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花儿会写诗 诺奖女诗人格丽克欣赏

格丽克:我们对世界只能看一眼,在童年。(互联网)
格丽克:我们对世界只能看一眼,在童年。(互联网)

字体大小:

我们应当怎样从朴质文字的背后,寻找这意涵深远的“诗人之声”?

1.

你:今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77岁的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一大安慰是,我又可以在能力所及之内,用原文——英文阅读诺奖文学作品。

他:对啊!一读之下发觉格丽克用字浅白,华校生如我,几乎都不必查字典。

你:欸!话虽如此,试问,诺贝尔文学奖,会颁给一个用大白话写诗的“诗人”吗?

他(若有所悟):诺奖评判说,格丽克得奖的理由是:“她以充满朴质美感的独特诗人之声,使个体的存在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我们应当怎样从朴质文字的背后,寻找这意涵深远的“诗人之声”?

2.

你:维基百科综合专家们的评价,把她与狄更生、毕晓普等知名美国女诗人并列。他们说,格丽克写诗珍惜每个深思熟虑的用字,绝不浪费半点笔墨。

他:但有的论者认为格丽克诗太阴暗、消极,是这样吗?

你:创伤、欲望、大自然,是格丽克的诗一些常用的主题。据我观察,格丽克即使写“创伤”,也带着悲天悯人的静思。《溺水的孩子》(The Drowned Children),试译如下:

你看,他们并无判断力。

所以很自然地他们溺水了,

首先是冰雪把他们吞没

然后,整个冬天,他们的绒线围巾

在他们沉下后浮上水面

直到最终他们都沉寂了。

池塘把他们挽起 用团团的黑手臂。

但死亡以不同的方式来到他们中间,

与初始这么接近。

似乎他们往往都

盲目与轻忽。因此

其余都在梦中,那盏灯,

那盖在桌上的美好的白布,

他们身上。

然而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像池塘中泻出的种种召唤:

你还在等什么

回家,回家,失落

在水中,蓝色而永恒

他:我耳畔似乎听到了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五诗套曲《悼亡儿之歌》(Kindertotenlieder)。

3.

你:这首像叙事诗的《圣人》(Saints),是另一种风格:

在我们家中,有两个圣人,

我的阿姨和我的祖母。

但她们的生命是不同的。

我祖母是宁静的,甚至到了最后。

她像是在止水中步行的一个人;

按照道理

海总不会把伤害带给她。

当我阿姨也走上同样的路,

海浪破空拍打着她,攻击她,

命运于是这样回应着

的确与精神本质有关。

我祖母谨慎,保守:

因此她逃脱了折磨。

我阿姨什么也没逃脱;

每当海一退却,她所爱的某个人就被卷掉。

她却仍然并不认为

海是邪恶的。对她来说,事情就这么着:

当它触摸到岸上,它一定会转为粗暴。

他:或许可以说,面对生离死别,格丽克并不滥情。她在《诗人的教育》一文中说:“在我看来,无法无天的意念就是一种浪漫,浪漫正是我抵死抵活要挣脱的。”

你:格丽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成长于长岛市,上中学时患上神经性厌食症,虽经痊愈,但她的就学生涯受到影响,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却未获毕业文凭。就在她与疾病拼搏的漫长挣扎中,完成12部诗集与数部文艺散文集。

4.

他:格丽克诗中自然地带有女性笔触,但她坚决不以什么“女性主义”作为创作导向,也不喜欢“犹太裔美国人”或“田园诗人”之类的身份标签。她的诗往往采取“中性”的角度,叙事者并无男女性别之分。

你:像本文作者创造的我俩啊!“你”“他”任何一人,都可以用男或女代入。

他:明白。格丽克就用这种“中性”角度,审视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比如,《欢乐》(Happiness)一诗描写的是夫妻鱼水的酣畅,百合、晨光;《一个幻想》(A Fantasy)则探索丈夫葬礼上一名寡妇的落寞心情。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在她心里,她是要他们(来宾)离开的。

她要回到坟场去,

回到病室,回到医院去。她知道

这并不可能。但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那能够回闪的心愿。就那么一点,

只是回到婚礼,回到初吻。

你:《夜半》(Midnight)一诗,也讲夫妻,但并不和谐。这里要提醒大家,格丽克诗并不追求押韵。她用单字、短句的倒装排列,营造出律动的效果。换句话说,上下句串连起来读,就可以读出“意思”。《夜半》:

跟我说话吧,痛着的心:什么

可笑的差使是由你自命自许的

在黑暗车房里的哭泣

抱着你那包垃圾,那不是你的工作

把垃圾搬出来,那是你的工作

把洗碗机的水倒净。你是在卖弄嘛

又来了……(中略)

……这是你沟通的方式吗

与你的丈夫,不理会

他的电话,或难道这是你的心

悲伤时的行为:它要

与垃圾独自相处?如果我是你,

我将想前一步。15年之后,

他的声音或将渐感困倦;某天夜里

要是你不回应,有人将会回应。

他:“未言之处,对我来说,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格丽克治诗格言。

5.

