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会 线上时空之旅

新加坡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张巳璟认为音乐比语言更能传递感情,打动人心。(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供)
新加坡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张巳璟认为音乐比语言更能传递感情,打动人心。(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供)

字体大小:

由新加坡交响乐团和《联合早报》携手制作的系列室内乐音乐会“乐享时光·从西至东”将带观众赴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从300年前著名作曲家的乐曲到本地人耳熟能详的民歌。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终会沉淀为历史。来临星期六(12日)晚上,“乐享时光·从西至东”音乐会将以生动的历史故事点缀丰富的音乐作品,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乐享时光”是由新加坡交响乐团和《联合早报》携手制作的系列室内乐音乐会,本意是在氛围轻松的小剧场内拉近演奏家与观众的距离,以华语解说和问答互动的形式呈献风格多元的音乐作品。受疫情影响,本场音乐会改为录制,将于9月12日晚8时在SISTIC Live平台上首播。

新加坡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张巳璟是这个系列的主策划人和演奏家之一。去年由她策划的首场音乐会一经发售便在短时间内售罄,因此本乐季原计划每场加演一天。改为线上播出虽为无奈之举,却也希望借此可以触及更多受众,充实国人在疫情期间的精神生活。

与小提琴缘分“命中注定”

出生于上海的张巳璟不到4岁开始学琴,7岁随父母移居日本。她在东京艺术大学毕业后去英国留学深造,直到2008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定居本地,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就是这把小提琴。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和小提琴的缘分是在她出生前就“命中注定”的:热爱音乐的张妈妈在她出生前就为她准备好了这个“伴侣”。

张巳璟说,也许是源于特殊的跨文化成长经历,又或是个性使然,自己是一个偏内向的人。相较于语言,她更擅长通过音乐表达感情或讲故事,这也是她策划“乐享时光”系列的初衷。

“比起近百人的交响乐团,二至四人的室内乐对观众来说更有亲和力。室内乐在音乐性上也不输交响乐,有更浓缩的叙事感。” 张巳璟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此次演奏的曲目从300年前的欧洲大陆乐曲穿越回到本地人耳熟能详的“Rasa Sayang”“Bengawan Solo”等民歌,每一首曲目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情感。在当下无法出国旅行的特别时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邀请听众共游这场时空之旅。

在生活中,张巳璟也是一个乐于分享音乐乐趣的人。除了开办小提琴工作室,她也积极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Instagram账号,通过交响乐团的后台花絮,或是自己演奏、教学的日常片段把音乐家的生活展现出来,拉近公众与古典音乐的距离。

走进作曲家生活的音乐故事会

1006_now_6_Medium.jpg
主持人(右边)在现场展示古乐器,讲解作曲家生平趣事。(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供)

音乐会由张巳璟独奏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选段开场。这首创作于1720年的作品寄托了作曲家对于发妻的思念和爱情的缅怀,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哀伤与激情交融的复杂情愫,在短短的21小节音乐里仿佛过完了一生。

接下来的《摩西主题变奏曲》则相对轻松。这部作品由意大利传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改编自同时代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的咏叹调而成。罗西尼不但是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时至今日,西餐菜单上都有许多以罗西尼命名的菜品。相较于歌剧里讲述的故事,两位作曲家的精彩人生更加引人入胜。

由近代挪威作曲家哈尔沃森改编自亨德尔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原曲同样创作于1720年。在那个钢琴乐器还没成熟的时代,键盘作品大多写给羽管键琴。在音乐会上,主持人将在现场展示这件珍贵的古乐器,同时讲解帕萨克里亚舞曲的时代特点。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弦乐三重奏》则是他为家中客房的租客而创作。一则有趣的历史轶事使作曲家热情好客的性格跃然眼前,让观众感受到古典音乐原来如此贴近生活,不再遥远。

为音乐会画上句点的是由本地著名作曲家董叶明于2012年创作的《为弦乐四重奏而改编的三首民歌》,这三首南洋民歌分别是“Rasa Sayang”“Bengawan Solo”和“Di Tanjong Katong”。

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充分探索了弦乐四重奏在音响上的潜力,并借鉴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等西方作曲家的弦乐写作技巧,重新创作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让听众感受到一种东西交融的丰富感。


“乐享时光·张巳璟与朋友·从西至东”

日期:9月12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8时首播;9月26日前可观看回放

SISTIC Live平台播出:www.sistic.com.sg/events/206341vch

票价:5元以上任意捐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