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 戏剧性的悲怆效果

杨舒翔(左)与冼思恩演奏第七小提琴奏鸣曲。(骆竣宏提供)
杨舒翔(左)与冼思恩演奏第七小提琴奏鸣曲。(骆竣宏提供)

字体大小:

不只音乐: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

早报现在面簿主页(www.facebook.com/zbNOW)下午5.00

本地小提琴家骆竣宏和钢琴家冼思恩自2013年推出“不只音乐”(More than Music)系列音乐会,他们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近日邀请小提琴家曾勇涵、杨舒翔和钢琴家张小惠(Albert Tiu)、林岩共同录制全套10部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在疫情期间,以贝多芬穿越百年的音乐魅力抚慰人心。

贝多芬于1798年至1812年之间创作这10部小提琴奏鸣曲,他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经历听力逐渐丧失的不安与恐慌,到中年之后虽然完全失去听力,贝多芬却变得更加豁达洒脱,也让他的音乐作品升华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为帮助观众了解每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演奏家在每首乐曲前都会加入简短的华语介绍,为这场音乐之旅指路。

今日(9月12日)播出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由杨舒翔、冼思恩演出。贝多芬有许多标志性的乐曲都是属于c小调,比如人们熟悉的第五“命运”交响曲。c小调与贝多芬的英雄主义、不安感和戏剧张力常常联系在一起,这首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饱含丰富的情感和风景,就像跟随英雄完成史诗般的任务一样。第二乐章(如歌的慢板)如美丽的冥想一样展开,而第三乐章(快板)又表现出一些戏谑性。最后一个乐章(快板转急板)是一首戏谑曲,充满华丽的技术和戏剧性,令人兴奋。

著名音乐评论家贝卡评述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它具有选择调性所预期的悲怆效果,此曲以不同浓淡的音色、乐念组合而成,达到自然、先天的统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