你:大自然给格丽克无穷灵感。格丽克的咏花诗中,最著名的是《野鸢尾花》(The Wild Iris),看过梵高的同名画作吗?鸢(yuan)尾花,充满着不信邪、不怕死的精神。诗的结尾:

……你们那些没有记住

如何走往冥界通道之人

我再三对你们说:任何

从被忘却处转回来的 都会回去

寻找一个声音:

从我生命的中心 来了

一座巨大的喷泉,暗青

投影在蔚蓝的海水上

他:对不同颜色的同类花朵,格丽克是极度敏感的。比如,《白色的百合》(The White Lilies),象征男女的结合。诗的开头,是男女两人携手打造一座花园,花床,像满天繁星。诗的结尾:

别作声,亲爱的。对我来说这不打紧

我能活过多少个夏天:

今年的夏天我们已经来到生生世世

我感觉你的双手

把我埋在土中 让我绽出绚姿

你:《金色的百合》(The Gold Lily)却是严肃的,充满父亲般的威严。

他:《银色的百合》(The Silver Lily)像是新婚曲。结尾的句子:

我们已双双濒临终结的尽头

于是害怕终结。这些良夜啊,我甚至不再确定

我是否懂得终结的意义。而你,曾经同

一男相处的你——

嚎哭初过,

喜悦,是否就像恐惧一样,陷入无声?

你:四年前,格丽克获国家书籍基金奖,媒体访问她做了个50分钟的视频。她说从十二三岁起便写诗,但创作生涯中有两年头脑突现空白。过后她想,如果花儿会写诗,她们会说出什么话?创作的灵感又回来……

他:她说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拼搏与安乐,完成某件事之后享受平静。

6.

你:儿时和故乡是格丽克贯穿“记忆”的两大主题。用希腊文Nostos(意即还乡)为题的诗,有这样的句子:

我站在窗边:

四月将尽。春天

在邻家的院子里绽放。

多少次了,实在的,那树

曾在我生日时开花?……

他(诗兴来了):这像不像——“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你:还郑愁予呢!Nostos是思乡,不是怀人。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对这地方知道得有多少呢,

那数十年老树扮演的角色

被盆栽取代了,声嚣

从网球场上攀升——

到旷野上。高草的气味,新剪。

犹如人们对抒情诗人的期待。

我们对世界只能看一眼,在童年。

其余的只是思念。

他:“我们对世界只能看一眼,在童年。”这是格丽克的不朽名句。

7.

你: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情怀,是格丽克诗的两大题材。让我们看看她的诗有没有东方意味?看看她的《爱的诗篇》(Love Poem):

用痛苦做成的东西世上常有

你的母亲编织起来了。

她织出了许多围巾 一道道红色阴影。

他(念念有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你:接下来就没有孟郊了:

它们是圣诞礼物,让你保暖

当她结婚了一次又一次,把你

带上。到底是怎么做到呢,

当这些年来她把她守寡的心藏起

就认定那死去的人可以归来。

无怪乎你就成了现在这样子,

害怕血,你们女人

就像一幢幢砖墙。

他:唔,还有没有?

你:有啊!这首叫《蝴蝶》(The Butterfly)……

他:知道了,知道了。“不知周之梦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齐物篇》。

你:不晓得格丽克有没有读过《庄子》,但这诗挺像庄子和惠施的对话:

瞧,一尾蝴蝶。你许了愿吗?

你不该对蝴蝶许愿吧。

可以的。许了愿吗?

许了。

那是不算数的。

他(若有发现):这首灵感像来自庄子《逍遥游》中的樗(chu)树。因为树长得扭曲难看,木匠抛弃它,它却存活下来,这叫“无用之用”。

你:格丽克的《榆树》(Elms),命运跟这樗树刚好相反,像镜子的倒映:

一整天我都在分辨

需要与贪欲有何不同。刻下,在黑暗里,

我只感到我们难以忍受的悲哀,

那建筑商,那木的规划师,

因为我把目光的凝聚

锁定在这些榆树上

故此看到了创造的进程

那翻腾着的,伫立的树

正受折磨,而最终明白了

那并不是造型 而是扭曲的造型

他:这就让我们思考诺奖颁奖给她的理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