜。暮年李白一筹莫展,公元762年在当涂贫病以终。”

在本书第一章《出身》,哈金一开篇就点出:“我们谈到李白时,应该记住有三个李白:历史真实的李白、诗人自我创造的李白,以及历史文化想象所制造的李白。理想中,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呈现真实的李白,同时试图理解诗人自我创造的动机与结果。但我们也必须了解,由于李白一生史料稀缺,这一野心势必受到局限。”

紧扣李白的诗歌人生

《通天之路:李白》有别于过去李白过于浪漫神话的形象,作者通过与李白相关的史料及研究,呈现了李白一路走过的生命轨迹,并从中描绘了大量唐诗、唐朝社会的历史细节,出版后在中文世界同样引起关注。

哈金也在《我为什么写〈通天之路:李白〉》一文提到,汉语中两位李白学的大家安旗和周勋初。在他看来,安旗的《李白传》“写得像小说,一大半是对话”。周勋初的《李白评传》则“代表近几十年来李白学的综合成就,考究有据,论述精辟,十分丰富,但每一章都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这是为学者们写的书,并不构成完整的叙述。”而哈金说,他要在“这两极之间选一种折中的写法,原则是一定要把故事讲生动,能打动读者,同时通

篇也是建立在学术研究之上的。”

作为小说家,哈金承认自己“更注重有趣的细节,希望通过连接和描述它们,能勾画出一个完整鲜活的李白。”他也说:“更重要的是虽然写的是盛唐的李白,这本书多少也应该与当下有关,让读者觉得感同身受,起码能理解同情。”

《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哈金在内容与主题上紧扣李白的诗歌人生。哈金说,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其实有关李白的史料很少,“我们现在拥有的信息多是从他的诗歌中发掘出来的。一般是他先在诗中提及,然后多个世纪来学人们不断发展并创造,渐渐积累了关于他的轶事和神话。认清了这一点,我就决定跟着他的诗歌走,觉得他的每一篇杰作也反映了他生活中的危机。我的这个直觉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通过跟着他的诗歌走,整个叙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顺便展现唐代的诗歌文化。”

作品中只字不提家人

本书也指出,尽管历代学者都在努力还原李白的生活,但我们所掌握的关于李白童年和家庭背景的信息太少。哈金也指出,李白自己作品中几乎从未提及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他一个字都没写过自己的母亲。“据说,她母亲不是汉人,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当时唐朝没有明确的边界,西部的广袤疆土上生活着蒙古人、波斯人、突厥人和维吾尔人。这些西方王国的疆域不断在变化,其中一些国家部族长年征战,各个王朝此起彼伏。不同种族的人长久混居在一起,彼此通婚的情况不可避免。李家在西域这种环境中居住多年,后来才迁回四川。有研究者认为李白只有一半汉人血统,长相也像外国人──这一点还没定论,但我们知道他同时代的人应该看得出他有部分胡夷血统。”

有趣的是,哈金说:“不过那时的唐朝相对宽容──甚至比如今的中国还要开放──社会和朝廷不排斥外国人前来发展,甚至军队中都有高级将领出身异邦。”

哈金在《通天之路》也花了不少笔墨,借李白的诗歌,描述他与其同时代一群风流人物的往来,例如他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又如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记录了他与孟浩然的深厚情谊。

哈金1956年出生在中国辽宁省金州,1969年底参军,驻守吉林省珲春的中苏边境。1975年退伍,在佳木斯铁路分局任报务员,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于1982年毕业,并考入山东大学,研读美国文学,1984年底拿到硕士学位。1985年他赴美读书,在布兰代斯大学读英美文学,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艾默里大学教授八年诗歌写作,现在是波士顿大学的讲席教授,主要教小说创作和迁徙文学。哈金从1990年开始以英文写作,至今在美国出版了四本诗集,四本短篇小说集,八部长篇,和一本论文集。他的作品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最新的作品是《通天之路:李白传》,2月将由联经出版。他的下一部英文长篇小说《放歌》将由神殿出版社出版。

(《通天之路:李白传》可在纪伊国屋买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