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线上讲座 吴庆辉:新加坡人把自己的故事说浅了

字体大小:

文史研究者吴庆辉在早报悦读@NLB的线上直播讲座说,新加坡人其实有自己的故事,但说得很浅,少了细节,因此有必要从旧事物进一步解码。

早报悦读@NLB于上周五(7月17日)举行线上直播讲座,主讲者文史研究者吴庆辉以“老地址新解码”为题,与大家分享如何从老地址打开时空记忆,从文物了解前人的生活故事。

NLB_#35_20200717_吴庆辉.jpg
文史研究者吴庆辉(左)与大家分享如何从文物了解前人的生活故事。右为讲座主持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胡文雁。(梁麒麟摄)

确定年份与时间点

也是《联合晚报》专栏作者的吴庆辉说,新加坡发展得太快,以致不同世代之间,很多时候没有共同的记忆空间。新加坡人其实有自己的故事,但说得很浅,少了细节,因此有必要从旧事物进一步解码。吴庆辉举例,从纪年的方式,从不同年代不同格式的老地址、邮区、电话号码,以及本地华文繁体字过渡到简体的年代,可以一一解码。

对文史研究来说,确定年份、时间点非常重要,一些文物本身也许有年份,但有些没有,纪年的方式除了公历之外,碰上宗教文物还有佛历、回历、道历,孔子诞生纪年等,另外,还有中国历代皇帝年号,甚至日本的年号等,因此新加坡在日据时代的文件出现了“2605”年,因为日本皇纪大约是公元前660年,迄今2676年,日本皇纪的2605年,其实是1945年。跟新加坡历史交集比较多的是昭和时代,换算昭和年的方式是加25,例如昭和二十年,20加25得45,也就是1945年。

NLB_#35_20200717_吴庆辉.jpg
要编集新加坡历史,参考中国传统的干支以及历史年号纪年,都是其中的方法。(梁麒麟摄)

又如黄帝六十甲子纪年,这是中国古代以干支法则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也即俗称60年一甲子。比较少见到的如反清复明组织使用的“天运”年号纪年。

从方言词汇也能解读年代,如做口述历史时,遇到受访者为讲方言的老一辈,他们在谈到时间点时,用了诸如:查某仔(少女时代)、笑年(年轻时候)等方言,这时就可从中推算年代。

如果从文物上无法准确推断年代,文史研究者一般会笼统的加以归纳说明是古代、殖民地时代、日治时期或战前、战后(1942-1945前后)等。

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为“莱佛士图书馆”,在正式成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之前,中间有一个时期曾称为莱佛士国家图书馆,当时还设了三家分馆。吴庆辉说,要知道莱佛士国家图书馆是哪个年代的事,从旧文物上图书馆的地址、邮区可找到端倪。

老地址的千变万化

过去,老地址的写法千变万化。吴庆辉说,华人书写地址传统习惯就是按“大”到“小”的顺序,读法是从右到左,例如:新加坡大坡牛车水戏院街口门牌4号,首先写的是城市——新加坡,然后是区名——牛车水,之后才轮到街名与门牌号码。

吴庆辉也提到早期门牌号码的编制,最初是用阿拉伯数字,按1、2、3的顺序排列,从街口一边开始,到另一个街口的最后那个单位,然后号码的顺序再从其对面的角落单位,排列回到1号这边街口。1924年至1936年,有了单数与双数门牌各在街道一边的排列方式,门牌号码可无限地顺序排下去。又如不同楼层的单位,门牌号码后面就附英文字母,二楼层地面层门牌加“A”,以此类推,三楼为1B,四楼1C,五楼1D,但不用英文字母“I”与“O”,因为与阿拉伯数字的“1”与“0”接近,为了避免混淆。一些地方因为西洋迷信,也不用“13”。

NLB_#35_20200717_吴庆辉.jpg
大家从过去的老门牌中就可窥见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是研究本地历史及编纂史料的重要指标。(梁麒麟摄)

1983年起,不用英文字母来代表楼层,改用“#nn-xxx”的格式来标识楼层与门牌。目前本地还可找到过去顺序排列的门牌号码例如摩士街(Mosque Street)、厦门街(Amoy Street)、驳船码头(Boat Quay)及达士敦山(Duxton Hill)等。

本地现在门牌号码的书写格式只有40年历史,在更多高楼住宅区出现后,每栋楼都有号码(俗称大牌),成为地址的第四个组成部分。此外,一些地名、街名也有民间的俗称,如黑桥、白桥、红桥、青桥、结霜桥等。

从电话号码与邮区判断年代

吴庆辉指出,从电话号码也可以推断年份。新加坡在19世纪末推出电话服务,1930年以前用的是四个数字的电话号码;自1930年4月开始有自动驳接的系统,电话号码改用五个数字。六个数字的电话号码大约在1966年开始使用;到了1973年,本地电话号码增至七个数字,一直到1985年,全岛统一使用七个数字的电话号码。自2002年3月1日开始,本地电话号码进入八个数字的年代。

除了电话号码,经常用来判断年代的是邮区号码。1950年以前是没有邮区号码的,1950年新加坡首次将全岛划分为28个邮区。1979年采用四个数字的邮区号码,共80个邮区,首两个数字是原邮区,后两个是重新划分的新邮区。

目前六个数字的邮区号码是在1995年推出的,首两位数是旧邮区的最后两位数,新码后面四个数字则是房屋单位的门牌。建屋局组屋的大牌号码则组成新邮区号码后面的三个数字。今天房地产广告还沿用28邮区时代的分区方式,例如第9区,第10区,第15区等。

NLB_#35_20200717_吴庆辉.jpg
吴庆辉说,从文物所使用的繁体或简体也可以推断出属于哪个年代。(梁麒麟摄)

繁体、简体与异体字

吴庆辉说,从文物所使用的繁体或简体也可以推断出属于哪个年代。

新加坡推行的政策是从1969年教育部推出本地版《简体字表》开始,最初共收录502个繁体字简化而成的简体字,1974年再颁布《简体字总表》,其中包括好几十个跟中国相异或中国没有采用的“异体字”。1976年5月推出的《简体字总表》修订本,采纳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的简体字,同时删除“异体字”。1979年6月《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已全面实行横排左翻。

NLB_#35_20200717_吴庆辉.jpg
老地址是时间与地理的代码,是认识过去的解码线索之一。大家对周遭环境多些感知、思考与洞察力,就能发现许多精彩的故事。(梁麒麟摄)

另外,吴庆辉说,从旧街景照片里的交通工具,例如马车、牛车、人力车、三轮车、无轨电车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照片拍摄年代。

吴庆辉说:“老地址是时间与地理的代码,是认识过去的解码线索之一,不同解码线索越多越好。目前数码科技能大大提高逻辑推理工作效应,另外,加上自己的感知、思考与洞察力,多走动、多交流等都可打开悟性之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