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馆与新加坡美术馆等12机构联展 思考疫情下生存方式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与新加坡美术馆联手10家独立的艺术机构、空间与团体,举行大型展览“关于新颖的生存方式的提案”。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与新加坡美术馆联手10家独立的艺术机构、空间与团体,举行大型展览“关于新颖的生存方式的提案”。

字体大小:

超过170名艺术家参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联手10家艺术机构、空间与团体所举行的大型展览“关于新颖的生存方式的提案”,透过作品反思冠病疫情。该展也旨在支援本地艺术圈,为艺文工作者提供平台来展出创作。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与新加坡美术馆联手10家独立的艺术机构、空间与团体,举行大型展览“关于新颖的生存方式的提案”(Proposals for Novel Ways of Being),展出超过170名艺术家针对冠状病毒疫情的反思,如何在已改变的世界中迈步向前。

该展在短短两个月内筹办而成,国家美术馆与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陈维德博士在Zoom视频记者会上指出,冠病疫情严重打击了全球美术机构的运作与艺术家的创作,本地美术机构在病毒阻断措施期间关闭,展览取消,在这疫情的危机时刻,凸显了艺术的功能更加关键,多名艺术家针对疫情反思与回应,提出新颖的生存方式,或能给予访客启发与慰藉。

该展也旨在支援本地艺术圈,为艺文工作者提供平台来展出创作,团结一致渡过疫情难关。陈维德说,参与该展的艺术机构、艺术空间和团体组织是多元的。它们是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旗下的ADM画廊、艺术空间“Coda Culture”、“灰色计划”(Grey Projects)、soft/WALL/studs、艺术组织INTER-MISSION、拉萨尔当代艺术学院、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NTU CCA)、新加坡泰勒版画院(STPI)和电力站(The Substation)。

各机构展览从8月陆续开展至2021年2月,详情可上网:www.novelwaysofbeing.sg了解。

在这大展中,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小故障季节中的意义练习”(An Exercise of Meaning in a Glitch Season)和新加坡美术馆的“时间流逝”(Time Passes),在国家美术馆开展。除了两位独立策展人,参与联展的大部分是新晋艺术家,他们在国家美术馆初试啼声。

“小故障季节中的意义练习”的客卿策展人希海达·依斯干达(Syaheedah Iskandar,30岁)是本年度IMPART艺术奖(策展)得主,她说:“艺术向来是内省过程的一部分,是对现状提出更艰难问题的管道。面对疫情,艺术的功能从未如此重要。从提出新的行动,到进入与我们存在的其他世界,用幽默来颠覆日常生活,此展的作品反映了世界正在努力应对的许多暗流。经过这些沉思的练习,我希望访客获得启发,在变化的世界中提出新的思考和做事方式。”

该展突出10位以本地为基地的年青艺术家的作品。多媒体艺术家伊拉(Ila)在公共走廊的三个布条装置《这里不能碰》,通过英文报章关于性侵的报道,探索选词用句与遗漏如何构成攻击,社交媒体上的评论进而使攻击体验无效,该怎样重新引导对话,并让公众对受害者表示爱护与支持,助他们修复受创后的心灵。

艺术家伊拉的布条装置《这里不能碰》探讨我们如何使用和传播攻击性信息。(国家美术馆提供)
艺术家伊拉的布条装置《这里不能碰》探讨我们如何使用和传播攻击性信息。(国家美术馆提供)

法吉纳·拉扎克(Fajrina Razak)的《来生,反向仪式》是对强制性隔离和关闭宗教场所等的回应,探讨个体在隔离环境中的仪式练习及灵性表达方式。

艺术家崔永坚(Kin Chui)重构的祭坛装置《站13010》,融合东南亚不同文化的仪式,令人思考在反乌托邦的未来,真菌和藻类被视为神灵的可能性。

蒂妮·阿里曼(Tini Aliman)的声音装置《Pokoknya:有机抵消》将听觉表演化为雕塑,结合各种植物物种、印度尼西亚传统合奏音乐甘美兰(Gamelan)和电子音乐的元素,观众可与之互动。

艺术家蒂妮·阿里曼的声音装置将听觉表演化为雕塑,观众可与之互动。(国家美术馆提供)
艺术家蒂妮·阿里曼的声音装置将听觉表演化为雕塑,观众可与之互动。(国家美术馆提供)

艺术家林依憓(Clara Lim)的多媒体装置“3 GHz”,由已停产的微波炉,1980年代的广告册页拼贴画及视频组成,批评近几十年来技术进步导致大规模商品生产和消费主义过剩的现象。

对不同社群生存的承诺

“时间流逝”取自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章节,呈现叙述者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流程,而展览被视为时间的长廊,反映我们疫情期间的日子。

客卿策展人叶静娴(Samantha Yap,27岁)说:“我希望展览为关怀和持续的可能性提供思考,尤其是建议可以继续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逐步前进。我认为这次展览是对我们不同社群的生存的承诺,借用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话,我们如何承受困难并‘还准备再次生活’。”

该展展出13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12人以本地为基地,大部分作品是新委约或旧作新版本,媒介从纸雕到藤制、装配、泥土、油彩、录像和摄影。

维克多·保罗·布朗·滕(Victor Paul Brang Tun)的《框架(作品)》将一张未使用的藤制椅子解构成为一系列藤制雕塑,让藤椅变化出新可能——画框、雕塑,赋予新美感,取材与视角相当新鲜。

维克多·保罗·布朗·滕的《框架(作品)》将一张未使用的藤制椅子解构成为一系列藤制雕塑。(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维克多·保罗·布朗·滕的《框架(作品)》将一张未使用的藤制椅子解构成为一系列藤制雕塑。(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斯蒂芬妮·简·伯特的装置《装饰窗口》,循环旧作的材料。(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斯蒂芬妮·简·伯特的装置《装饰窗口》,循环旧作的材料。(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斯蒂芬妮·简·伯特(Stephanie Jane Burt)的装置《装饰窗口》,灵感取自伍尔芙小说中的度假屋破败后散置的物品与管家的照料。艺术家也循环旧作的材料,用以装饰两个金属框架打造的窗口。

Yeyoon Avis Ann的视频装置关注路上的蜗牛,并将它们搬到安全地方。(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Yeyoon Avis Ann的视频装置关注路上的蜗牛,并将它们搬到安全地方。(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在韩国出生,取材日常生活的Yeyoon Avis Ann的视频装置,拍摄了艺术家在路上看到蜗牛时,将它们搬到安全地方的过程,提醒我们对于人类以外其他生物存在的关注。

杨奕佳的金字塔纸雕《光之滴》轻盈细薄,小巧精致,在空间中捕捉到光。

海鲁拉·拉希姆(Khairullah Rahim)混合媒体装置《约会》点出种植植物的玻璃容器与人们交流的公共空间有相似之处,将日常所见的花洒头、假植物、木块和砾石在容器内整合成,加以装饰,使之闪闪发光。

法兹琳·卡兰(Fazleen Karlan)的装置《#新加坡百年纪念》从考古的角度,从未来想象现在,地下挖掘出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物品。

法兹琳·卡兰的装置从考古的角度,从未来想象现在。(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法兹琳·卡兰的装置从考古的角度,从未来想象现在。(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上述联展即日起至2021年2月21日,在国家美术馆举行,公民和永久居民免费入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