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锡把生命交给歌唱

陈木锡(前排右)邀请五位中国歌唱家来新演出,左起王静、马太萱、杜萍、彭丽媛和傅祖光(前排左)。(梁丽芬提供)
陈木锡(前排右)邀请五位中国歌唱家来新演出,左起王静、马太萱、杜萍、彭丽媛和傅祖光(前排左)。(梁丽芬提供)

字体大小:

陈木锡曾任星市音乐会15届会长,是该音乐会至今任期最长的会长。《把生命交给歌唱》是他生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歌曲是他最好的写照。

笔者与陈木锡只有一面之缘,但3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声音形貌仍萦绕脑际,挥之不去。

陈木锡生前是一名商人,歌唱是他的最大爱好,商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歌唱,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歌艺之余,也努力不懈地推广本地文艺歌唱活动,是上世纪80年代本地歌唱界耳熟能详的名字,自然成为当年《联合早报·都市》的采访对象。那是1988年,访毕他还在家中的三脚钢琴旁高歌一曲。不记得他当时唱哪首歌,对他翩翩风采和精湛歌艺却至今难忘。

拜李双江为师

29-10_now_2_Medium.jpg
陈木锡(左)专程到北京向男高音李双江拜师学声乐。(梁丽芬提供)

陈木锡天生一副洪亮的嗓音,从小就喜欢唱歌。他的妹妹陈丽英忆述,哥哥小学时代就经常在学校的儿童节、校庆日和盛大游艺会上担纲演唱,踏入社会后更积极地参加多个音乐团体的活动,1950年代还多次参加丽的呼声的歌唱比赛,并得过几个奖。他没有因此而满足,先后随黄佩今、田鸣恩、陈毓申等人学习声乐。

陈木锡对中国民歌情有独钟。他认为,要提高演唱中国民歌的水平,最好的老师还是到中国去找。1978年他在朋友的协助下,成功拜得他慕名多年的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为师。此后他至少六次到中国向李双江讨教,每次一去就是两三个星期,一次还在中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三个月。

陈木锡对歌唱就是这样执着,除了有一段时间因生意太忙暂停外,几乎不曾中断过歌唱。他说过:“歌唱使我身心愉快,精神饱满;歌唱还可以排忧解闷。”他还说,人生道路难免不如意,只要唱唱歌,一切烦恼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当年他到丹麦、美国等地考察业务时也经常以歌会友,以增进商界朋友之间的情谊。

推动新中音乐交流

成立于1959年的星市音乐会,是陈木锡和一批爱好音乐的友人,包括梁荣平等发起组织的合唱团。陈木锡曾任星市音乐会15届会长,是该音乐会至今任期最长的会长,任内推动会务不遗余力。

据知,星市音乐会成立初期犹如游牧民族,没有固定会所,只能租用货仓、天台、学校等场所活动。在陈木锡的带动下,星市对内向外展开一系列筹款购买会所的活动,音乐会终于在1979年在三龙街(Sam Leong Street)安家落户,结束到处流浪搬迁的日子。

陈木锡也为新中两国音乐交流做出贡献。1987年初,陈木锡受邀到中国与当地名家同台演出时,萌生把中国歌手请来新加坡交流的念头。在他的努力下,同年5月15日至17日,五位央视特约青年歌唱家,彭丽媛(现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杜萍、马太萱、王静和傅祖光,与陈木锡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一场历史性的演出——星华之声音乐会。那次音乐会非常轰动,三晚演出都座无虚席。

另一次新中音乐界文化交流是1990年,那年星市音乐会邀得中国资深男中音黎信昌、女高音何爱秋与该音乐会一起演出造型合唱剧《大树头的话》。当年陈木锡仍在任。

让本地创作在中国飘扬

陈木锡也是第一位受邀赴中国灌录卡带的本地歌唱家。于1985年制作的专辑《伞内的春天》不仅收录中国、印度尼西亚及世界民歌,还有约半数本地创作,如李豪的《美丽的错误》、梁荣平的《伞内的春天》和《流萤曲》、周炯训的《请听樟宜海浪》和《快乐新年》、李煜传的《窗外玫瑰花儿怒放》,以及沈炳光的《银汉双星》等,让本地创作歌曲在中国飘扬。

能在歌唱的海洋里畅泳是陈木锡的一大快乐。当年访谈他说过:“我要继续唱,直到我不能唱为止。”谁知,1991年9月4日他突然心脏病发作辞世,终年57岁。噩耗震惊新中歌唱界。

其实早在去世的一年多前陈木锡已有血管阻塞问题,须进行血管绕道手术,但因怕影响唱歌,他坚持不做手术。《把生命交给歌唱》是陈木锡生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歌曲唱出他的心声,也是他最好的写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